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标题: 86年日本工匠精神~Sony索尼BVP-350三管广播级演播室摄像机拆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2-3-14 12:59
标题: 86年日本工匠精神~Sony索尼BVP-350三管广播级演播室摄像机拆解
================
0、前情回顾
================


之前我曾经完成了一系列的摄像机拆解,形成了新旧两组摄像机三部曲,拆机最为吸引人的是发掘背后的故事,我之前拆解过数字DV,也拆解过模拟CCD摄像机从广播级走入家庭,80-90年代的摄像机系列拆解贴 )回顾摄像机的发展历程,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落少有人涉足,那就是“摄像管”摄像机,它更加古老,更加硬核……

书接上上上回,本文也算原摄像管三部曲的外传,但严格意义上讲,本机为1986年前后生产,不能算在正传里面,但我整的机器太多了,所以就随便些,加在外传里面吧哈哈(感觉外传比正传还多了),有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我的帖子查看相关内容~此机为同城购买,乘坐地铁拉回家的,真的是非常累,不过该机型数量较少,网上资料稀薄,只能给大家分享一些个人见解。

PS本文并没有任何维修手册

目录:
1、背景介绍
2、外观展示
3、拆解展示
4、彩蛋部分

================
1、背景介绍
================


Sony的高性能ESP机器BVP系列
大家如果去过演播厅录节目,一定会注意到在关键位置,摆放着一台或多台巨大的机器——有着沉重的支撑结构(三脚架),巨大的箱式镜头,还有金属喷漆的外壳,那便是在广播领域最高级别的演播厅用摄像机,也叫做ESP机器(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电子演播室工作流程),一般这类设备在设计的时候无需特别关注便携性和性价比,优先强调性能和稳定性,是Top-End型机器(最高档),因此在做工和用料上绝不会妥协。Sony BVP系列机器就以ESP、EFP领域为专精,舍得用料,技术领先,为Sony摄像机产品线的高端机型。

[attach]1429374[/attach]
ESP机器

[attach]1429364[/attach]
Sony20世纪80年代演播机座机旗舰款BVP-360

[attach]1429419[/attach]
BVP-360曾获得德国设计红点奖

[attach]1429429[/attach]
BVP-360内部构造

BVP-350与BVP-360
Sony在1985年生产出广播级的氧化铅三管摄像机BVP360绝对是一代里程碑式的产品。尽管该机性能强劲,操作简便,但也不得不说它体积庞大,内构复杂。
如果你要问这个机器和今天咱们要拆解的BVP-350有啥关系,嘿嘿……这两台机器可是说:本是同根生,仅仅换皮囊。

Sony的高性能机器BVP-350在20世纪80年代的Sony,就已经知道换皮的概念了,BVP-350作为1986年新一代摄像机,深得BVP-360真传,两者内部构造非常相似,所用的PCB板都是通用的,性能指标也基本上相同。

[attach]1429505[/attach]
BVP-350

[attach]1429479[/attach]
相关杂志介绍

[attach]1429490[/attach]
产品介绍广告

[attach]1429506[/attach]
BVP-350的设计概念也相对新颖,外形具备流线动感,浑身灰白涂装,和之前的黑色外形机器相比看来时尚潮流,上面最大的提手是点睛之笔,考虑了人体工学和结构支撑强度以及易用性。在性能上,宣传页面是这样描述的:
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让操作者轻松舒适,适合多种拍摄应用。 f/1.2 光学棱镜块系统与景深或更大画幅相机的灵敏度和深度相匹配。 MS Plumbicon 氧化铅管、高场操作和动态光束聚焦技术可实现 700 电视线的高分辨率。最低照度低至 10 勒克斯(最大增益)。当摄像机在本地切换到 18dB 时,内部开关增加了额外的 6dB,总增益为 24dB。采用 MS Plumbicon 混合场氧化铅管、FET、前置放大器技术、60dB 的 S/N 比(亮度)。高动态范围允许接受高达 600% 的正常视频电平 自动数字配准补偿提供极其精确和快速的配准调整。两个光学滤光轮允许独立的中性密度 (NO) 和色温调整。取景器可以 360° 旋转以及水平调整、垂直和横向调整,使相机能够在复杂的手持拍摄序列中舒适地使用。取景器有多个状态信息和警报可以以字符显示。

