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标题: 龙乡星华XH37-5-4便携式多功能耐压测试仪拆修和原理图分析并简单测试 [打印本页]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7 13:35
标题: 龙乡星华XH37-5-4便携式多功能耐压测试仪拆修和原理图分析并简单测试
本帖最后由 微醉 于 2024-10-8 08:54 编辑

    前一阵子亲戚家的松下多功能蒸汽微波炉说一开就跳闸,让我看看,用这个3800V的耐压测试仪当高压表测了一下磁控管高压供电是否正常,结果啪啪几声,耐压测试仪废了,数码管只有全零显示了。因为这个微波炉高压是电子变压器的,不是传统的硅钢片变压器升压,虽查了手册高压也就是2000V多点,可能存在纹波尖峰会超过3800V,把耐压仪击穿了,后悔哪。
[attach]2218114[/attach]
[attach]2218115[/attach]

    这个耐压测试仪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平时测个晶体管、电容等耐压还算靠谱,测试高压LED也很方便,也偶尔用来当个高压表用,因为万用表一般耐压一般都在1000V以下,用这耐压测试仪只要打开电源,不按测试键,接2个输出端就可以把表头当电压表使用,表头准度基本可以。内置可充电电池也挺耐用,刚买来那时充满了电,半年多还没充过电。 本来保修封贴倒还在的,但当初下单的店都没了,也没有厂家信息,没法送修了,那就拆呗。之前坛友也有拆机帖,我就试着修修看。借机抄个原理电路图出个全面点的拆修分析帖子,应该是全网首发。


   一、拆机

    整机还是挺小巧的,与常规的烟盒差不多大。
[attach]2218116[/attach]

[attach]2218117[/attach]

    机壳上下盖螺丝固定,撕开侧面保修封条、拧下4个螺丝就可开盖。
[attach]2218118[/attach]


    下面展示一下部分细节:
[attach]2218119[/attach]

[attach]2218120[/attach]

    内置软包锂电37V/700mAH。
[attach]2218121[/attach]

    电压显示用的产品自主开发的4位3800V高压数码表头,分辨率100V以下0.1V、100V以上1V,小数点自动移位。
[attach]2218122[/attach]

    二、跑图并简要分析原理

    要想找故障还得先跑跑原理图哪。黑色板花了点时间,但基本算是抄图成功了。之前坛友拆机帖《拆龙乡星华可调电压电流的耐压测试仪》https://www.mydigi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6015(出处: 数码之家)回帖时“闻大师”就鼓动我拆了跑跑图,想要研究分析他的几个猜想,当时没啥时间,已有人出拆机帖我就没动手。现在坏了就回应大师抄出图来,也正好请大师帮忙分析分析电路原理。

    先把抄的电路图贴上,先睹为快:
[attach]2218123[/attach]


    图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大多为测量复核过的,电容因为不可能一个个拆焊测量,多数未标容量,输出电容拆了一个测量了一下,应该没问题。抄图只为分析了解原理和自行修理需要,并非有意侵犯产品知识产权,也请坛友不随意转发、仿制或用于商业用途。出了图就觉得这玩意其实也不复杂,这图是我已经根据各主要功能区分进行了整理排版,并划分标注了各功能区域。接着把主板图功能区也标注了一下,方便修理。
[attach]2218124[/attach]

    懂电路基础的一看便明白,简单说一下原理:
    1.充电部分就是个4056单锂电充电管理芯片,坛内多帖有过介绍,不赘述。该测试仪设置的充电电流约670mA,基本为1C快充,有觉得不利于电池寿命的可降低至230mA左右的0.3C常规慢充,只要把R2由1.8K换成5.1K即可。

