数码之家

标题: 1996年真·护照大小的Sony/索尼立式掌中宝摄像机DCR-PC7E拆解(更新视频) [打印本页]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1-5-7 22:45
标题: 1996年真·护照大小的Sony/索尼立式掌中宝摄像机DCR-PC7E拆解(更新视频)
本帖最后由 微笑的先生 于 2021-5-9 17:58 编辑

================
0、前情回顾
================

两年的时间,摄像机系列拆解贴(从广播级走入家庭,80-90年代的摄像机系列拆解贴 )逐步的完善发展起来,涉及的机型遍布各大品牌不说,时间线也得到了丰富的发展,最近一段时间,我又决定重启这个系列了,这一次我仍然掷入重金,采购了N个不同时代不同型号的摄录器材,给大家开阔眼界的同时,也给了我研究解压的机会(就是可惜我的钱包哈哈)
本次重启计划依然并没有一个十分严格的时间线,但基于曾经的拆解,我已经对曾经的磁带摄录系统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这次采购的机器,大多是可以工作、并且能覆盖之前没有展示的盲区。机型包括家庭DV、业务专业级机器,甚至广播、讯道机,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PS上次的1984摄像管三部曲我也安排上了~这次让DV先抢个跑嘿嘿

姊妹文:
1989年护照大小的Sony/索尼掌中宝摄像机CCD-TR55拆解
Sony/索尼Hi8-CCD-RTV45E拆解

本文提到的维修手册:
点击我下载,密码:khg9

目录:
1、背景介绍
2、外观展示
3、拆解分析
4、我又买了台新的哈哈(重磅)

================
1、背景介绍
================


历史简述

关于Sony Handycam掌中宝的历史,我就不再赘述了,之前在CCD-TR55的拆解帖子中讲述了那段过往,从V8摄像系统的诞生开始,Sony就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V8(Hi8)系统使用的是模拟信号,但数字信号才代表着未来,在滚滚潮流涌动的时代,从来不缺乏变革者。
如果说1995年之前是模拟摄像机的天下,从1995之后,新的变革者DV格式出现了(miniDV的简述历史见:
2004年MiniDV数字Panasonic/松下摄像机NV-GS11拆解),

[attach]1158842[/attach]
Sony1995年推出的掌中宝DCR-VX1000摄像机,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滑板机,第一次将数字DV代入了民用家庭领域,标志着家庭数字录像格式大一统的起始,当然这台机器的体积完全对不起“掌中宝”中的“掌”一字。

[attach]1158847[/attach]
如果说Sony就此妥协那就完全称不上索尼大法好了,于是Sony再一次自我挑战,并且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将miniDV走带系统、信号转换系统外加电子稳定系统以及电子LCD屏幕,缩小到刚刚一个护照大小的机身之中——Sony于1996年9月10日发布了在当时业界最小,重量最轻的DV机——DCR-PC7,这也是Sony第一台立式机身的DV(世界第二台,第一是JVC的~),此标志性立式垂直型机身和上方镜头—取景器侧盖LCD;下方电池-磁带仓的紧凑型结构一并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家庭手持DV设计语言。

[attach]1158853[/attach]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终于可以以护照大小来宣传了233333,机器最开始生产15000台/月,一经发布便供不应求,订单如潮水般袭来,不少用户的订单被砍。
机器翻译:
这是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机型,一经发布,便被大量订单淹没,即所谓的一本护照大小的数码相机。当然,我还尝试在发布它的同时匆忙获得它,但是由于快速的消费者订单洪水攻击而被阻止,并且它被保留和重新订购。
“你好。我想要索尼的新款数码摄像机。”
“啊,我现在有预订,但是下周我会回来的。”
“好吧,那我下周肯定会买。我会写的。现在在申请表上,所以请务必拿出纸和笔。“
”哦,哦,哦,那么,请给我您的名字”
“Kaki Kaki Kaki。毕竟,这款摄像机很受欢迎。有吗?”
“有。每个人,你都说你已经等了很久了,你会买的。”
机翻来源https://pc.watch.impress.co.jp/docs/article/961029/relay12.htm

别看这么受市场欢迎,机器的售价可是非常不菲,最开始定价为240000日元(24万日元,还是不含税的)按照汇率来算,在96年可以兑换18240人民币(100日元兑换7.6人民币)OMG!既然卖的这么贵,这么火,那一定产品力十足啦~

