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标题: 1984年SHARP夏普家用级XC-77摄像机拆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2-7-23 22:41
标题: 1984年SHARP夏普家用级XC-77摄像机拆解
之前有过一台能用的XC77,这次收了一台坏的,彻底拆了给大家瞅瞅。夏普XC-77摄像机生产日期没有经过严谨的查证,大概是1984年上下,也属于摄像管摄像机,应该归类在摄像管三部曲里面。不过鉴于那个已经完结,就单拿出来拆解吧。机器采用的是SATICON硒砷碲摄像管,需要连背包VTR使用,或者在室内可以连接适配器输出视频信号使用。下面帖子开始:

[attach]1552877[/attach]
89年代常用的摄像组合,VC(摄像机)与VTR(录像机),想要获得可以回放的磁带,就得这么整。

[attach]1552879[/attach]
通常来讲,这俩设备是一套出售的,除非你要一个固定机位,在上面的海报可以看到VTR使用的是VHS-C磁带。

[attach]1552878[/attach]
[attach]1552882[/attach]
配套的VTR(磁带录像机),内置电池,可以给摄像机供电。

[attach]1552880[/attach]
参数与属性,可以看到,该机型使用2/3英寸SATICON摄像管,分辨率大概在300x240。

[attach]1552893[/attach]
[attach]1552895[/attach]
本次给大家带来摄像机部分,录像单元就没有了

[attach]1552894[/attach]
在机器最明显的位置上标记了成像元件的科技——硒砷碲SATICON摄像管,并且是彩色的


硒砷碲摄像管是 1972 年日本日立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的,靶面材料为硒砷碲,这种摄像管不仅灵敏度高、惰性小,而且分光特性适合于彩色频谱,其分辨率、抗光晕和工艺 稳定性均优于氧化铅摄像管。硒砷碲摄像管经过不断改进和创新,从I型发展到II型、 III型,在残像、抗强光等方面均有很大的突破,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惟一能与氧 化铅摄像管相抗衡的摄像管,其价格也比氧化铅摄像管低廉。当时许多公司生产的氧化 铅管摄像机几乎都注明可以同硒砷碲管互换使用,直到电荷耦合器件未商品化之前的 20 多年里,硒砷碲摄像管在与氧化铅管的激烈竞争中占有许多优势,DXC-6000P、 DXC- M3AP、WV-555 等广播级和专业级三管彩色摄像机采用的是 2/3 英寸“SATICONTM”(× 3 管)。       摘自《多媒体电视监控与报警系统雷雨权 编著

[attach]1552896[/attach]
SHARP夏普彩色摄像机,型号为XC-77

[attach]1552897[/attach]
机器状态不明,连接线被剪断,后来证实为故障机

[attach]1552898[/attach]
拍摄握把可以折叠,便于收纳

[attach]1552899[/attach]
顶上有SHARP的商标Logo

[attach]1552904[/attach]
顶部有热靴(话筒架)和镜头变焦按钮

[attach]1552900[/attach]
[attach]1552901[/attach]
机器后面搭载了一个1英寸的黑白CRT电子寻像器,便于在拍摄的时候确认对焦和构图

[attach]1552903[/attach]
机身侧面有控制画面的开关,白平衡切换按钮和增益按钮

[attach]1552902[/attach]
[attach]1552905[/attach]
机器搭载了不可更换的变焦镜头,带有自动对焦和微距拍摄切换开关

[attach]1552906[/attach]
80年代的自动对焦是通过红外不可见光的投射与检测来实现的,上端为接收端,下面是发射端

[attach]1552907[/attach]
接收端的透镜

[attach]1552908[/attach]
开拆

[attach]1552909[/attach]
上壳首当其冲

[attach]1552910[/attach]
如果想分离左右两外壳,需要拆掉握把,握把里面安置了一个小型12V-9V的变压模块。

[attach]1552911[/attach]
然后就可以分离左右外壳

[attach]1552912[/attach]
迎面是一整块PCB,应该是主板

[attach]1552913[/attach]
[attach]1552914[/attach]
主板的另外一面,密密麻麻复杂的内部构造,主要是电子和结构组件,没有太多机械活动部件

