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标题: 拆解打理复活1982年的AIWA HS-P2,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反带随身听 [打印本页]

作者: jerryfbm    时间: 2023-10-15 16:36
标题: 拆解打理复活1982年的AIWA HS-P2,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反带随身听
41年前的产品,大保健后声音依然动听。


1982年应该是我家刚买NATIONAL的著名单声道录放机的那年(北京俗称板砖,因为和砖头差不多大小),
当时除了及少数父母国外出差的同学接触过高级随身听,像我家这样的大部分都在用松下的板砖。
而且砖头大小的东西能录音还能放出声音来已经让小学的我兴奋不已了。不知道当时如果能得到一台P2会是啥心情。哈哈
当时卖价29800日元,按当时的汇率是230人民币,父母都是大学的老师,当时两人加起来也就60多人民币的工资,相当于不吃不喝4个月。

作为AIWA第二代随身听的旗舰品牌,做工用料都是不错的。全钢的机芯,黄铜飞轮。
尤其是当时流行的面板开大窗口,放上一盘仿开盘的磁带,看着赏心悦目。耳机输出也是当年流行的两个,情侣用。
当时aiwa还没有买到杜比降噪的版权,所以降噪是用分立元件实现的。预放芯片用的TK10560, 主放用的7688,和P7相同。所以声音还是很不错的。
当时平板马达技术也还不成熟,用的竖版的马达,所以皮带的走法比较特殊。

因为当时的技术局限,而且因为机芯的体积太大,PCB工艺和设计不怎么样。 电容的位置简直就是见缝插针的。因为软性PCB技术还没成熟,磁头的线用的是飞线。
看着很多飞线,其实并不多,比SONY D6C那种飞到你怀疑人生的机器要好多了。

[attach]1947817[/attach]

[attach]1947797[/attach]

机械部分真的很复杂,为了实现自动反带用了各种奇形怪状的小杠杆,凸轮,靠轮,小弹簧。而且有接近一般的零件是铆在主板上,没法拆下啦清洗的。
这点比较郁闷。无法彻底大保健。

[attach]1947801[/attach]

[attach]1947803[/attach]

打理前的PCB,看着飞线多其实主要是线很长,磁头5根,位置开关3根,马达3根,开关2根,所以并不算很多。
[attach]1947805[/attach]

打理后,把线整理了一下,大部分换成硅胶皮的细线了。
[attach]1947819[/attach]


两个视频:
P2的播放
[attach]1947956[/attach]

P2的机械结构
[attach]1947955[/attach]





作者: jerryfbm    时间: 2023-10-15 16:41
本帖最后由 jerryfbm 于 2023-10-15 16:58 编辑

几张机械部分的大图

[attach]1947843[/attach]

拆到这样就没法拆了。 剩下的都是铆在主板上的。 两个靠轮努把力可以拆下来,但卡片没有缺口,怕暴力扣下来损坏卡片,放弃了。
[attach]1947848[/attach]

[attach]1947850[/attach]

[attach]1947851[/attach]

[attach]1947852[/attach]
[attach]1947853[/attach]

[attach]1947854[/attach]
[attach]1947853[/attach]



作者: jerryfbm    时间: 2023-10-15 16:42
本帖最后由 jerryfbm 于 2023-10-15 17:06 编辑

PCB的大图


电解电容稍微有一点漏,电路版基本上没被腐蚀,比后期的尿了一床的PX30、50系列的强得太多。
整理了一下电容。把原来的液态电解都换成固态或钽电了。一劳永逸。

换电容前的样子。因为机芯太大,所以电容都被记载犄角旮旯里,而且大部分电容都没法立着,只能躺着。

[attach]1947855[/attach]

换电容后的样子。
[attach]1947857[/attach]




作者: zzfaye    时间: 2023-10-15 16:50
拆的这么细。。。牛逼plus
作者: y0927    时间: 2023-10-15 17:02
磁带没有了,都丢了
作者: xuguangqi08    时间: 2023-10-15 17:24
这个皮带轮和皮带真的很奇葩
作者: 家家乐    时间: 2023-10-15 17:53
养眼

