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标题: 五十年前的奋发图强~1974年上海无线电厂TQ-12B台式电子计算机拆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4-7-8 12:19
标题: 五十年前的奋发图强~1974年上海无线电厂TQ-12B台式电子计算机拆解
本帖最后由 微笑的先生 于 2024-7-8 13:25 编辑

前些天给大家分享了70年代的国产老计算器MTD-13拆解,今天咱们再来看看国产计算器的经典型号TQ-12B台式电子计算机(器)的拆解,这是一个奋发图强的故事……

「TQ」图强是怎么来的
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巨变。在那个要求奋进超越的时期,国产电子计算机领域也迎来一波发展热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厂家的就是上海无线电十三厂(以下简称上无十三厂)。1964年上海无线电仪器厂抽调了十几个人,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内部部门——当时被称为6401小组。1966年,前身为6401小组的上海无线电十三厂正式成立,该厂专门研究生产电子计算机相关设备。上无十三厂是当时最早研究电子计算机的厂家之一,因为当时社会风气因素影响,厂内人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完全不懂计算机,到1967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晶体管工业控制机。该机器随后成功用于上海南市发电厂作监控和北京有机化工厂作生产过程控制。为了体现当时上无十三厂的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这台控制机被命名为TQ-1,也就是第一台”图强机“随后TQ系列便落地发芽,开枝散叶……

[attach]2153870[/attach]
1973年,上无十三厂研制出TQ-6大型电子通用型计算机,以及TQ-12台式电子计算机(器)。今天要讲述的主角TQ-12台式电子计算机一经发售就火遍大江南北。
TQ-12于1973年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后经不断改进、完善、提高,先后研制出了包括原型—A、B、C、D、E、F、G和H型等8种型号。运算范围从简易四则运算到函数功能。除个别机种外,均采用国产原材料和元器件。到1981年共 生产24000多台,是国内生产最早、数量最大的台式计算器,广泛应用于财政、银行、工厂、商店以及一般工程设计和科研部门。最初研制的TQ—12A型计算器,采用了D型触发器,分立元件和TTL集成电路,后改为127块PMOS电路(据推测可能是TQ-12B)。发展到TQ—12G型时,则采用18片中规模集成电路,并率先设计成积木式部件,每一部件既自成一体,又可互相装拆,使生产、培训、维修变为简单,有利于规模生产。

根据查到的资料,TQ-12 系列拥有8个子型号,网上能找到最多的型号就是TQ-12G,上次拆解的MTD-13便是TQ-12G的一个仿造型号。而我之前收藏的这台,则是数量较为少见的TQ-12B型。

TQ-12B型台式电子计算机(器)
[attach]2153872[/attach]

根据历史文件查证,TQ-12B脱胎于A型的分立元件与TTL集成电路,转而使用了127块MOS电路设计,拥有12位字长,能进行四则运算与乘方、常数乘等运算功能,并且机内设有寄存器,可以进行累计运算。在显示部分TQ-12B使用低压荧光数码管,应该是风光牌自产型号;输入方式为干簧管磁控按键键盘输入,并且支持小数点位数的切换。当然在程序编写方面,我就不是专家了,只能说该机型基于大量的门电路组成的硬件逻辑设计而成,由指定的操作码、机器时钟信号、数据通路的反馈作为输入,而输出一系列的有序控制信号。(这种组合逻辑式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叫做常规设计)。整机5KG的重量,在那个年代,还是被冠以重量轻,体积小的特点。

并且TQ-12还被兄弟单位武义无线电厂借去,冠以”宇宙TDJ-1“的型号,于1974年”研发成功“,这种不甘落后的互帮互助,有一点那个时代的特征了……


[attach]2153926[/attach]
[attach]2153925[/attach]
TQ-12B的原理框图+工作原理,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下载该文章查阅相关原理:
[attach]2153927[/attach]

TQ-12B的拆解展示
[attach]2153880[/attach]
当时收购到手的样子,依旧是无法使用的配件机器,后来没有修理明白也就随之出售回血了

[attach]2153881[/attach]
[attach]2153884[/attach]
[attach]2153886[/attach]
缺少一个按键,但也可以看到按键下面的结构