产品特点

根据产品宣传单页和官方新闻稿(点击查看)的介绍,这款机器的主要卖点有以下五点:
1、配备了2.5英寸可旋转LCD屏幕,搭配彩色寻像器使用(二者择一)
2、新开发的680,000像素1/3英寸CCD(有效像素40万)和电子图像稳定系统(电子防抖系统)
3、配备可显示剩余电量使用时长的智慧型锂电池(Infolithium)剩余使用时间可以精确到分钟!
4、DV输出功能,配合IEEE1394接口可以和电脑通讯
5、配备“ LP模式”,可以长时间(最长90分钟)录制标准60分x1.5倍的时间

除了以上的卖点,机器还支持10X的光学变焦,20X(120X?)的电子变焦,飞快的变焦速度也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其次为了保持机身的坚固程度,该型号机器使用了压铸镁金属外壳,重量轻便而又兼顾耐用。

产品规格

[attach]1158873[/attach]
从规格表可以看到该机型的主要规格特征。
最大外部尺寸:59 x 129 x 118毫米(宽x高x深)身体质量:约500g(使用NP-F100拍摄时约620g的质量)
在当时真的是惊为天人。

产品评价

[attach]1158882[/attach]
DCR-PC7这个产品也在Sony摄像机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不光可以在Sony官方产品历史线上找得到它的身影,甚至在Sony产品大展It's a Sony上,它也占有一席之地。


[attach]1158901[/attach]
PS,其实Sony也出过一台相同设计外观的DVCAM版本的PC7,型号改为了DSR-PD1,因为生产数量稀少,目前此型号一机难求,但实际上除了外观颜色不同,磁带格式不同之外,并无其他差异,性能都是一样的。(详细了解差异请点我,图片来源

入手缘由

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展示的,是该型号的英文版,DCR-PC7E,知道这个机器还是比较偶然的,在闲鱼的科普卖家上了解了这一款机器之后,我便心神不宁地刷来刷去,可惜闲鱼上买的要不是售价过高的古董,要么是死贵的破烂,是在下不去手,直到有一天,有人在以极低价格出售一台没有屏幕的坏机DCR-PC7E,因为我早就把这台机器的身影刻在脑中,少了屏幕也能一眼看得出来,于是果断勾搭老板,以一个还可以的价格收入囊中~这才有了这一个帖子~给大家开眼!

[attach]1158902[/attach]
这个是eBay上卖家展示的标准机器套装,包含充电器之类的,当然我这里啥都没有啦~

================
2、外观展示
================


[attach]1158904[/attach]

[attach]1158905[/attach]
因为缺少了屏幕,没有标志性LCD外盖凸起,外加成色糟糕,才有了我这次收破烂哈哈
LCD的缺失,也没有电池,迎面而来就是裸露的“内衣”

[attach]1158908[/attach]
拿在手上依然沉甸甸的,毕竟500g的重量呢,里面卡住了一盘磁带,一会通电试试能不能拿出来

[attach]1158910[/attach]
镜头盖还在,可惜内部有霉菌,放的时间太长了,至今已经有25年历史了(比我小两岁哈哈)

[attach]1158911[/attach]
底盖也有破损,但可以看得出是美版的PC7E

[attach]1158913[/attach]
带仓打开,没有电是不能退带的

[attach]1158914[/attach]
顶部的热靴接口和立体声Mic

[attach]1158916[/attach]
下方的26Pins电源和底座接口,以及S端子+AV、音频输出口

[attach]1158918[/attach]
这个就是连接电脑的火线接口了!在当时极为先进

[attach]1158919[/attach]
一不小心把取景器的皮罩子弄下来了,里面是0.4英寸的彩色LCD取景器,可以根据近视程度调节虚实

[attach]1158920[/attach]
丢失的屏幕,残留的线缆

[attach]1158922[/attach]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给机器通电,机器不停地循环重启,就是不开机,带仓有一定几率能打开,试了几次,终于把磁带退出来了~好运气

[attach]1158923[/attach]
内部的磁鼓什么的,还非常干净

大家稍安勿躁,如果想看完整的机器展示,请下拉到彩蛋环节嘿嘿嘿。

================
3、拆解分析
================


本次拆解图片较多,为了保持良好的观看感受,我分为了三部分:
1、机壳及电路拆解
2、电子取景器拆解
3、镜头组拆解

1、机壳及电路拆解

[attach]1158940[/attach]
先从电池盖下手,常规的十字螺丝

[attach]1158941[/attach]
电池盖拧下来了,不拆则以一拆惊人,开幕雷击啊,拧下来电池盖的瞬间,我的眼前一片明晃晃,这是什么!