    2.测试高压升压由一个三极管Q2(2SD1804L)与变压器T1组成自激振荡,由锂电池直接供电,变压器次级1、2端输出高压,经倍压整流滤波后输出测试高压。这个倍压整流电路有点独特,不是常见的2倍压或3倍压整流方式。输出滤波由2组“两并三串”电容叠加成类似双倍压电路,而其上臂端电容组是由一个容量较小的电容C5叠加变压器输出绕组进行充电,所以倍压上臂部分电压要高于下臂部分,但又不足于达到变压器输出电压峰值的2倍。C5有点类似自举电容,但由于容量较输出滤波电容小很多,成为输出高频率时的交流通路电容。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可等效成下图,懂的坛友帮忙分析分析(尤其闻大师比较擅长和关注):
[attach]2218125[/attach]

    3.恒压控制和调压由7个3M电阻+R14并联R16(并联阻值约18.4K)进行输出电压采样,与电位器VR2提供预设基准电压(3.3V基准电压源分压比)通过LM324运放之c进行比较,输出到三极管Q1基极控制其导通与否,进而调制升压振荡实现输出电压恒定,也算是比较常规的调压稳压方式。

    4.恒流控制和调流由串接于输出地端的R43(20Ω)把电流采样信号转变成电压信号,经四运放LM324之d放大33倍,再与电位器VR1提供预设基准电压(3.3V基准电压源分压比)通过LM324运放之b进行比较,同样输出到三极管Q1基极控制其导通与否,与调压输出并联控制升压振荡电路,实现输出电流恒流。这也是常规的恒流控制方式。

    5.四运放LM324之a则采样比较电池电压值输出接蓝色LED3作为电池欠压指示,当电池电压低于3.3V时蓝色LED3点亮,提醒及时充电。但这部分电路仅作为欠压提示,并不切断其他电路供电,就是没有欠压保护作用。不理解为啥设计时不把这个指示输出同步控制Q1实现电池欠压时迫使升压电路停振而保护电池。

    6.另有一个单运放U4(丝印A63A,估计为LM321)用于靠近功率管Q2的一个温敏电阻R36的比较放大,输出一路并联到Q1基极控制升压振荡,实现功率管高温保护;另一路输出到电池欠压基准端,超温时同时点亮蓝色LED3,这时因测试工作指示灯粉色的LED4也亮着,指示窗口颜色变为紫色显示。

    7.U2(HUB628)为升压芯片,把锂电池电压升至6.6V,提供2个运放、3.3V稳压源以及测试表头供电。HUB628是一款用于小功率应用的1.2MHz恒定频率、6针S0T23电流模式升压转换器,内置欠压锁定、限流和热过载保护。坛内介绍也多,不赘述。提供个手册,有需要的可下,网上搜也不难。
[attach]2218146[/attach]

    8.U3(HT7533-1)是一个小功率低功耗三端线性稳压器,固定3.3V输出,最大输入电压可达30V,为各比较电路提供3.3V基准电压源。
[attach]2218147[/attach]

    9.整个测试仪有2个开关:一个是电源开关为拨动开关,通断电池到测试电路的供电,为避免开关接触不良影响升压电路供电,升压功率管的供电绕过电源开关与电池直通,同时充电电路、电池欠压采样也是直通电池;另一个是测试开关为自复位按键开关,用于接通升压振荡启动供电和工作指示灯粉色的LED4。

    10.输出和测量显示部分,测量高压输出为2个4mm香蕉插座,设置在壳子顶端,输出高压串联了20K电阻R44用于限制输出电流,也防止短路时升压电路过载。

    11.测量显示部分4位高压数码表头通过一个4针插座与输出高压端连接直接测量输出端电压值,同时由主电路板给表头供电。高压表头为单片机控制,与常见的表头相比只是采样电阻上接部分多加了几个电阻,以提高耐压忍受力。这部分就不分析了。

    通过跑图和初步分析,现在可以大概回答“闻大师”在拆机帖6楼的3个问题的前2个了:

    问题1. 高压发生电路是开环的还是闭环的?
    高压发生电路是闭环的,电压、电流控制均形成了闭环反馈。
    问题2.电路是恒流还是电阻限流?
    输出是恒流与电阻限流并存的。
    问题3.“工作时电池电流大概多大”在后面测试部分有答案。