[attach]1429507[/attach]
技术规格

================
2、外观展示
================


[attach]1429508[/attach]
该机器网上资料甚少,有几台已经在eBay出售,所以高品质的照片几乎没有,这台是演播厅后背的同电缆型号,搭配CCU和RCP控制,可以看到上面还有5寸的大寻。

[attach]1429510[/attach]
[attach]1429509[/attach]
这张BVP-350带有CA3501同轴后背模块

[attach]1429512[/attach]
用于控制的CCU-350

[attach]1429519[/attach]
[attach]1429517[/attach]
到手的机器展示图片

[attach]1429520[/attach]
明显的提手和圆柱形的寻像器

[attach]1429553[/attach]
铭牌

[attach]1429522[/attach]
Sony和央视信仰标

[attach]1429523[/attach]
前脚左侧的控制口,和之前摄像管的相同,左侧到右侧为:摄像开关(预热)、增益、输出控制、电平指示器开关(可能是)

[attach]1429524[/attach]
滤色片切换窗,双滤色片,左侧为色温滤色片,右侧为灰度滤色片

[attach]1429535[/attach]
后背带的开关

[attach]1429525[/attach]
后背带的电源接口

[attach]1429536[/attach]
机身小窗口,里面有调节的组件

[attach]1429537[/attach]
后背可拆解

[attach]1429538[/attach]
[attach]1429539[/attach]
[attach]1429540[/attach]
我手里这款是采用多芯线缆连接的后背,结构较为简单,多芯线多使用在EFP领域,线缆较粗,长度在200米以内

[attach]1429526[/attach]
机身数据接口,两枚视频输出接口,一个同步锁相信号输入

[attach]1429527[/attach]
寻像器和镜头连接线

[attach]1429551[/attach]
打开盖子里面是记忆电池

[attach]1429528[/attach]
寻像器调节杆

[attach]1429529[/attach]
寻像器连接线

[attach]1429530[/attach]
[attach]1429531[/attach]
[attach]1429532[/attach]
寻像器细节

[attach]1429533[/attach]
[attach]1429534[/attach]
寻像器控制开关和调节旋钮

[attach]1429541[/attach]
自带镜头为安琴变焦头,2X倍增,最大光圈F1.8

[attach]1429548[/attach]
焦距9X14,也就是9mm-126mm

[attach]1429549[/attach]
使用的痕迹非常明显,老头了

[attach]1429547[/attach]
不过内部很干净,表面镜片有划伤,可惜

[attach]1429546[/attach]
镜头拆下,看看滤镜情况

[attach]1429542[/attach]
色温滤镜

[attach]1429544[/attach]
ND镜滤镜,切换为Clear

[attach]1429543[/attach]
双层滤镜部分,ESP和EFP基本上都需要

[attach]1429545[/attach]
滤镜内部也很通透,说明保存很好,此机器距今已有将近40年历史,保存完好实属不易

[attach]1429552[/attach]
整机加镜头重7.7KG,扛起来就是健身器材,太沉了!


================
3、拆解展示
================


整体拆解
[attach]1429615[/attach]
机壳用一字螺丝固定,使用硬币可以轻松拆掉

[attach]1429616[/attach]
盖子拆掉后,扑面而来的是三十多年历史的气息,以及广播级设备特有的PCB阵列,之前有坛友说希望我收广播摄像机,里面的板子和书一样,这次我看到了!