[attach]1158942[/attach]
这还是我认识的索尼吗,这么多集成电路!(可以回顾下当时拆BVV5PS的盘丝洞哈哈)
别着急,让我们一一拆解~

[attach]1158943[/attach]
机壳由左右两部分构成,需要拧掉循环四周的固定螺丝

[attach]1158944[/attach]
[attach]1158945[/attach]
带仓侧盖盖子也需要和上盖子分离开来

[attach]1158946[/attach]
至此可以拆解侧盖总成,扑面而来的紧凑感让人窒息

[attach]1158947[/attach]
[attach]1158948[/attach]
一只手能把持住的机器,内部构造异常复杂,但依稀可以分辨得出,上半部分是电子取景器和镜头组,下半部分是带仓,电路部分在侧边和背后

[attach]1158949[/attach]
[attach]1158950[/attach]
拆掉固定带仓的螺丝就可以取下带仓总成,可以看到带仓总成固定的螺丝处有橡胶的防震胶垫
移除带仓总成之后,下面的主板密密麻麻的IC已经让我跃跃欲试了

[attach]1158951[/attach]
带着带仓电路板的带仓总成,miniDV带仓,体积就是小诶

[attach]1158953[/attach]
[attach]1158954[/attach]
回过头再看主板部分,先移除电子取景器总成

[attach]1158955[/attach]
大面积的铜箔可以起到散热+屏蔽EMC的作用

[attach]1158956[/attach]
[attach]1158957[/attach]
[attach]1158958[/attach]
稍后第二部分要详细拆解的LCD电子取景器总成

[attach]1158959[/attach]
[attach]1158960[/attach]
移除镜头组总成,模块化的设计,便于维护和生产

[attach]1158961[/attach]
主板上通往LCD屏幕的线缆

[attach]1158962[/attach]
把排线悉数移除,解放主板

[attach]1158964[/attach]
[attach]1158965[/attach]
[attach]1158966[/attach]
主板,这个密集程度,IC挨着IC,我就不全部查找资料解释功能了,一是这上面很多自产IC资料没有全部公开,二是SM手册上连电路图都不给,估计Sony诚心掖着藏着,我也不是专业人士,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是特别好看,尤其是裸片IC的封装,我还是少有见到~更别提散发着迷人的幽暗蓝光、红光了

[attach]1158963[/attach]
[attach]1158967[/attach]
对着光线来看,白色的、紫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IC就如同宝石熠熠生辉,真是绝了!

[attach]1158969[/attach]
接口小板,和电池排线连起来了,柔性电路板和电路板合二为一,这种设计也比较少见好像

[attach]1158970[/attach]
[attach]1158972[/attach]
[attach]1158973[/attach]
这个是电源板,也比较小巧,柔性电路板和电路板合二为一,这种设计也比较少见好像

[attach]1158971[/attach]
时间记忆电池体积比较大,在此之前大多是可以更换的CR2032

[attach]1158974[/attach]
柔性电路板和电路板合二为一的排线,连接主板和带仓总成

[attach]1158975[/attach]
拆掉带仓总成的排线,解放带仓子电路板

[attach]1158976[/attach]
[attach]1158978[/attach]
[attach]1158979[/attach]
依旧有迷人的颜色啧啧啧,光这个IC就小十片了,Sony为了紧凑的体积真是下了血本研发

[attach]1158980[/attach]
[attach]1158981[/attach]
[attach]1158982[/attach]
带仓的细节,和之前拆的miniDV带仓差距不大,不展开说了

[attach]1158984[/attach]
带仓顶端的贴纸

[attach]1158985[/attach]
机壳上方贴的蜂鸣片,提示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attach]1158986[/attach]
[attach]1158987[/attach]
咦,双层蜂鸣片是为啥

[attach]1158993[/attach]
[attach]1158995[/attach]
LCD盖住的操作面板,原来是这种构造啊

[attach]1158996[/attach]
机壳一开始我还真没看出来是金属的,后来仔细听了听碰撞的声音才最终确认是金属的,很轻哈哈

[attach]1158992[/attach]
这一台生产时间是97年

2、电子取景器拆解

[attach]1159012[/attach]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明白,我一咬牙一跺脚,决定拆个粉碎吧