    比较该拆机帖26楼的提供的参考电路图,基本原理差不多,但倍压整流滤波和输出电路有差别,该电路图可能为早期产品或出图有部分错误。

    三、试修成功

    既然有了图,看着电路也挺清晰,那就修修看吧。故障现象为数码管全部显示0,正面依次进行故障排查。
    第一步:在输出端随便接一电压源,表头显示值与输入电压相同,也就是说表头没问题,输出电路也没有短路。
    第二步:外接充电红色灯亮,充电正常,充满绿灯亮充电停,充电电路正常。
    第三步:打开电源开关,表头亮说明锂电池和6.6V升压供电电路基本正常,测量6.6V电压正常,供电基本没问题。
    第四步:按测试没反应,调整2电位器也不显示电压,分析故障原因一是高压升压电路或(和)输出倍压整流滤波电路故障;二是电压、电流反馈控制电路故障;三是超温保护电路有故障。
    第五步:测量高压升压电路各元件正常,输出电路也无短路和开路,锂电池供电也正常,初步排除高压升压和输出电路有问题。
    第六步:现在主要集中在反馈控制环路了,在线测量也没发现LM324、LM321两个运放和外围元件有问题,但测量到基准电压源对地电阻发现非常低,只有几个欧姆,就是说3.3V三端稳压器损坏、对应的输出滤波电容C18击穿的可能非常大。开机测量3.3V电压果然只有0.1V左右跳动,摸了一下U3、C18区域很烫(因两元件很近,没法准确判断哪个元件是“元凶”)。
    本着先易后难原则,把电容拆下来量了一下,居然是好的,容量0.1μF虽然小了点,但至少没短路;只能拿风枪吹下三端稳压芯片U3(HT7533-1)了,果然输出对地短路了,拆掉U3后3.3V通路对地电阻也正常了。
[attach]2218126[/attach]

[attach]2218127[/attach]

    看来有戏,赶紧翻料板堆有没有代换芯片拆机,找了半天大多是3.3V稳压供电的芯片,封装大了一号,最后在一个废弃的摄像头板子上发现一个同封装的FS8853-33CL,查了也是3.3V线性稳压芯片,虽然输入电压最高只有9V,这个电路中输入电压为6.6V,应该不会有问题,其它输出电流啥的就不用管了,就是提供个基准,没多大功耗的。

[attach]2218128[/attach]

[attach]2218129[/attach]

    换上,开机,3.3V有了,随手一按测试按键,高压来了。这不就好了嘛!

    第七步:随后通电测试电压、电流采样、比较、反馈控制电路,均正常,预设调节也正常。
    第八步:测试了一下超温保护电路的,是正常的,R36大概加热至150℃时保护触发,高压升压停振。
    至此,就是3.3V基准电压源的三端稳压芯片输出短路这一个故障,没造成大面积故障点,万幸。

    四、简单测试

    既然已拆开,那就做一些简单测试吧。为方便测试,暂没接电池使用,用电源调4V串电流表接入。  
    测试条件4V电源代替电池外接供电,测电压万用表电压挡内阻约11㏁。

    1.断开电源开关,整机电流0(无法测到)。
[attach]2218130[/attach]

    2.开机待机电流62mA左右。
[attach]2218131[/attach]

    3.最低输出电压36.2V空载时工作电流221mA;输出电压105V空载时工作电流约217mA;输出电压200V空载时工作电流约253mA;输出电压500V空载时工作电流约195mA;最高输出电压3728V空载时工作电流约626mA。
[attach]2218132[/attach]

[attach]2218133[/attach]

[attach]2218134[/attach]

[attach]2218135[/attach]

[attach]2218136[/attach]

    4.输出短路时最小电流0.033mA(标称值50μA),工作电流约209mA;输出短路时最大电流4.89mA(接近标称值5mA),工作电流约769mA。
[attach]2218137[/attach]

[attach]2218138[/attach]