[attach]2153882[/attach]
机身上侧的大脑袋,以及缺失的产品铭牌

[attach]2153887[/attach]
内部隐约可见很多电路组件

[attach]2153885[/attach]
十二位数字显示部分,里面为独立的荧光管

[attach]2153883[/attach]
机身底部的产品牌,上海市无线电十三厂,74年生产,有编号,但是没有型号,有趣……

[attach]2153888[/attach]
无数条色彩斑斓的线条

[attach]2153889[/attach]
开机键

[attach]2153890[/attach]
[attach]2153891[/attach]
上电开机,无法计算,但是按键有反馈,荧光数字比较暗淡

[attach]2153892[/attach]
开拆,底部螺丝为容易生产的一字螺丝

[attach]2153893[/attach]
小数位数调节旋钮,必须抠下来才能取下盖子

[attach]2153894[/attach]
[attach]2153897[/attach]
嗯嗯嗯,有一点电子朋克的感觉了!

[attach]2153896[/attach]
用料厚重的键盘部分,底部是厚重的钢板,这么看有一点像古早的机械键盘

[attach]2153898[/attach]
十二个荧光数字管,但是做工和排列精细程度,不如上次拆解的MTD-13

[attach]2153899[/attach]
1521?不知道是什么含义

[attach]2153900[/attach]
[attach]2153901[/attach]
管子也看起来状态不佳,部分真空吸气剂已经暗淡,我怀疑存放了近五十年之后,这些小管子多少有点漏气

[attach]2153902[/attach]
[attach]2153903[/attach]
一共七层电路,OK,一层一层看看

[attach]2153904[/attach]
[attach]2153905[/attach]
上面有很多块白色陶瓷新品,一看就是国产货,上面印刷5M442 +4. 74.5(后来发现+4是一个符号,疑似集成电路符号),看起来像74年5月份的生产的

[attach]2153906[/attach]
[attach]2153907[/attach]
这种板材好像比较复古,而且没有刷特别明显的阻焊漆

[attach]2153908[/attach]
好吧, 刷的可能是一层消光漆,有部分已经脱落

[attach]2153909[/attach]
班子角落有SJA的缩写,还有一串神秘代码,不知道代表什么

[attach]2153910[/attach]
[attach]2153911[/attach]
天和电容,以及销魂的飞线

[attach]2153912[/attach]
地下的插槽也似乎存在镀金的可能……金灿灿的挺养眼

[attach]2153913[/attach]
又是一块类似的板子(注意,右上角打了个X……)

[attach]2153928[/attach]
KZQ,这块板子就是控制器的所在部分了

[attach]2153929[/attach]
右下角有一个上无13的标识,代表这台机器生产自上海市无线电十三厂

[attach]2153930[/attach]
右上角依然有神秘代码

[attach]2153931[/attach]
[attach]2153932[/attach]
又是一块类似的板子,板子还是板子

[attach]2153934[/attach]
[attach]2153933[/attach]
电容爆掉了?

[attach]2153935[/attach]
[attach]2153936[/attach]
新的一块板子,这块板子上设计了几片排阻

[attach]2153937[/attach]
这块是75年生产的?难为是维修后的MOS芯片?

[attach]2153938[/attach]
[attach]2153939[/attach]
PJS代表???能看到上面有很多75年生产的MOS,可能是后期维修更换上去的

[attach]2153940[/attach]
部分阻焊漆已经脱落

[attach]2153941[/attach]
[attach]2153942[/attach]
[attach]2153943[/attach]
这块板子上芯片是空白的诶

[attach]2153944[/attach]
拆完逻辑芯片的空洞

[attach]2153949[/attach]
[attach]2153950[/attach]
显示驱动部分的板子,缩写为SK,上面似乎有很多小电容

[attach]2153951[/attach]
有点可爱

[attach]2153952[/attach]
[attach]2153953[/attach]
[attach]2153954[/attach]
[attach]2153955[/attach]
下面藏着很多条线缆

[attach]2153956[/attach]
[attach]2153957[/attach]
显示部分

[attach]2153958[/attach]
[attach]2153959[/attach]
供电部分,里面有一只R牛,好像还有两个CA银壳电容

[attach]2153960[/attach]
上海市无线电二十七厂生产的R牛变压器,似乎为2个110V变压单元串起来的,输出为20V,45V,50V,可能还有其他档位,没有仔细看

[attach]2153961[/attach]
还有一些功率器件,注意上面有一个金灿灿的插排,写着SX,是输入的意思?