厉害厉害,拆成零件了
作者: mhtlov    时间: 2023-10-15 18:05
确实不错
作者: soma    时间: 2023-10-15 18:07
那时候贴片电阻电容很少吧
作者: xjmar    时间: 2023-10-15 19:18
1982年就用上贴片了,确实牛。
作者: 老虎2024    时间: 2023-10-15 19:22
1982年的惊人机器,日本人的爱娃AIWA HS-P2
作者: f00tman    时间: 2023-10-15 19:29
这坛子看个视频太难了
作者: goodday123    时间: 2023-10-15 20:46
真复杂啊,现在一个牛屎能搞定整合pcb了。
作者: 迈克老狼    时间: 2023-10-15 22:01
我只能做到看到哪里有螺丝,拆到哪里。然后就装不回去了

作者: 沧浪氵    时间: 2023-10-15 22:20
当年日本鬼子的电子产品确实厉害
作者: jxcnj    时间: 2023-10-15 22:30
电容换完了,试听感觉怎么样?
作者: yiguangqiang    时间: 2023-10-15 22:50
佩服楼主细心。这个当年不便宜啊。。。
作者: qwazxx    时间: 2023-10-15 23:06
感觉电路上的电容坏了,检查起来比较难判断
作者: hongo    时间: 2023-10-15 23:24
xuguangqi08 发表于 2023-10-15 17:24
这个皮带轮和皮带真的很奇葩

因为当时爱华没有超扁形电机,只能用长圆柱形电机加3D安排的超长皮带了,这就牺牲了抖晃率指标(皮带约越长越细抖晃率越大)。
作者: jerryfbm    时间: 2023-10-16 00:44
hongo 发表于 2023-10-15 23:24
因为当时爱华没有超扁形电机,只能用长圆柱形电机加3D安排的超长皮带了,这就牺牲了抖晃率指标(皮带约越 ...

确实。当时技术限制还是很多的。
不过机器粗壮的主轴和3个铜飞轮抵消了一部分钭晃,所以我的木耳没听出来颤音
没有用专门设备测过。




打理爱华1982年发布的AIWA HS-P3磁带随身听, P2的姐妹机
https://www.mydigit.cn/thread-441329-1-1.html
作者: chenzoutie    时间: 2023-10-16 07:17
机器看着很养眼!
作者: shaohabbit    时间: 2023-10-16 08:19
看楼主真的很有耐心,又细心。
作者: venllyu    时间: 2023-10-16 08:23
真的好有耐心啊;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 维修,拆装;
找不到乐在其中的感觉;
作者: robrocky    时间: 2023-10-16 08:31
长见识了,当时的设计师真牛啊..这么复杂的机构
作者: brianlee    时间: 2023-10-16 08:42
这些元部件摆的,太多了
作者: congzehao    时间: 2023-10-16 08:45
拆完还能装回去才算牛
作者: martinku    时间: 2023-10-16 09:04
楼主技术含量确实挺高的,能把机械部分拆的这么零散还得精确的装回去,这确实厉害。
作者: didadi991    时间: 2023-10-16 09:13
这么结实的机芯,再用个40年也没问题。
作者: 行动65046    时间: 2023-10-16 09:19
jerryfbm 发表于 2023-10-15 16:42
PCB的大图

拆的这么细,最主要拆完还能装回去。。。
作者: kidsun    时间: 2023-10-16 09:22
拆的真彻底。我大学时代松下超薄机后来坏了,我拆开了研究就装不起来了
作者: tslaozhang    时间: 2023-10-16 09:23
拆解很详细,东西很不错
作者: 环牛    时间: 2023-10-16 09:29
这么多年的机器还有这个成色不容易。
作者: siemens163    时间: 2023-10-16 09:39
两个耳机插孔?
作者: tang0571    时间: 2023-10-16 09:57
机械非常高大上,电子部分的确减分不少
作者: 2215441    时间: 2023-10-16 10:04
金属机型就是耐用,后期的索尼松下爱华就都是塑料机构了,耐用性也差得远了
作者: 云雾山中    时间: 2023-10-16 11:02
拆解的真仔细,最主要还能装回去,牛逼!不知道皮带换过没有,想来皮带用不了40年!
作者: wmshizheng    时间: 2023-10-16 11:06
机芯能全拆散并能完美复原的非一般人所为,佩服
作者: gglooops    时间: 2023-10-16 11:15
磁带机真不错  我也有一台 配件 备件都配齐真空打包了  成了收藏品
作者: fack82430387    时间: 2023-10-16 11:25
牛逼plus
作者: camee    时间: 2023-10-16 11:57
日本好不容易拼到了模拟时代的顶峰,被老美数码化的巴掌打残。如今一片芯片就可以集成所有的功能
作者: bh4qix    时间: 2023-10-16 12:28
国内没有设计制造过这么复杂的机械产品(即使不考虑电子电路部分)。
作者: 数码之家小马哥    时间: 2023-10-16 12:52
这就是差距的事实
作者: 1982381513    时间: 2023-10-16 13:20
楼主现在装回去没?多了几个零件?
作者: aping365    时间: 2023-10-16 13:39
古董修好了可以收藏
作者: jerryfbm    时间: 2023-10-16 13:49
siemens163 发表于 2023-10-16 09:39
两个耳机插孔?