    5.输出设置电流1mA时(负载电阻240㏀、输出电压240V),工作电流约322mA;输出设置电流1.99mA时(负载电阻240㏀、输出电压463V),工作电流约612mA。
[attach]2218139[/attach]

[attach]2218140[/attach]

    6.实测200V输出空载时倍压整流自举电容C5电压约28V、输出电容上臂端(C6-C11两并三串)电压约162V、输出电容下臂端(C12-C17两并三串)电压约33V。这三个电压的测量只能作参考,因为高压输出电路用普通电压表测量受表内阻和频率响应影响较大。测量值也让我更不会分析这个倍压整流滤波电路的原理了,估计随着输出电压的升高,三组电容的分压比例会有较大的变化,1000V以上时振荡电路频率会大大升高,C5的自举作用会更加明显。
[attach]2218141[/attach]

[attach]2218142[/attach]

[attach]2218143[/attach]

    7. 实测200V输出空载时倍压整流自举电容C5两端波形:
[attach]2218144[/attach]

[attach]2218145[/attach]

    我没有100:1的探头,没法测高压输出时相关节点的波形,测了一下较低电压输出时测试端口的电压的交流成分类似全波整流后的正弦波。8.测试了Q2超温保护动作温度,与参数标称的80℃差之甚远,基本要达到150℃才会保护,这可能与选取的温敏电阻不当有关。

    全帖完!谢谢阅览!
[attach]2218153[/attach]




补充内容 (2024-10-23 12:24):
高压表头拆解抄图见另帖:https://www.mydigit.cn/thread-478304-1-1.html
作者: sdaviy    时间: 2024-10-7 13:44
不错,分析很详细
作者: sunnyquan    时间: 2024-10-7 15:37
涨知识了,感谢分享~
作者: aygcmy    时间: 2024-10-7 15:43
学习了。没有单片机参与,主要电路全部是硬件组成
作者: wy2000    时间: 2024-10-7 16:25
有原理图修起来要方便很多。楼主的动手能力确实不错
作者: b26359    时间: 2024-10-7 18:10
黑板线路走向不清晰,整体电路也较复杂,能通过分析缩小故障范围,找出"元凶"实属不易。不象有些人知道了结果,倒过来说很简单嘛。最后祝贺修复成功,投用服役!
作者: tongzijun    时间: 2024-10-7 18:52
仪器有些高大上,居然修好了。
作者: icespirit    时间: 2024-10-7 18:57
觉得这耐压测试仪关键器件就是那个升压变压器,只要这个匝数未确定,万一坏了就麻烦了,估计不好替换
作者: 8139    时间: 2024-10-7 19:04
老兄分析的非常细致,就是测高压的时候太大意了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7 19:10
sdaviy 发表于 2024-10-7 13:44
不错,分析很详细

谢谢支持,分析就为了修好它,还好没白费功夫。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7 19:12
sunnyquan 发表于 2024-10-7 15:37
涨知识了,感谢分享~

感谢支持,修好了还是挺高兴的。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7 19:13
aygcmy 发表于 2024-10-7 15:43
学习了。没有单片机参与,主要电路全部是硬件组成

是的,除了表头,主电路没有单片机参与,适合我这样单片机盲的。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7 19:17
wy2000 发表于 2024-10-7 16:25
有原理图修起来要方便很多。楼主的动手能力确实不错

这种黑色板没有图确实不太好下手,还好电路不复杂,成功跑图了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7 19:19
b26359 发表于 2024-10-7 18:10
黑板线路走向不清晰,整体电路也较复杂,能通过分析缩小故障范围,找出"元凶"实属不易。不象有些人知道了 ...

确实,不出图真不好下手,花了2个晚上图一出来就觉得有点思路了。感谢支持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7 19:20
tongzijun 发表于 2024-10-7 18:52
仪器有些高大上,居然修好了。

跑完图也就觉得并不复杂了,不出图真无从着手。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7 19:23
icespirit 发表于 2024-10-7 18:57
觉得这耐压测试仪关键器件就是那个升压变压器,只要这个匝数未确定,万一坏了就麻烦了,估计不好替换 ...