[attach]2153962[/attach]
[attach]2153963[/attach]
键盘用红漆封着了,没有拆开,里面是一组组干簧管+磁铁的组合

[attach]2153964[/attach]
[attach]2153965[/attach]
整体做工还可以吧

[attach]2153966[/attach]
[attach]2153967[/attach]
全家福,当时就拆到这种程度了,可惜是坏的,无法使用……

查证资料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带有当时时代印记的文字和表达,为了不惹麻烦,部分还是隐去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下面提供的互联网公开参考资料,有更多关于TQ图强和上无十三厂的介绍,希望大家看完能有一点奋发图强的冲动~


参考资料+链接网页

B站专栏:国产电子计算机:TQ-6/图强-6
知乎专栏:
IT历史连载73-上海计算机厂之东海电脑的历史
唉,石器时代
奋发图强 跳跃前进(上)
奋发图强 跳跃前进(下)
网页:
七十年代广西大学的四代计算机
1973年TQ12……

END













作者: dwh3606    时间: 2024-7-8 14:29
当时的做工,现在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作者: 人艰不拆了    时间: 2024-7-8 14:50
哈哈,外壳极为丑陋
作者: feng7293789    时间: 2024-7-8 14:52
感谢分享,赏心悦目! 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买到荧光管,真好看啊
作者: shian1960    时间: 2024-7-8 14:53
讲解不错,科技进步。
作者: SOFOwn    时间: 2024-7-8 15:05
感谢大佬的分享,这个计算器比我这小年轻的年纪大太多了
作者: dulme    时间: 2024-7-8 15:05
很有年代感
作者: wmshizheng    时间: 2024-7-8 15:15
真赞叹科技进步啊,现在一片牛屎搞定
作者: wfzdm    时间: 2024-7-8 15:26
竟然是辉光管的
作者: 陈满神    时间: 2024-7-8 15:32
见识了,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在当时这些玩意没几个人弄的明白
作者: 自由飘扬    时间: 2024-7-8 15:41
从无到有,通常是最难的。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4-7-8 15:54
feng7293789 发表于 2024-7-8 14:52
感谢分享,赏心悦目! 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买到荧光管,真好看啊

能的,以VFD为关键词去海鲜市场搜,有挺多人玩的,也不贵~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4-7-8 15:57
wfzdm 发表于 2024-7-8 15:26
竟然是辉光管的

这种是荧光管,长得和辉光管有点像,但两者原理是不同的。荧光管是电子撞击荧光材料发光,可以发红色蓝色绿色等光线;辉光管是气体电离发光,一般为橙红色,比较单调。
作者: xushu    时间: 2024-7-8 16:11
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与计算逻辑,估计是没人搞明白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大神可以利用这个外壳、键盘,重新设计电路板,将其“完美”修复!
作者: a5857009    时间: 2024-7-8 16:33
这还真是个老古董
作者: sunnyquan    时间: 2024-7-8 16:39
不可思议的复杂程度,与现在的科技进步,想当年肯定很不容易,估计连一个目前看最简单的PCB工艺都很落后!
作者: snoo    时间: 2024-7-8 17:53
感慨科技之进步阿
作者: 玛德陛下    时间: 2024-7-8 18:18
**人士发挥大作用,俗称间谍。这些东西根本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出来的
作者: ansmd    时间: 2024-7-8 18:21
够沉够复杂,设计者牛掰
作者: hongo    时间: 2024-7-8 20:45
手搓的集成电路
作者: hongo    时间: 2024-7-8 20:47
玛德陛下 发表于 2024-7-8 18:18
**人士发挥大作用,俗称间谍。这些东西根本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出来的

不一定要用到间谍,这种普通民用产品靠公开的资料比如论文、专利加上几台外国市场上随便买的样机然后逆向工程就可以了。保密的军工类的产品才需要间谍。
作者: kkdkj    时间: 2024-7-8 21:21
好复杂呀,那时集成电路还不达,现在一个芯片就搞定了。
作者: suprab    时间: 2024-7-8 22:54
那些白色的是集成电路吗?是国产的吗?
作者: 孤独寒风    时间: 2024-7-8 23:06
看上去好古老
作者: 314188497    时间: 2024-7-9 08:20
扎实用料,抗操耐造!那个年代至少也是光辉级的产品
作者: 314188497    时间: 2024-7-9 08:20
扎实用料,抗操耐造!那个年代至少也是光辉级的产品
作者: dang    时间: 2024-7-9 08:33
居然还能找到相关的资料......
设计这个计算机技术人员放在今天那也是相当牛B的了
作者: hongo    时间: 2024-7-9 08:55
suprab 发表于 2024-7-8 22:54
那些白色的是集成电路吗?是国产的吗?