[attach]1159013[/attach]
首先分离背光和LCD

[attach]1159014[/attach]
[attach]1159015[/attach]
小巧的LCD屏幕,当然是彩色的,现在有些霉斑了

[attach]1159016[/attach]
[attach]1159017[/attach]
拆掉LCD的排线,解放两部分

[attach]1159018[/attach]
这个PCB和柔性排线的连接,也很魔性了,拐着弯呢

[attach]1159020[/attach]
不过我发现,这个背光模块,竟然是CCFL冷阴极荧光灯,这个厉害了,外壳是塑料的,图上能看到两个电极

[attach]1159019[/attach]
背后是升压模块,可惜没有电路图,要不然还想点亮看看呢~

[attach]1159021[/attach]
[attach]1159022[/attach]
[attach]1159023[/attach]
三片PCB的电路及IC照片,大家请自取

[attach]1159024[/attach]
调整透镜焦距的齿轮组

[attach]1159025[/attach]
[attach]1159026[/attach]
通过转动齿轮,调整放大镜距离LCD的距离,让不同人不同度数的眼睛都可以适应LCD

[attach]1159027[/attach]
里面还有一片放大镜

[attach]1159028[/attach]
原来LCD是和地面保持水平的,通过小镜子反射到人眼,整个寻像器模组是类似潜望镜一样的构造,节约了体积哈哈

[attach]1159029[/attach]
[attach]1159030[/attach]
简单拍了两张微距放大,LCD的细节

[attach]1159031[/attach]
电子寻像器总成的全家福


3、镜头组拆解

[attach]1159034[/attach]
拆完寻像器,这两个家伙瑟瑟发抖,别着急,这次只拆右边那个,带仓你松口气

[attach]1159035[/attach]
镜头组的电路由两片组成

[attach]1159036[/attach]
两片包裹了大面积的铜箔,拆掉第二片上面固定的螺丝,可以解放CCD

[attach]1159037[/attach]
CCD,和CCD一起出场的,肯定是各种滤镜,其中以蓝色为代表的是红外截止滤镜~

[attach]1159038[/attach]
[attach]1159039[/attach]
结构就是这样的

[attach]1159040[/attach]
[attach]1159041[/attach]
1/3片CCD,非常厚道了,对比左侧是松下M9000拆下来的CCD,那可是准专业机器呢

[attach]1159042[/attach]
[attach]1159043[/attach]
[attach]1159044[/attach]
发现另一片PCB上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小铁盒子,凭借之前的历史经验,我初步断定是两个陀螺仪,村田制作所出品
MURATA ENC05系列,查了下果然是陀螺仪,这两颗垂直安放的陀螺仪,就是为了支持电子防抖的功能而设计安装的。

[attach]1159045[/attach]
[attach]1159047[/attach]
还有两个特殊的电容,这个就不清楚了

[attach]1159046[/attach]
[attach]1159048[/attach]
扒开陀螺仪的外壳,里面还挺有货,不过先放到一边

[attach]1159049[/attach]
[attach]1159050[/attach]
前面对焦环使用的是光栅,无极旋转

[attach]1159051[/attach]
变焦及对焦电机,都支持电动

[attach]1159052[/attach]
两段式的镜片滑竿

[attach]1159053[/attach]
iris光圈

[attach]1159054[/attach]
[attach]1159055[/attach]
镜片组

[attach]1159058[/attach]
局部有霉

[attach]1159056[/attach]
[attach]1159057[/attach]
镜头组全家福

[attach]1159059[/attach]
收集癖发作,CCD焊下来留着

[attach]1159060[/attach]
[attach]1159061[/attach]
[attach]1159062[/attach]
[attach]1159063[/attach]
陀螺仪细节

[attach]1158991[/attach]
之前拍摄的全家福展示

[attach]1158989[/attach]
亮晶晶的IC们

[attach]1158988[/attach]
拆解部分就完成了~

================
4、彩蛋-我又买了台新的
================


当时拆的时候,我还满怀遗憾,因为不能使用,另外手感是在是极佳,外加里面的IC真的很漂亮,从拆完的一刻,我就想要一台完整的机器,于是呢~在闲鱼蹲了好久,终于让我找到一个机会,也算是用超出预算的价格收了一台回来,当然是不保好坏的,否则就不是那个价格了(¥100+),索性成色不错,拿到手之后,上电心里咯噔一声……

[attach]1159096[/attach]
收到的完整机器,带标准版电池,大小各位看官看看是不是和护照一样大哈哈

[attach]1159097[/attach]
真的就完全一模一样大小,拍摄角度问题,两者身高上是一样的!

[attach]1159082[/attach]
[attach]1159083[/attach]
类肤质的外表已经有所磨损

[attach]1159084[/attach]

LCD没有老化的迹象,成色很好!