要是升压变压器坏了真不好弄,我量了一下变压器次级直流阻值200欧左右的,线径肯定非常线,手工重绕的可能性不大。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7 19:25
8139 发表于 2024-10-7 19:04
老兄分析的非常细致,就是测高压的时候太大意了

平时玩的时候感觉挺耐操的,测过电蚊拍啥的,随便折腾没啥问题,一上微波炉直接就给脸色了。
作者: icespirit    时间: 2024-10-7 20:13
微醉 发表于 2024-10-7 19:23
要是升压变压器坏了真不好弄,我量了一下变压器次级直流阻值200欧左右的,线径肯定非常线,手工重绕的可 ...

关键是匝数,你测量阻值只能做个参考,万一坏了想拯救必须要重新绕制变压器,我也有这款XH37-5-3,里面好像是2块锂电池的,只有确定了可替换元器件后才能放心的彻底放开使用,万一坏了还能救回来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7 20:21
icespirit 发表于 2024-10-7 20:13
关键是匝数,你测量阻值只能做个参考,万一坏了想拯救必须要重新绕制变压器,我也有这款XH37-5-3,里面好 ...

如果要重绕只能在拆的时候大概计数一下了,即使匝数比有点出入也不要紧,可能最后结果就是输出到不了原来的3700V,但3000V以上估计没问题的。
你的居然有2块电池,是串联吗?为了减少匝数比?
作者: ly0166225    时间: 2024-10-7 20:37
这话干完好好校一下值
作者: kkdkj    时间: 2024-10-7 20:41
拆机分析辛苦,加分奖励!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7 20:46
kkdkj 发表于 2024-10-7 20:41
拆机分析辛苦,加分奖励!

就是跑图有点费劲,图一出来倒也就简单了,都是些常规电路,幸好表头没烧。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7 20:50
ly0166225 发表于 2024-10-7 20:37
这话干完好好校一下值

没坏前比对过,还算挺准。
修好后只是简单对比了一下,没啥问题,因为表头没坏,准不准也就是表头决定,升压电路2个电位器标的数值本来也就是个大概,特别是那个电压调节电位器,这么大范围,又不是多圈电位器,稍一碰电位器就几十上百伏过去了。
作者: cat_li    时间: 2024-10-7 20:56
分析透彻
作者: icespirit    时间: 2024-10-7 21:01
微醉 发表于 2024-10-7 20:21
如果要重绕只能在拆的时候大概计数一下了,即使匝数比有点出入也不要紧,可能最后结果就是输出到不了原来 ...

[attach]2218398[/attach][attach]2218399[/attach][attach]2218400[/attach]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7 22:23
乍一看帖子,好像提到我了。仔细一看,说的是“闻大师”,跟我没关系。

这让我想起了电视居《篱笆女人和狗》中一个桥段:
某女(名字不记得了)躺地上四肢打开,让猜一字。铜锁没猜出来。某女说是个“大”字。
铜锁躺地上四肢打开,让猜一字。某女说是“大”字。铜锁说不对,应该是个“太”字。某女不解,铜锁答曰:“一横、一撇、一捺,胯下还有一点,当然是个‘太’字”。
本人因胯下有一点,所以是“闻太师”,而不是“闻大师”。

言归正传,感谢楼主的跑图。
大约是春天,网友shuzhi发了一个耐压测试仪的图。我顺藤摸瓜,发现其大概是来自抖音。作者很神秘,账号除了这个电路图没有发布过任何其它内容。

[attach]2218462[/attach]

当时我就质疑倍压整流电路有BUG,因为手里没有实物,也没人愿意跑图,只能作罢。现在有了楼主跑图,证明我当初的质疑是对的。

这个倍压整流电路说特别也特别,说不特别也不特别。说特别,确实和常见的二倍压/三倍压整流电路不一样。说不特别呢,这是市面上常见电蚊板的典型用法。
常见电蚊板按图主图中C5大体分为两种:
第一种:那三个电容容量一样,比如都是0.1nF。
第二种:C5数值小(比如0.1nF或0.33nF),另外两个大(比如2.2nF)。
作为电蚊板,C5两种取值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耐压测试仪影响非常大。下图是我前段时间大概抄的一个电蚊板升压部分,电容也是一小两大。