叫情侣插口,80年代初的机器挺常见的。  现在想想挺可笑的,两人得寸步不离啊,要不耳机直接扯掉。
作者: jerryfbm    时间: 2023-10-16 13:53
云雾山中 发表于 2023-10-16 11:02
拆解的真仔细,最主要还能装回去,牛逼!不知道皮带换过没有,想来皮带用不了40年! ...

皮带都烂了,换了。
aiwa 30,50系列用的皮带,30年了依然弹性十足,拆了10多台,原装皮带都没问题。
更早期的单数机系列和更晚的7xx系列的皮带基本都烂成泥了。蹭的机芯里到处都是,清理起来很麻烦。
作者: sheriping    时间: 2023-10-16 14:15
y0927 发表于 2023-10-15 17:02
磁带没有了,都丢了

我上次搬家的时候很多原版磁带也是全丢了,没留下
作者: 南宁谢工    时间: 2023-10-16 15:09
简直不一可思议,这才叫设计,想象得到当时芯片不够,设计来凑,楼主家境很好,当时的中国,买得起这个机器的人,不简单啊。不敢按现在的工资来算两个大学老师4个月的工资,不敢比,不能比。拆完还装得回去,可见是真爱。
作者: ttzt2002    时间: 2023-10-16 15:44
可玩性很强的
作者: jyobin    时间: 2023-10-16 16:59
老古董,以前都没见过
作者: sccz123    时间: 2023-10-16 17:52
绑定,佩服楼主,这个机器,真的不错
作者: sccz123    时间: 2023-10-16 17:53
绑定,佩服楼主,这个机器,真的不错
作者: badcrazy    时间: 2023-10-16 17:58
就我感觉80,90年代的电子产品比现在的产品更有美感吗?
作者: winnerzlm    时间: 2023-10-16 19:22
拆解的很彻底,分析的很好,感谢分享
作者: imacg    时间: 2023-10-16 19:42
听了后面的视频播放,还是老味道耐听!
作者: josephzhao    时间: 2023-10-16 19:46
这个大窗看起来很酷,尤其配上有B格的磁带
作者: zzchao1975    时间: 2023-10-16 19:51
情怀满满的回忆
作者: 作死的家伙    时间: 2023-10-16 21:47
成色真是好,这么高档二手上千了吧。
作者: heju    时间: 2023-10-16 23:33
不得不说,小日本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真的是牛。估计就算现在,我们也难达到他们70,80年代的技术水平。
作者: chq.09    时间: 2023-10-17 01:27
这个很不错的,我有个T27的,电路板腐蚀了,让我给扔了。
作者: z31com_1    时间: 2023-10-17 08:56
好手艺,还能拆成这样
作者: 时师傅    时间: 2023-10-17 10:19
没办法,小子的技术真的很厉害
作者: chenang39    时间: 2023-10-17 12:20
大保健,拆得这么细。
作者: laoyue_201    时间: 2023-10-17 13:45

路过顺便学习一下。。。
作者: liuguoyan    时间: 2023-10-17 13:56
羡慕,羡慕啊
82年,那时候我还没见过随身听呢
作者: 兰陵    时间: 2023-10-17 15:10
佩服!拆这么多我是没法装回去的。
作者: goldkey    时间: 2023-10-17 18:57
厉害啊,当时有这么一个说明家境很好了
作者: zhaocz    时间: 2023-10-17 23:57
当年的机械结构真是领先了我们好多啊。
作者: csp_csp    时间: 2023-10-18 08:26
这东西皮带最容易坏
作者: beecoo    时间: 2023-10-18 08:55
都是高手,机械拆完后自己基本就装不回去了,膜拜一下
作者: tankhong    时间: 2023-10-18 10:48
不错,能拆能装,对于强迫症来讲,拆成这样才舒坦
作者: panzer3    时间: 2023-10-18 11:30
难得有见到走直线的电路板
作者: xiaopang    时间: 2023-10-18 12:02
这个电机传动设计真好。
作者: 东海居    时间: 2023-10-18 16:37
这个机子的配色就有一种莫名的高级感
作者: NICO2    时间: 2023-10-19 08:33
csp_csp 发表于 2023-10-18 08:26
这东西皮带最容易坏