[attach]1429627[/attach]
hhhh @samhrc 来看看吧

[attach]1429611[/attach]
[attach]1429612[/attach]
[attach]1429613[/attach]
[attach]1429614[/attach]
展示几张高清图片,机器内部足够漂亮~


双控滤镜展示
[attach]1429635[/attach]

[attach]1429629[/attach]
[attach]1429630[/attach]
BVP-360的滤色片采用电控操作,BVP-350采用相同的棱镜滤镜系统,也同样支持电控,不过在没有电控的条件下,也支持手动控制

[attach]1429634[/attach]
手动切换滤色片是通过中间的两只齿轮转动实现的

[attach]1429631[/attach]
采用电控的时候,就是通过外侧两根“金属柱子”,实际是减速电机来电动控制齿轮旋转,完成滤色片切换

[attach]1429639[/attach]
电控和手控的切换开关在这里,拨动金属色的切换杆就可以完成齿轮机构的离合控制,断开减速电机齿轮,减少磨损

[attach]1429633[/attach]
整个切换系统螺丝上胶

[attach]1429637[/attach]
[attach]1429638[/attach]
切换杆的位置变化,可以触发旁边的微动开关,断开/开启减速电机
[attach]1429628[/attach]
整个系统看起来非常复古充满机械感(当然可靠性会减弱!!!)


摄像管部分展示
[attach]1429647[/attach]
BVP-350采用和其他机器相似的棱镜系统,RGB分光,后面采用混合场氧化铅摄像管,素质很好(混合场就是采用静电偏转和磁偏转共存的偏转系统)

[attach]1429640[/attach]
前脚部分其实里面也有一只摄像管

[attach]1429642[/attach]
足够混乱又足够有序的系统,很过瘾啊

[attach]1429643[/attach]
[attach]1429641[/attach]
亿点点细节,注意摄像管排线插座的镀金部分

[attach]1429646[/attach]
真·镀金的光泽感和铜插座是不一样的

[attach]1429644[/attach]
屏蔽外壳上有摄像管调节的螺丝

[attach]1429645[/attach]
拆开屏蔽罩,里面应该是预放Pre-Amp的一部分,对摄像管采集的信号进行初步放大作用

机内电路部分展示
[attach]1429705[/attach]
网上BVP-360的电路图,前几片和BVP-350正好调个


[attach]1429707[/attach]
本机一共12片PCB(其中三片组成一组),拆解自左到右展示
AB:自动光束调节板
VA:模拟视频调解板(猜测)
SH:图像失真调节板(猜测)
DF:摄像管偏转驱动板
IE:轮廓增强板(细节开关)
PR:信号处理板(黑白切割、钳位电路、γ调节)
AT:控制主板(DIP数据处理器、自动汇聚功能)
EN:编码板(含彩条生成器)
SG:信号同步板(含斑马线功能)
PS:电源板(聚焦调节)

[attach]1429649[/attach]
拆下来之前,先静静观赏下壮观的PCB书

[attach]1429651[/attach]
插的很紧,比如借力拔出

[attach]1429652[/attach]
层层叠叠

[attach]1429653[/attach]
准备开拆了!

[attach]1429654[/attach]
[attach]1429655[/attach]
[attach]1429656[/attach]
AB:自动光束调节板

[attach]1429657[/attach]
[attach]1429658[/attach]
[attach]1429659[/attach]
VA:模拟视频调解板(猜测)

[attach]1429660[/attach]
[attach]1429661[/attach]
[attach]1429662[/attach]
[attach]1429664[/attach]
[attach]1429663[/attach]
SH:图像失真调节板(猜测)

[attach]1429665[/attach]
[attach]1429666[/attach]
[attach]1429667[/attach]
[attach]1429668[/attach]
[attach]1429672[/attach]
DF:摄像管偏转驱动板

[attach]1429669[/attach]
[attach]1429670[/attach]
[attach]1429671[/attach]
[attach]1429673[/attach]
IE:轮廓增强板(细节开关)

[attach]1429674[/attach]
[attach]1429675[/attach]
[attach]1429676[/attach]
PR:信号处理板(黑白切割、钳位电路、γ调节)

[attach]1429677[/attach]
[attach]1429678[/attach]
三块合一的AT板

[attach]1429679[/attach]
拆开是这样的,里面集成电路非常密集

[attach]1429680[/attach]
其中一片

[attach]1429681[/attach]
AKKI的集成电路X3

[attach]1429682[/attach]
ROM X2,容量不同,怀疑是存储镜头信息及固件的

[attach]1429683[/attach]
背面

[attach]1429684[/attach]
中间的夹层,原来还有一片Sony定制的DIP(数据处理芯片,DSP的前身)