[attach]2218464[/attach]

要说明C5大小的影响,先要说这种变压器自激振荡电路(英文简称RCC,电蚊拍算是RCC的一个变种)的一个特点。这里只所以提到RCC,是因为十几年前RCC电路比较流行,当时有较多的资料对其详细介绍。而详细介绍电蚊拍原理的资料凤毛麟角。

当负载不重时,RCC电路正常自激振荡。当负载重到一定程度时,RCC电路进入一种“微振”状态,振荡幅度非常小,输出电压非常低。
倍压整流电路的三个电容,如果C5较小,可以显著改善这种情况。至于其详细原理,我没有深入研究。退一步说,即使研究了,估计这个坛子里也没人感兴趣,因此点到为止。

关于恒压、恒流原理,我简单补充一下。我在帖子“《深入理解电蚊拍升压原理》勘误 ”里提到,开关管由饱和到截止的翻转条件是Ic》=βIb。故减小Ib就可以减小Ic峰值,进而减小变压器初级线圈导通时间,改变占空比,减小输出电压(或电流)。楼主说的恒压/电通过LM324运放之c进行比较,输出到三极管Q1基极控制其导通与否,进而调制升压振荡实现输出电压恒定,确切的说应该是对通过LM324运放之c进行比较,分流Q1基极电流,使Q1提前截止....


有朋友提到变压器损坏如何重绕。我胡说几句:
从楼主的拆机图上看,变压器像是EE19磁芯和3+3骨架(楼主的板子上变压器管脚内侧多出来两个焊点,看不出来是什么)。而电蚊拍变压器也有EE19(3+3)这种规格,次级线圈分为1600T和2100T两种,1600T的参数是公开的。我猜楼主这个仪器用的变压器很可能用的就是这种成品变压器。或者是在这种成品变压器的基础上打磨了磁芯气隙。当然我没亲眼见过实物,只是瞎猜。
[attach]2218481[/attach]


最后晒晒我春天自制高压版耐压测试仪时随手拍的照片,主板、表头全为自制


[attach]2218480[/attach]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7 22:29
对了,一直想问楼主,电路图是用什么软件画的。
作者: 如诗如画    时间: 2024-10-7 22:33
微醉 发表于 2024-10-7 19:10
谢谢支持,分析就为了修好它,还好没白费功夫。

向你学习了,
作者: t3486784401    时间: 2024-10-8 00:34
icespirit 发表于 2024-10-7 18:57
觉得这耐压测试仪关键器件就是那个升压变压器,只要这个匝数未确定,万一坏了就麻烦了,估计不好替换 ...

测变压器啊,野路子要不要?

瞪眼电路图,次级倍压和振荡波形相关,按着 3.8kV 算的话:

a. 如果变压器工作在接近对称状态(非反激,不偏磁),后级是 3x 倍压,次级得 1.3kV 才够;
b. 如果变压器工作在反激状态,后级最差是 1x 倍压,最高得直接 3.8kV 才够,这样倍压失去意义。

按着 1L 位测试的波形图,基本是对称状态,也就是要求 3-4V 初级对应 1.3kV 次级。
这样一来变压比不低于 1:300~400
作者: yongshuo    时间: 2024-10-8 02:26
没用过这么高级的玩意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07:33
cat_li 发表于 2024-10-7 20:56
分析透彻

坏了就折腾折腾,也没啥功底,只会些简单电路的理解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07:37
icespirit 发表于 2024-10-7 21:01

看你这个型号命名应该是所谓的第三代,元件分布基本差不多。变压器下一楼闻太师大师给出了有价值的解答,您可以研究研究。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07:41
yongshuo 发表于 2024-10-8 02:26
没用过这么高级的玩意