說對了 我得松下機就是這樣壞的.
作者: 752312522    时间: 2023-10-19 08:42
经典的时刻
作者: icsheet    时间: 2023-10-19 10:24
通常电机轴和主导轴都是平行的,没想到这电机轴竟然和飞轮呈垂直角度,这种设计真不多见。像习惯了二维空间,突然来到了三维空间一样惊诧!
作者: jerryfbm    时间: 2023-10-19 14:53
icsheet 发表于 2023-10-19 10:24
通常电机轴和主导轴都是平行的,没想到这电机轴竟然和飞轮呈垂直角度,这种设计真不多见。像习惯了二维空间 ...

82年应该扁平马达的技术还不成熟,估计这也是没办法才这样设计的。
作者: dmhs31    时间: 2023-10-19 16:32
lz好有耐心,能分享一下是怎么标记这么多零件的位置吗?
作者: clbxclbx    时间: 2023-10-19 18:57
两个phones都是立体声吗?还是左右声道的?
作者: jerryfbm    时间: 2023-10-19 22:47
dmhs31 发表于 2023-10-19 16:32
lz好有耐心,能分享一下是怎么标记这么多零件的位置吗?

简单啊,关键部位用IPHONE拍照就可以。
作者: jerryfbm    时间: 2023-10-19 22:48
clbxclbx 发表于 2023-10-19 18:57
两个phones都是立体声吗?还是左右声道的?

两个都是立体声的。当时流行的情侣插口
作者: 9037    时间: 2023-10-20 17:43
长点见识
作者: ouyangyuye    时间: 2023-10-20 23:45
那时能有三洋双喇叭机就是富裕人家了
作者: smy    时间: 2023-10-21 08:15
这么多年机械部分还能保持这么新的状态,真的不容易。使用保养的太仔细了。同时,机器的质量也太好了。磁头也没磨坏。
作者: qiuyefei    时间: 2023-10-21 09:14
给楼主点赞

作者: syl18    时间: 2023-10-21 09:23
如果没有相机记录,楼主拆开还能还原不
作者: 北斗    时间: 2023-10-22 09:25
简直是艺术品!40多年的机器,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作者: simaliju    时间: 2023-10-22 20:30
当年技术现在看来还是很可以的!
作者: 月色清秋    时间: 2023-10-22 21:17
要是不被美利坚打压,小日本在这地球上真是异类的存在
作者: 南飞    时间: 2023-10-22 21:22
要是我拆了再装肯定能“赚到”几个零件螺丝什么的
作者: cmdlpcmf    时间: 2023-10-22 21:43
膜拜大佬,零件都密集恐惧了
作者: chenyixianqaz    时间: 2023-10-22 21:49
一个时代的经典!
作者: hunt_boa    时间: 2023-10-23 09:01
机芯部分拆解叹为观止,记忆中90年代书店卖的维修书籍也不过如此了。当时还是印刷比较简陋的黑白照片,楼主厉害
作者: pdszhang    时间: 2023-10-23 09:20
我的第一台随身听1986年 上大学 买的 京华牌 。    第一台爱华牌 好像1994年买的  现在只有回忆了 呵呵
作者: Sky_Z    时间: 2023-10-23 11:16
很不错,这机器也很好看。厉害厉害
作者: rdhyh    时间: 2023-10-23 13:02
小日子的机电一体化还是挺nb的不得不服
作者: 飞鱼567    时间: 2023-10-23 15:40
厉害,竟然都拆了,不易
作者: lijie43    时间: 2023-10-24 13:28
楼主辛苦了,非常感谢!
作者: ray_aries    时间: 2023-10-26 00:29
这细致程度,堪比修表了!




欢迎光临 数码之家 (https://www.mydigit.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