[attach]1552915[/attach]
切换白平衡的按钮和一个连杆相连,可实现物理上切换白平衡滤镜

[attach]1552916[/attach]
VTR与摄像机的连接线

[attach]1552917[/attach]
[attach]1552918[/attach]
[attach]1552919[/attach]
首先拆除CRT取景模块

[attach]1552927[/attach]
发现CRT取景模块和摄像管的关系非常紧密,比如这俩共享一个行输出变压器……所以只能先把摄像管管座拆下来了

[attach]1552928[/attach]
主要成像元件摄像管,整机核心部件,和CCD的地位相同

[attach]1552929[/attach]
[attach]1552930[/attach]
拆除摄像管部分

[attach]1552931[/attach]
可以看到红外截止滤镜和BIAS LIGHT偏执光

[attach]1552932[/attach]
[attach]1552933[/attach]
靶面

[attach]1552936[/attach]
拆除CRT和摄像管组件

[attach]1552961[/attach]
完整拆除之后的样子

[attach]1552962[/attach]
[attach]1552965[/attach]
靶面细节,注意下面的数字(镜像)

[attach]1552966[/attach]
[attach]1552967[/attach]
[attach]1552972[/attach]
电子管里面的灯丝,给一个固定电压就能亮,让灯丝加热后,发射电子束就容易多了

[attach]1552975[/attach]
[attach]1552976[/attach]
按照电路图可以正常点亮CRT模组,这个玩的比较多,就图一乐

[attach]1552938[/attach]
镜头部分

[attach]1552940[/attach]
[attach]1552941[/attach]
[attach]1552942[/attach]
[attach]1552943[/attach]
滤镜片,表面镀膜,反射呈酒红色和蓝色

[attach]1552944[/attach]
[attach]1552987[/attach]
[attach]1552988[/attach]
[attach]1552989[/attach]
拆除BIAS LIGHT偏执光组件,80年代的发光二极管数量还是比较少,这使用的是绿色

[attach]1552990[/attach]
[attach]1552991[/attach]
点亮的样子,也挺漂亮

[attach]1552945[/attach]
[attach]1552985[/attach]
[attach]1552986[/attach]
和摄像管相连的前置预放器Pre Amp,负责放大靶面微弱电流


[attach]1552979[/attach]
拆掉下镜头盖子,前面的对焦控制按钮其实是微动+按钮组合而成的

[attach]1552977[/attach]
仔细观察下镜头部分,前面的减速电机是对焦电机,后面的是变焦电机

[attach]1552983[/attach]
这里的是控制光圈的电机

[attach]1552984[/attach]
采用的是五片光圈,后期家庭摄像机大多使用简易光圈替代这种片状光圈了

[attach]1552992[/attach]

滤镜白平衡控制按键和连杆

[attach]1552980[/attach]
上盖子里面是红外接收器

[attach]1552981[/attach]
红外光接收器

[attach]1552982[/attach]
接收器组件

[attach]1552995[/attach]
躺下来之后的样子

[attach]1552996[/attach]
发射端

[attach]1552997[/attach]
左侧为接收端,右侧为发射端

[attach]1552934[/attach]
然后我们继续看看主板部分

[attach]1552935[/attach]
主板与插在上面的两块子板

[attach]1552946[/attach]
两块子板都是可以拆卸的

[attach]1552947[/attach]
拆完的样子

[attach]1552948[/attach]
拆下来的两片陶瓷基板的子板,上面那块被金属屏蔽层遮盖

[attach]1552949[/attach]
[attach]1552951[/attach]
背面的样子,用料还是挺足的,直接在陶瓷基板上做线路印刷

[attach]1552953[/attach]
[attach]1552952[/attach]
[attach]1552956[/attach]
[attach]1552955[/attach]
一些细节