[attach]1429685[/attach]
[attach]1429686[/attach]
背后也有很多IC

[attach]1429687[/attach]
[attach]1429688[/attach]
[attach]1429689[/attach]
[attach]1429690[/attach]
怀疑是存储板,这么多IC
以上总体为AT:控制主板,通过微型处理器控制摄像机的自动汇聚功能,黑白平衡和光圈反馈机制

[attach]1429691[/attach]
[attach]1429692[/attach]
[attach]1429693[/attach]
飞线巨多的板子,背后是Sony CX7968A,C-MOS COLOR BAR GENERATOR彩条生成器(
SHEET见此
EN:编码板(含彩条生成器)

[attach]1429694[/attach]
[attach]1429695[/attach]
[attach]1429696[/attach]
[attach]1429697[/attach]
SG:信号同步板(含斑马线功能)

[attach]1429698[/attach]
[attach]1429699[/attach]
[attach]1429700[/attach]
[attach]1429701[/attach]
[attach]1429702[/attach]
[attach]1429703[/attach]
PS:电源板(聚焦调节)

[attach]1429704[/attach]
一共拆出来这么多板子哈哈,发财了!


机内其余部分展示
[attach]1429713[/attach]
拿走板子之后,里面就是这样空的了

[attach]1429715[/attach]
前面的接线都包起来了

[attach]1429716[/attach]
摄像管下面的信号线贴了区分贴纸

[attach]1429717[/attach]
里面有一枚水印计时器,显示不到500小时运行时间,机器还很新,远没有到更换摄像管的时间

[attach]1429718[/attach]
下面有散热空洞,以及走线区

[attach]1429720[/attach]
板子间隔有屏蔽层,还标记了色彩

[attach]1429721[/attach]
[attach]1429722[/attach]
另一侧的盖板拆掉后,是这样的,Sony在80年代使用的基材不同,鲜绿色的比较普通,我还是喜欢黄绿色的这种薄基材,看起来专业!

[attach]1429723[/attach]
[attach]1429724[/attach]
[attach]1429725[/attach]
部分细节

[attach]1429726[/attach]
再看一下之前拍糊的接口


寻像器部分展示
[attach]1429732[/attach]
寻像器圆柱体拆解

[attach]1429729[/attach]
外壳拿掉是这样的,上下两层PCB包裹CRT显示组件

[attach]1429731[/attach]
里面也很满

[attach]1429730[/attach]
驱动芯片

================
4、彩蛋部分
================

本期的彩蛋就是,沉寂了三十余年的设备,仍然可以正常使用(^-^)V
我拿去拍了部分素材,截图看看:

[attach]1429735[/attach]
[attach]1429737[/attach]
寻像器显示效果,上面的字符为自检结果,OK就是没问题

[attach]1429738[/attach]
[attach]1429739[/attach]
拍摄测试卡的样子

[attach]1429740[/attach]
输入画面

[attach]1429741[/attach]
[attach]1429742[/attach]
[attach]1429743[/attach]
RGB三色效果图屏摄截图