挺便宜的玩具,现在不用红色基本50多可以搞定,可以考虑弄个玩玩,有时还真用得着高压。
作者: xixia001    时间: 2024-10-8 08:04
变压器我绕过,4,6脚应该是同名端。
[attach]2218551[/attach]

[attach]2218553[/attach]



作者: 77huyong    时间: 2024-10-8 08:06
学习了,楼主真才实学啊。
作者: rewoxn    时间: 2024-10-8 08:10
同款耐压测试仪,买回来就吃灰了。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08:58
xixia001 发表于 2024-10-8 08:04
变压器我绕过,4,6脚应该是同名端。

能自己做的都是高人,同名端你说的应该是对的,我把抄的图用PS改了一下,当时因为是立创导出的图,整理图片时没去多想这个事了。
作者: solarshen666    时间: 2024-10-8 09:04
这个外壳我还有一个,或许是因为销量少没开模吧,用的通用DIY外壳
作者: aacyxjz    时间: 2024-10-8 09:57
恭喜修复,万幸直挂了一颗
作者: xpdren    时间: 2024-10-8 10:01
数码之家,学习贴值得一看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10:05
这个电路作者改进好几次了,应该是经历了实践的考验,方案很成熟了。

从电路设计的角度,这个方案有很多细节值得讨论。这里有我看得懂的,也有看不懂的。有我认为合理的,也有我认为不合理的。我在图上标记出来,感兴趣的朋友讨论一下。

[attach]2218617[/attach]

1. 单个1206电阻耐压是200V,作者用了15个串联,耐压是3000V。虽然小于3800,可表头空间有限,稍超一点可以理解。

[attach]2218623[/attach]

2. 也是同样的道理,可电阻减少到7颗,单颗电阻最高要承受3800/7=543V,超出200V很多。

3. 电容有漏电电阻,且是离散的,直接串联会使每个电容承受不同的电压,漏电最阻最小的承受电压最高,有击穿风险。所以电容串联时需要并联电阻使电压均衡。
假定倍压整流输出正负半周对称,6个电阻一起承受最高3800V,每个电阻最高承受3800/6=633V,超出200V更多。实际上,正负半周是不对称的,会有3个电阻承受了更高的电压。

4. 二极管串联同样也有反向漏电电阻离散的问题,作者却没有并联均压电阻。

5. 标称最大输出电流5mA,电阻R43(20Ω)上最大电压是0.1V。我以前调试电路的时候发现,这个电阻正负电极偶然会打火,没想明白为什么。作者在R43上并联了R26和D11组成的串联电路和,应该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样也没看懂。

6. R14和R16并联,R16远大于R14,近似等效于R14,且等效精确值也没凑出一个整数,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7. R7和R8两个1.8K电阻并联,这里电流不大,且不需要精确的900Ω,为什么不用一个910Ω电阻代替。

高手请进

作者: aping365    时间: 2024-10-8 10:09
已达今日被评分上限,请多给其他会员打赏  ,又超了。
作者: mynew    时间: 2024-10-8 10:27
当个高压表精度挺可以。
他官方有单独的表头,变压器卖,闲鱼上
作者: xixia001    时间: 2024-10-8 10:51
3. 电容有漏电电阻,且是离散的,直接串联会使每个电容承受不同的电压,漏电最阻最小的承受电压最高,有击穿风险。所以电容串联时需要并联电阻使电压均衡。
4. 二极管串联同样也有反向漏电电阻离散的问题,作者却没有并联均压电阻。
//----------------------------------------------------------------------
电容串联时要并联电阻,主要是电容的容量误差大导致的分压不均。一个电容上的电压过大会首先击穿,电容击穿一般是硬击穿,直接就挂了。
几个二极管串联不可能出现一个二极管击穿,而其余二极管不击穿的情况。

作者: xixia001    时间: 2024-10-8 10:58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8 10:05
这个电路作者改进好几次了,应该是经历了实践的考验,方案很成熟了。

从电路设计的角度,这个方案有很多细 ...