[attach]1552954[/attach]
拆掉屏蔽层的陶瓷子板

[attach]1552950[/attach]
[attach]1552957[/attach]
[attach]1552958[/attach]
[attach]1552959[/attach]
主板的细节图片

[attach]1552960[/attach]
主板背面

[attach]1552998[/attach]
下面拆解一下机器带的适配器组件

[attach]1553001[/attach]
适配器为线性电源,重达1.4KG

[attach]1553000[/attach]
后面有几个接口,10pin的摄像机连接线与几个视频接口

[attach]1553007[/attach]
外壳整体由厚1mm左右的钢板构成

[attach]1553002[/attach]
[attach]1553003[/attach]
拆掉外壳后,里面也有用料

[attach]1553004[/attach]
有两枚保险丝,外加一个变压器

[attach]1553005[/attach]
[attach]1553006[/attach]
超大个的电容,你吃糠出品,1w uF的容量难不成是音频滤波用的?

之前在帖子CRT门铃再利用,巧当摄像机监视器里面展示过接线和拍摄效果,只可惜是黑白的……


接线效果


拍摄效果

The End~

作者: moontree    时间: 2022-7-23 23:10
当年高大上的家用电器。
作者: cogae    时间: 2022-7-23 23:24
土豪气息扑面而来
作者: 铁皮屋    时间: 2022-7-24 00:38
当年高大上的家用电器。
..
错,,当年神级的家用电器。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2-7-24 07:53
铁皮屋 发表于 2022-7-24 00:38
当年高大上的家用电器。
..
错,,当年神级的家用电器。

看第一张图的售价,加起来一千刀,国外那时候其实不算特别贵,家庭级别的娱乐设备,神级差的很远
作者: jwyjfd007    时间: 2022-7-24 08:26
以前玩的都是土豪啊
作者: 阳光使者    时间: 2022-7-24 11:32
不知道清晰度?
作者: newstudent    时间: 2022-7-24 21:36
阳光使者 发表于 2022-7-24 11:32
不知道清晰度?

320X240

   
作者: feetprint    时间: 2022-7-24 21:58
当年高大上的家用电器
作者: 粤西听涛    时间: 2022-7-25 14:26
精密的机器,我是不舍得细拆怕装不回来。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samhrc    时间: 2022-7-26 08:34
本帖最后由 samhrc 于 2022-7-26 08:36 编辑

海报还少画了几个细节, 全画上就没人买了吧。

14芯线呢,粗粗的大黑电缆一挂、还有摄像腰带,又宽又厚的腰带上有一排快拆扣,挂两块电池、工具附件盒、话筒罩镜头盖;全插满挂腰带上跟圣斗士是的。


作者: w0di    时间: 2022-7-26 08:49
曾经天堂里的娱乐科技
作者: 玛德陛下    时间: 2022-7-26 08:49
真是高级的玩意
作者: benx    时间: 2022-7-26 08:52
开个眼界
作者: tulips    时间: 2022-7-26 10:45
謝謝分享,那个时候就有这么精密的东西了!

看起来很专业
作者: xdh1212    时间: 2022-7-26 10:46
很精细,看完才发现足足用了20分钟
作者: wack    时间: 2022-7-26 17:20
微笑的先生 发表于 2022-7-24 07:53
看第一张图的售价,加起来一千刀,国外那时候其实不算特别贵,家庭级别的娱乐设备,神级差的很远 ...