如果感兴趣,可以移步自我的B站观看此机的视频介绍+拍摄样片



END

部分资料来源:
eBay拍卖照片来源
部分BVP350照片来源
BVP360照片来源

部分BVP360电路图来源




作者: Ceet    时间: 2022-3-14 13:44
感谢分享
作者: bass    时间: 2022-3-14 13:45
大工程,前排坐等楼主拆解二手光刻机
作者: ljlun    时间: 2022-3-14 13:53
高级货,当年鬼子的设计和工艺偶们现在实现可能都有困难
作者: sunnyquan    时间: 2022-3-14 14:36
看的人头皮发麻,,
作者: 开心的果    时间: 2022-3-14 14:55
提炼黄金的话,应该可以提炼出200克黄金。
作者: sjtx1971    时间: 2022-3-14 15:08
为什么没人拆解现在的日货,当年的小日确实厉害,但现在呢?
作者: gs80911    时间: 2022-3-14 15:14
这种电路板炼金合适比CPU炼金含量都高。
作者: guangqu    时间: 2022-3-14 15:44
当年的日本产录像机也是复杂的一塌糊涂。电路板好几块,元器件密密麻麻,连接线错综复杂,一直惊叹于日本人能设计出这么复制的东西出来。
作者: 木偶贝    时间: 2022-3-14 17:22
简直就是艺术品一样,太好看了!
作者: sadfun    时间: 2022-3-14 18:14
好东西啊
作者: 粤西听涛    时间: 2022-3-14 19:09
叹为观止!!!
作者: hongo    时间: 2022-3-14 20:25
还需要一个背录像机的人在后面跟着

另外还需要一个拿灯光和电池的。
作者: 高级会员    时间: 2022-3-14 21: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2n3055    时间: 2022-3-14 23:11
不仅是SONY,很佩服80年代日本的电气工程师,设计的复杂机电一体化设备绝对无人能敌
关键是性能又很强悍,质量也很好。要知道那会虽然有电脑辅助,但是还是主要靠人脑设计啊
作者: hongo    时间: 2022-3-15 00:34
本帖最后由 hongo 于 2022-3-15 00:39 编辑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2-3-14 21:06
那些OKI的芯片是68年72年的?是日本的纪年还是公元纪年?

不一定是年代代码。
作者: hongo    时间: 2022-3-15 00:37
2n3055 发表于 2022-3-14 23:11
不仅是SONY,很佩服80年代日本的电气工程师,设计的复杂机电一体化设备绝对无人能敌
关键是性能又很强悍, ...

这是工程管理能力,很多工程师无缝衔接,平行合作工作,最后所有的机械、电子、软件的工作能有效组合在一起协调工作,没有矛盾。
作者: oldeagle    时间: 2022-3-15 08:20
真漂亮,机电一体化的典范
作者: samhrc    时间: 2022-3-15 08:28

CCTV 这个台标牛B了
作者: samhrc    时间: 2022-3-15 08:36
hongo 发表于 2022-3-14 20:25
还需要一个背录像机的人在后面跟着

另外还需要一个拿灯光和电池的。 ...

一般采访三人组。

采访举话筒的一个人,抗机子的是一个人。录像背包机和打灯是一个人。电池是电池腰带。挂一排,跟炸药包是的。那时候是镍镉电池,腰上挂一排电池,机器工作30分钟。

作者: zjtzhy    时间: 2022-3-15 09:00
这用料,这做工,再想想国产货,真的没话说。
作者: 惊鸿飞雪    时间: 2022-3-15 10:21
这台机器,当年价格,能买北京一个四合院吧。
作者: 小骚货    时间: 2022-3-15 19:13
sjtx1971 发表于 2022-3-14 15:08
为什么没人拆解现在的日货,当年的小日确实厉害,但现在呢?

现在的也很厉害,只是差距没那么悬殊了
作者: samhrc    时间: 2022-3-15 19:29
本帖最后由 samhrc 于 2022-3-15 19:49 编辑


日本重工业制造的巅峰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9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就山河日下。
业内人士分析内在因素由于日本人口迅速下降,需要高度经验积累的重工装备制造业出现高技能人才断档,装备制造的退步向消费制造传导引起普遍质量下滑。制造业利润下滑,导致国际金融资本更倾向于投资服务业,从重工业撤资加剧了这一过程。

我在日本化工厂工作过呢,可不要以为不进流水线当蓝领是中国特色,日本年轻人也不愿意。而且日本蛋蛋后躺的更平:一天一包饼干,只要饿不死绝对不工作,那也不是少数。

作者: junerjoe    时间: 2022-3-15 20:19
sjtx1971 发表于 2022-3-14 15:08
为什么没人拆解现在的日货,当年的小日确实厉害,但现在呢?

依旧NB!人家换个领域玩而已!
作者: samhrc    时间: 2022-3-17 07:58
junerjoe 发表于 2022-3-15 20:19
依旧NB!人家换个领域玩而已!