[attach]1159085[/attach]
[attach]1159086[/attach]
设计感,高级感一下就出来了!

[attach]1159087[/attach]
对比之前的带仓

书接上回,连接电源之后,机器发出让人心疼的重启声,然后开关切到关闭,打开带仓盖子,我忐忑不安的按下退带键,片刻之间,带子退出来了……随后我测试了取景器和LCD,工作正常,但重启的现象依然存在,毕竟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不过最终,它可以工作了!

[attach]1159088[/attach]
收来的时候,缺少一颗螺丝,我从备件库里翻出相同规格的螺丝

[attach]1159089[/attach]
经过二十多年,螺丝依然闪闪发光,真的是质量不错啊

[attach]1159090[/attach]
用另外一台的螺丝给这一台拧上,我心情感慨万千啊!

[attach]1159091[/attach]
拧好了

[attach]1159092[/attach]
[attach]1159093[/attach]
上面的螺丝已经有锈迹了,岁月的痕迹,不过MIC网还是很新的

[attach]1159094[/attach]
带仓外壳也有掉漆的痕迹,贴纸竟然是歪的,逼死强迫症,好歹当年也是价值一万多的货,不能好好贴上去吗?

[attach]1159095[/attach]
索性镜头还是保存完整,没有霉斑~

[attach]1159102[/attach]
电池完蛋,肯定要上电源

[attach]1159116[/attach]
有一个我没搞懂的地方,该机器支持120X数码变焦,但有些机器照片侧盖的照片上写的是20X,有些写的是120X?

[attach]1159118[/attach]
相同型号,但是宣传文案却不同

[attach]1159119[/attach]
说明书上也写了最大120倍数码变焦

[attach]1159112[/attach]
开关分三个档位,在VTR播放档位时,下面的播放面板灯会亮起来

[attach]1159103[/attach]
切换到camera后进入拍摄模式,LCD工作正常

[attach]1159120[/attach]
该机器有三种录像模式,第一种按下开录,再按下停止;第二种按住录像,放开停止;第三种是按一下固定录5S,可以通过开关切换

[attach]1159104[/attach]
按menu进入菜单设置,该机器的菜单十分简陋,无非是设置个机器时间,自动白平衡,数码放大,防抖之类的功能设置,没有序列号查看电池容量查看等真正意义上的“系统设置”

[attach]1159105[/attach]
有趣的是,这个机器竟然支持拍摄16:9的素材,通过说明书,我看到这么解释:

[attach]1159117[/attach]
设备可以拍摄宽屏素材,本质上就是把画面裁剪了,在非宽屏上看,就是压缩的画面,是否支持宽屏,还得看电视。
1996年那会就流行宽屏了???

[attach]1159106[/attach]
通过取景器看到的画面,这个机器在使用取景器的时候就必须关闭LDC面板,两者不能同时工作

[attach]1159107[/attach]
通过之前购买的AV采集卡,输入到电脑上,画质真的还行,宣传有400线呢

[attach]1159108[/attach]
[attach]1159109[/attach]
翻出一盘带子,里面是05年拍的内容(应该不是本机),通过VTR功能播放

[attach]1159110[/attach]
[attach]1159111[/attach]
倒带中,上面是倒带的进度时间

[attach]1159113[/attach]
[attach]1159114[/attach]
[attach]1159115[/attach]
然后我就录了一小段,再通过机器播放~

点击跳转youku观看视频谢谢~
给大家分享下我用该机器录制的视频,采集卡声音录不上,请大家担待~

后记

无论是多么新颖的电子设备,都难逃过时或淘汰的命运,1996年的68W像素护照大小的掌中宝摄像机,也终究抵挡不住历史的车轮滚滚,现在销声匿迹,败给了人人都有的手机。拿起手机随手拍摄,对所有人不再是奢望,但大家在享受现在便捷拍摄技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曾经的摄像机也拥有过类似的辉煌,发掘当时的历史,也挺有趣的。
感谢阿睦管理的深夜审核:loveliness:

资料及附录:
ENC-03MB-R中文资料(MURATA)中文数据手册
带你看看It's a Sony展,回顾索尼历史
宣传手册关于DCR-PC7的那一页
DV時期超時髦行頭 DCR PC7與DSR PD1
索尼推出业界最小巧,重量最轻的新型护照尺寸数码摄像机新闻稿
【滑板黑历史】VX 1000的那些事儿,追溯滑板圈最著名摄像机的根源
Sony产品画廊及里程碑
30年的情怀 索尼Handycam摄像机进化史
小就是好SONY DigitalVideoCamera DCR-PC7
我眼中的索尼大法之Handycam掌中宝