是国产陶瓷封装的小规模集成电路。
作者: 小白一个求带    时间: 2024-7-9 09:45
老古董了呀
作者: yiqihaha    时间: 2024-7-9 10:04
感谢分享,赏心悦目
作者: xpdren    时间: 2024-7-9 10:16
科技发展也是有历史的
作者: isand    时间: 2024-7-9 11:26
看不懂的情况下看的晶晶有味
作者: smg小沈    时间: 2024-7-9 11:34
都是镀金的啊   军转民?
作者: xw801    时间: 2024-7-9 12:15
sunnyquan 发表于 2024-7-8 16:39
不可思议的复杂程度,与现在的科技进步,想当年肯定很不容易,估计连一个目前看最简单的PCB工艺都很落后! ...

基本全是手绘的。
作者: xw801    时间: 2024-7-9 12:17
当年全国设计是很厉害的,一帮专家拉到一起,一起做开发,搞好了,分解给各个厂家生产,目的就是多快好省!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7-10 10:08
当年手工焊这种芯片可不容易了。
作者: 天堂岛    时间: 2024-7-10 10:18
板子黄黄的想到了小时候收音机的电路板颜色
作者: pmykzgs    时间: 2024-7-10 13:27
那时候的东西虽然傻大黑粗,但是都是真材实料,我家有一台钻石的吊扇20多年了还在服役,声音小,风速强,20多年了依然运行平稳
作者: fzg001    时间: 2024-7-10 14:36
谢谢分享,讲解不错
作者: bg4iww    时间: 2024-7-10 15:21
之前的国产老电路板都是没有阻焊,直接刷一层松香水,既当助焊剂,又当铜箔保护剂
作者: ok_good    时间: 2024-7-12 09:07
奋发图强的故事
作者: 任祥均    时间: 2024-7-12 15:00
点个占,
作者: soloer    时间: 2024-7-12 16:18
岁月的味道
作者: 7up    时间: 2024-7-12 18:13
就这破玩意儿,叫“计算器”都已是抬举!
作者: schwein    时间: 2024-7-13 10:42
当年国内老百姓很少接触到真正的计算机,所以大家都把计算器称为计算机。无法运行加上显示暗淡,很可能是电源供电不足,点解电容经历半个世纪估计挂了,换掉也许会有惊喜。
作者: wooox    时间: 2024-7-13 17:44
样子越来越漂亮
作者: lanji66    时间: 2024-7-14 00:12
机身红色的1521跟机身铭牌的编号1521正好对应,大胆猜测,生产制造时的编号
作者: lanji66    时间: 2024-7-14 00:30
不得不佩服,当时能搞出来这玩意儿确实需要耗费巨大心思
作者: 325804    时间: 2024-7-14 09:28
真是个老古董
作者: jmwt    时间: 2024-7-14 14:23
过去的计算器真是太复杂了
作者: xyjr15    时间: 2024-7-14 15:57
当时能搞出来这东西绝对也是大神级的
作者: cdma20001    时间: 2024-7-14 21:42
楼主太强了
作者: 南宁谢工    时间: 2024-7-15 17:35
天和CA1电容,银壳电容,以前缺钱的时候便宜卖过一批,拆老机器里面的,想拿来做功放,发现不合适,这种电容好像是用在高温的地方?
作者: faw5t    时间: 2024-7-15 19:41
当年在村头废品站见到一个类似的,带函数按键的拿了回来,通电辉光管亮度很好,就是不能计算,也没拆开看以为里面的辉光管是一整个管子的,要知道是单独一位一位的就不放咸鱼上卖掉了,卖了100元钱》
作者: jack2smith    时间: 2024-7-15 20:27
全手工制造的,不容易的老一辈技术工人。
作者: sdwfyzz    时间: 2024-7-16 16:17
这让我想起了家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生产企业:上海无线电三十一厂,友谊牌。
作者: sdwfyzz    时间: 2024-7-16 16:25
1521那不是你这机器的出厂编号吗!!!
作者: fqazwsx12    时间: 2024-7-18 00:14
74年的,那时候好多人没有听说过“计算机”这个词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4-7-18 10:04
sdwfyzz 发表于 2024-7-16 16:25
1521那不是你这机器的出厂编号吗!!!