当时国内这价格可以买几套房?
作者: jswxll    时间: 2022-7-26 19:03
没看到固定资产标签一类的东东,不知道当时的主人是谁
作者: mirocus    时间: 2022-7-27 00:04
曾经都是王者
作者: mimicom    时间: 2022-7-27 01:04
曾经都不便宜啊。  都是宝贝。。。现在都没落了。。。  和当年是随身听收藏一样了。。。 哈哈。  经典啊。。。
作者: 请叫我相信    时间: 2022-7-27 04:07
这东西比我岁数还大呢
作者: zjtzhy    时间: 2022-7-27 08:08
小日本的国货,都是军工产品,本来这些工厂都是真正的军工厂
作者: 走来走去2003    时间: 2022-7-27 11:11
80年代,我们还在争论是姓社还是姓资。
作者: xzj888    时间: 2022-7-27 20:28
以前在国美看的流口水得掌中宝
作者: dxg2258    时间: 2022-7-29 12:24
一张不落挨个看完,佩服设计人员,那个时候就有这么精密的东西了
作者: cassette    时间: 2022-7-30 13:49
当年地方电视台也使用过  要求不高流动采访
作者: wqwq212    时间: 2022-7-31 22:41
专用的设备必须要有专业的仪器,羡慕!
作者: faw5t    时间: 2022-8-1 11:36
要是能修好那就更牛了
作者: wbc2003    时间: 2022-8-1 14:23
这机器刚工作时玩过,拍摄效果不好,白平衡不良,颜色不正,遇上强光源画面会出现深色横杠。手持式的,屁股后拖着录像机。
作者: xs330603452    时间: 2022-8-3 14:01
珍藏,正棒
作者: tongzijun    时间: 2022-8-3 23:55
老古董了,看到帖子突然想起来我有一台松下M900躺在床底下。
作者: h57242    时间: 2022-8-5 09:33
这种产品,光、机械、电子组合,很复杂,不知道是怎么开发,怎么生产的。
作者: llqqhh    时间: 2022-8-5 23:54
没有贴片,LED,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业设计太恐怖了,坏了 很难修,而且易坏
作者: 北仑河    时间: 2022-8-7 00:32
不得不服小日本的技术。
作者: yacasu119    时间: 2022-8-9 13:55
学习消化一下
作者: didadi991    时间: 2022-8-9 19:19
ccd前的老机,长知识了。
作者: schwein    时间: 2022-8-10 13:37
模拟信号时代的王者
作者: wwkeke    时间: 2022-8-11 07:31
当年 奢侈品
作者: 巴闭    时间: 2022-8-11 17:05
当年生产这么一台机器的图纸有多少张啊!
作者: ga084    时间: 2022-8-14 20:41
还是个电子管靶面机,话说到了VHS-C的年代已经是CCD靶面机了。
作者: sensmart    时间: 2022-8-16 10:09
精华了,喜欢看
作者: hhb7418    时间: 2022-8-17 07:40
燃油宝6!增压花洒喷头7.9!无线鼠标9!新百伦拖鞋29!德芙3碗69! [复制链接]
回帖奖励 156 M币        回复本帖可获得 3 M币奖励! 每人限 1
作者: 流浪魔王    时间: 2022-8-21 17:43
那年代的日本电子产品做工还是相当不错的
作者: Google Earth    时间: 2022-9-20 13:54
那个年代锂电池还没普及,一块电池能拍多长时间?
作者: jack2smith    时间: 2022-9-25 16:05
那年代大家都是35块工资,1000美金就是神级机器,基本只有公家买了。
作者: qf20089    时间: 2022-10-3 11:23
20世纪80年代这机子在国内应该不多,只有少数家庭玩得起。
作者: wooox    时间: 2022-10-6 12:45
拍照片也够累的,谢谢分享,,,,,,,
作者: ershouhuowu    时间: 2022-12-23 09:34
大神的拆解帖子最喜欢看了,可以学习很多知识
作者: mszxgray    时间: 2025-3-11 01:11
非常有趣 我也有一个 偏色今天拆开调整了一下红色和蓝色增益 还凑合




欢迎光临 数码之家 (https://www.mydigit.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