能拆。
我妈公司刚搞了个铸造自动化升级项目,十多台FANUC 机器人因为疫情原因通关时间不确定,货都卡在香港了。
作者: hongo    时间: 2022-3-18 22:42
惊鸿飞雪 发表于 2022-3-15 10:21
这台机器,当年价格,能买北京一个四合院吧。

这玩意儿央视当年也只能买得起几台
作者: hongo    时间: 2022-3-18 22:50
samhrc 发表于 2022-3-15 19:29
日本重工业制造的巅峰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9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就山河日下。
业内人士分析内在因素由于 ...

人有钱了都会变懒的,世上没有神仙和超人。

80年代的时候日本雄心勃勃要超越美国,甚至人均GDP真的一度超过了美国,日本认为美国的文化懒惰贪图享受而日本人则勤劳节俭有上进心(其实他们二战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日本人的素质比美国人高,所以必然会超越美国取代美国的地位。结果他们很快发现和二战的时候一样还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他们也是凡人,日本人自己有了钱以后也会变懒,并不比美国人有什么素质上的优势。

现在貌似日本邻居的一个大国也开始有这种想法,但是可能很快就被俄罗斯的冷水给浇醒。但愿真能醒。
作者: hongo    时间: 2022-3-18 22:55
sjtx1971 发表于 2022-3-14 15:08
为什么没人拆解现在的日货,当年的小日确实厉害,但现在呢?

现在日本仍然厉害,只不过换到了和普通消费者没有直接关系的领域了。其实即使在楼主帖子所在的摄像器材领域,日本目前仍是绝对领先,孤独求败没有对手的那种。去央视看一圈就知道了。即使民用摄像器材基本都倍手机取代了,那么看一看好一点的手机苹果华为什么的,摄像头还是一水儿的索尼。

俄罗斯现在正在证明给大家看日本和G7有多厉害,可能它只有一次机会来证明了。
作者: zycxjl    时间: 2022-3-18 23:16
叹为观止,独具匠心。依然不足以概括它的复杂高科技程度!就像它的超薄单放机一样。
作者: yun1991    时间: 2022-3-19 17:49
水印计时器是啥玩意啊
作者: hongo    时间: 2022-3-19 22:10
yun1991 发表于 2022-3-19 17:49
水印计时器是啥玩意啊

记录累计工作时间的东西,只要通电里面的东西就会缓慢地在电场作用下朝一个方向运动,用来指示机器一共开机了多少时间,到时候做需要做的维护。现在都用闪存芯片来做这个功能了,但是闪存芯片必须在设备工作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读取,这种物理的指示器不需要任何外部设备就能直接提供数据,极端可靠。
作者: ershouhuowu    时间: 2022-3-20 09:04
终于又等到大神新作,期待已久,有点遗憾没有完全拆解,很想看三管的样子
作者: ershouhuowu    时间: 2022-3-20 10:25
看你的帖子一个小时了,大开眼界。然后看到你有一个拆日立机子的,里面有个L形状的1.5寸的crt,你说要开帖子的,没有看到啊,想知道怎么接线那个crt,等着观摩
作者: hgnoshgne    时间: 2022-3-21 04:08
这是不惜工本的专业器材,当时价钱十几几十万吧。民用的要简化许多。年初看了影院比利时产的巴可放映机,也这么贵。
作者: hgnoshgne    时间: 2022-3-21 04:09
这是不惜工本的专业器材,当时价钱十几几十万吧。民用的要简化许多。年初看了影院比利时产的巴可放映机,也这么贵。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2-3-21 21:27
ershouhuowu 发表于 2022-3-20 10:25
看你的帖子一个小时了,大开眼界。然后看到你有一个拆日立机子的,里面有个L形状的1.5寸的crt,你说要开帖 ...