作者: 九败    时间: 2021-5-8 07: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人生涅槃    时间: 2021-5-8 09:07
当时如此紧凑的科技产品可以说独领风骚
作者: faw5t    时间: 2021-5-8 09:24
本帖最后由 faw5t 于 2021-5-8 09:28 编辑

我最近收到一台索尼的磁带播放机 也是小的要命 有半张A4纸大的样子  当年的影音巨头轻易的被历史的巨轮给碾压掉  感叹岁月的无情啊



作者: faw5t    时间: 2021-5-8 09:29
[attach]1159251[/attach]
但是我手艺不行 拆了就废了 还是留着欣赏工业奇迹吧
作者: cutter    时间: 2021-5-8 10:07
彩蛋是什么?大规模芯片的发展太快了!看到数码之家12合一、22合一工具都出镜了
作者: jf201006    时间: 2021-5-8 10:08
牛掰了 :praise::praise:
作者: 大漠无雪    时间: 2021-5-8 11:10
这么多图片,拆解很详细。
作者: cj8510    时间: 2021-5-8 20:23
喜欢这种东西,真正的机电一体。收这种东西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楼主好运气。
作者: cushion    时间: 2021-5-9 10:07
厉害了,看标题已经猜到是楼主:praise:
作者: zsm小明    时间: 2021-5-9 13:21
本帖最后由 zsm小明 于 2021-5-9 15:06 编辑

和10E 几乎一啊~仔细一看 背后还是不同,相同的是电池开启位置特别容易破损~
作者: wwkeke    时间: 2021-5-9 14:48
当年能买100瓶茅台 折合现在 就是一台奥迪A4
作者: xzj888    时间: 2021-5-9 15:41
经常在国美电器看,身价不菲,只能看看便宜的松下和jvc,但也是看看而已,因为买不起
作者: fqxxqwy    时间: 2021-5-9 16:48
有些人永远不懂拆的人的世界!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1-5-9 17:51
cushion 发表于 2021-5-9 10:07
厉害了,看标题已经猜到是楼主

哈哈库里还攒着一堆没整理呢~挨个发,敬请期待
作者: 大毒草    时间: 2021-5-9 23:02
看着这板子都赏心悦目
作者: 普通会员    时间: 2021-5-10 16:19
感谢楼主详细的拆解介绍!
作者: tigerdxg    时间: 2021-5-11 22:49
拆得很详细,解说也很精彩!
作者: tmdc111    时间: 2021-5-11 23:02
真的是太漂亮了。看得我心脏膨膨直跳。话说前面那台没屏幕的收成多少钱?
作者: sz1988    时间: 2021-5-13 12:37
08年海淘了一台cannon的SD卡摄像机HF10,用了没几次,变焦钮坏了,自动调焦到最近......
作者: 狂奔的恐龙    时间: 2021-5-14 09:16
我以前也有一个JVC在2000年出的掌中宝miniDV,印象最深的是镜头盖内置,开机就会自动弹开,关机自动合上,拆开以后就没装回去,结构太复杂了
作者: 喜羊羊    时间: 2021-5-20 10:43
应该拿去拍漫展,杠杠滴:lol:
作者: rp21000    时间: 2021-5-23 13:25
看着都是一种美:lol::lol:
作者: lala22266    时间: 2021-6-4 07:07
老古董老物件
作者: tempget    时间: 2021-6-4 09:11
好机器,记得我买DV的时候已经是04年了
作者: lala22266    时间: 2021-6-7 07:04
这是dv是进口的日本产的
作者: 狂奔的恐龙    时间: 2021-6-7 09:35
这一类掌中宝型的DV机后来在JVC手里更发扬光大了,后期有很多超薄的金属机身的都是JVC出的
作者: 兰陵    时间: 2022-8-13 10:23
当年正在深圳打工,经常去华强北的电器城闲逛,最喜欢的就是这款,可惜近2万的售价也只能过过眼瘾而已。
作者: 柳刀手    时间: 2023-2-3 11:07
这机子的电路板简直就是艺术品,太喜欢板上的那些裸片芯片了。我也收了一台日版的DCR-PC7,品相不错,拍摄和回放功能都完好,就是声音不正常了,不管是录像回放还是在拍摄模式下直接输出都是刺耳的噪声,不知道是哪里出故障了




欢迎光临 数码之家 (https://www.mydigit.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