是的只有编号,型号名牌没有,从网上查了其他带型号名牌的同样式机器才判定型号的
作者: hby182    时间: 2024-7-18 10:15
竟然用的是辉光管
作者: topump    时间: 2024-7-18 11:49
当年的高科技产品。
作者: net8boy    时间: 2024-7-18 15:58
很多人90年代都还在以为这个就是计算机,以至于报考大学都看不上这个专业!
作者: zzchao1975    时间: 2024-7-19 09:01
向老一辈科技人员致敬、当时用算盘的多,学校专门有珠算这门课
作者: 15851947441    时间: 2024-7-20 16:03
谢谢分享,讲解不错
作者: just56    时间: 2024-7-22 21:23
看着复杂程度,估计那时制作一台的工时比现在造车都多
作者: bingyue133    时间: 2024-7-23 09:02
虽然放到现在性能差差的,但是用料没得说
作者: thinkineye    时间: 2024-7-23 10:53
这也是历史
作者: oysy    时间: 2024-7-23 14:13
感谢你的分享这么经典的故事!
作者: msz09861    时间: 2024-7-23 15:27
满满的历史沧桑感啊
作者: msz09861    时间: 2024-7-23 15:28
满满的历史沧桑感啊
作者: wuqiu    时间: 2024-7-24 22:14
性能差差的,但是用料没得说
作者: xiaobaobaoya    时间: 2024-7-25 03:18
我去,这个比我的年龄都大。好有时间的感觉
作者: wayuso    时间: 2024-7-26 10:42
当时的先进产品。。。。
作者: ouyangyuye    时间: 2024-7-26 15:21
电子产品看来真没哈收藏价值,也不好收藏。
看到这个竟然一点惊艳的感觉也没有,可能是离那个年代太久远了。

作者: 微笑的先生    时间: 2024-7-26 17:34
ouyangyuye 发表于 2024-7-26 15:21
电子产品看来真没哈收藏价值,也不好收藏。
看到这个竟然一点惊艳的感觉也没有,可能是离那个年代太久远了 ...

时代的产物,这种除了计算器收藏爱好者之外,别的人也没啥好收藏的,不如看看我主页的广播摄像机拆解?绝对惊艳
作者: soschu2012    时间: 2024-7-26 21:43
这个做工可以看出不同厂家员工的素质
作者: jvcdvp9bbs    时间: 2024-7-27 08:23
这种显示最清楚,白夜天都很清晰。
作者: xizia    时间: 2024-7-29 11:11
当年很强
作者: dedide    时间: 2024-7-30 18:06
不明觉厉,看着很牛掰的,厉害了我的国,哈哈哈
作者: dongyuning    时间: 2024-8-1 13:50
当年能用上这个图强机的都是顶尖的单位。。。
作者: 兔族族长    时间: 2024-8-1 21:55
当年这玩意很贵呀
作者: sushilang    时间: 2024-8-3 15:02
看到了科技的发展,看到了电子技术的巨大变化。

在当时这个机器不知道是不是顶得上一套房子?
作者: cdma20001    时间: 2024-8-3 21:40
精品收藏啊
作者: wqy1175    时间: 2024-8-6 09:46
想起九十年代刚上班进工厂,高精设备都是进口的,有些还是六、七十年代国外的产品。
作者: boheaaa    时间: 2024-8-6 12:02
含金量真高
作者: 酒过三巡    时间: 2024-8-7 07:57
可惜后来自废武功了
作者: wooox    时间: 2024-8-11 18:22
都用集成电路了
作者: 春天不再来    时间: 2024-8-14 08:08
最后一位数码管矮了2毫米,作为强迫症的我真想往上拔齐了。
作者: tongzijun    时间: 2024-8-24 23:34
很老了,还能保留到现在,真的厉害
作者: proof1    时间: 2024-8-27 13:06

作者: pn3353    时间: 2024-9-4 23:02
当年制作难度也不低
作者: glok221    时间: 2024-9-7 20:26
玛德陛下 发表于 2024-7-8 18:18
**人士发挥大作用,俗称间谍。这些东西根本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出来的

盲目自卑崇洋媚外的典型代表,制造芯片需要科学积累,如果间谍有用,苏联早就是电脑第一强国了。
作者: 乡里人007    时间: 2024-9-15 22:35
以如今人的眼光,一个键盘支架竟然用这么厚的钢板,实在不可思议。
作者: samhrc    时间: 2024-9-21 13:20

集成电路真是个伟大的发明。。。





欢迎光临 数码之家 (https://www.mydigit.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