接线的话, 能找到维修手册就去bing(Google)外网找service manual,看定义,还没有的话,用万用表测量。
只需要找到三根线:电源、地线、信号线。
地线最好找,随便一个屏蔽壳就可以找到,地线是公用的。
正负极看大电容或电感,尝试通电看CRT屏有没有闪烁,一般找到电感就能找到正极。
等正极和地线都找到了,再尝试用手挨个触摸剩下的接线,人有生物电,摸到信号线的时候,屏幕一般会有闪烁或条纹的,那根就是信号线了。
作者: ershouhuowu    时间: 2022-3-22 08:35
非常感谢!回头我去测试一下
作者: tvro888    时间: 2022-3-22 16:38
当年摄像师体力活,几十斤重。手里只收藏了索尼的9800 3/4高带录像机,笨重的很。拆了好几台。
作者: 好再看    时间: 2022-3-24 16:07
ljlun 发表于 2022-3-14 13:53
高级货,当年鬼子的设计和工艺偶们现在实现可能都有困难

我们弯道(晚到)超车,呵呵
作者: 暗黑狂龙    时间: 2022-4-2 09:58
80年代我们的工艺差距是非常大的
作者: alexflying    时间: 2022-4-4 15:26
不得不佩服啊,做的跟艺术品一样。
作者: 塞外牧羊人    时间: 2022-4-5 00:27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作者: xiewr    时间: 2022-4-9 15:32
真是不容易看到的好东西。满满的年代感
作者: golden04    时间: 2022-5-7 10:16
看以前的老机器,都有一种考古的感觉
作者: sakura325    时间: 2022-5-8 20:53
太牛鼻了,楼主啥时候再来个BVM的拆解
作者: chiugang28    时间: 2022-5-8 21:56
楼主厉害,我们只能看个热闹。
作者: cjr9788    时间: 2022-5-9 09:55
小日本 真的不F不行
作者: 正弦波    时间: 2022-5-11 08:22
最喜欢这种PCB板走线清清楚楚,现在电路板搞得乌漆嘛黑像裹着一身黑布的中东妇女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2-5-24 16:34
sakura325 发表于 2022-5-8 20:53
太牛鼻了,楼主啥时候再来个BVM的拆解

没有BVM,有PVM和BVF的收藏,改天拿来拆了分享吧!
作者: 柳刀手    时间: 2022-6-15 11:33
好再看 发表于 2022-3-24 16:07
我们弯道(晚到)超车,呵呵

再发展个50年也超越不了他们啊
作者: 粤西听涛    时间: 2022-6-16 10:33
只能说感受,叹为观止!!!
作者: wooox    时间: 2022-6-17 09:20
咱们啥时候也能这样的民用产品就有福了
作者: mgqdiy    时间: 2022-6-23 21:56
几十年了做工牛B!
作者: 881966    时间: 2022-6-29 14:39
时代的高大上
作者: ga084    时间: 2022-10-1 21:38
这个时期的维修手册还是是纸质的
作者: xuguangqi08    时间: 2022-10-4 19:39
当年小鬼子被漂亮国制裁前的巅峰之作
作者: 清风随舞    时间: 2022-10-5 20:45
sjtx1971 发表于 2022-3-14 15:08
为什么没人拆解现在的日货,当年的小日确实厉害,但现在呢?

就是现在也赶不上。别的不说,单说照相机的感光芯片,至今所有手机除了日本索尼,就是韩国三星
作者: ankey1944    时间: 2022-10-8 10:48
有时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在某一方面的钻研精神,能把那个时代的东西做到极致
作者: 穷发烧    时间: 2022-10-22 12:34
太精密了。太复杂了。
作者: zizaideyu    时间: 2022-12-2 19:45
果然还是CCTV识货,买日本的
作者: 43958356    时间: 2022-12-3 11:58
叹为观止,这复杂程度 ,设计能力真是厉害
作者: 梅贻琦    时间: 2023-1-19 20:34
这内部设计,十分养眼,兼具科技感与艺术美。
作者: 张大斌    时间: 2023-1-21 09:52
86我出生了
作者: 粤西听涛    时间: 2023-1-21 11:05
小日本 的这些东西真的不F不行
作者: 云锦    时间: 2023-1-23 14:10
科技发展真是日新月异
作者: 双卡收录机    时间: 2023-1-29 16:05
佩服、佩服,工程强大。




欢迎光临 数码之家 (https://www.mydigit.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