5. 标称最大输出电流5mA,电阻R43(20Ω)上最大电压是0.1V。我以前调试电路的时候发现,这个电阻正负电极偶然会打火,没想明白为什么。作者在R43上并联了R26和D11组成的串联电路和,应该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样也没看懂。
//--------------------------------------------
空载时输出电压很高,空气如果被电离击穿就会在电阻R43上打火,R26和D11组成的电路起保护作用,防止运放损坏
作者: xixia001    时间: 2024-10-8 11:09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8 10:05
这个电路作者改进好几次了,应该是经历了实践的考验,方案很成熟了。

从电路设计的角度,这个方案有很多细 ...

7. R7和R8两个1.8K电阻并联,这里电流不大,且不需要精确的900Ω,为什么不用一个910Ω电阻代替。
//----------------------------------------------------------------------
有可能手边没有合适功率或者合适阻值的电阻,就两个并联,也可能是。。。
作者: coverme    时间: 2024-10-8 11:16

涨知识了,感谢分享~
作者: xixia001    时间: 2024-10-8 11:20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8 10:05
这个电路作者改进好几次了,应该是经历了实践的考验,方案很成熟了。

从电路设计的角度,这个方案有很多细 ...

6. R14和R16并联,R16远大于R14,近似等效于R14,且等效精确值也没凑出一个整数,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
大概也是起保护作用吧,R14要是开路了,R16就起作用了,防止高压损坏其他电路。
业余,瞎猜。
作者: mmmmmc1024    时间: 2024-10-8 11:25
icespirit 发表于 2024-10-7 20:13
关键是匝数,你测量阻值只能做个参考,万一坏了想拯救必须要重新绕制变压器,我也有这款XH37-5-3,里面好 ...

50块的东西,实在是修不了就换呗。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11:29
icespirit 发表于 2024-10-7 21:01

看起来只是少了超温保护功能,其它大同小异的,基本布局都差不多。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11:32
xixia001 发表于 2024-10-8 10:51
3. 电容有漏电电阻,且是离散的,直接串联会使每个电容承受不同的电压,漏电最阻最小的承受电压最高,有击 ...

电容串联:
咱假定是容量误差导致分压不均,这种电容误差一般不超过10,撑死20%。那每个电容分压就不会相差特别悬殊,只要电容耐压值留够余量,完全可以不并联电阻,可实际情况是并联了。
既然并联了,那就回到了我前边提出的电阻超压问题,岂不是画蛇添足了?
如果是漏电电阻导致分压不均,可以解释为什么并联电阻,可解释不了超压。。。

二极管串联,反向漏电电阻最大的肯定最先击穿,然后按漏电电阻从大到小依次击穿,这没问题。
可这解释不了为什么不并均压电阻。你看二三十年前那些杂志,介绍用多个二极管串联增大耐压的文章,都是并联电阻的。
难道是这些年半导体技术快速进步,同一批次的二极管,反向漏电电阻已经高度一致了?
作者: mmmmmc1024    时间: 2024-10-8 11:37
楼主是高手。太师也是高手。001也是高手。哈哈哈哈哈。如果论坛都是这种级别,明天会更好!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11:41
xixia001 发表于 2024-10-8 11:09
7. R7和R8两个1.8K电阻并联,这里电流不大,且不需要精确的900Ω,为什么不用一个910Ω电阻代替。
//---- ...

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
首先功率肯定够,三极管基极电流能有多大,往大点按10mA算,900Ω电阻才0.09W。0603电阻是0.1W,0805是0.125W。要说功率留余量,前边说的电阻耐压,作者最超压那么多使用,功率方面这么谨慎,不太符合性合。

作者专门开发这东西卖,这个是第4版,一年卖出去不知道多少套,说手边没阻值合适的更不可能。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11:45
xixia001 发表于 2024-10-8 10:58
5. 标称最大输出电流5mA,电阻R43(20Ω)上最大电压是0.1V。我以前调试电路的时候发现,这个电阻正负电 ...

不太明白,为什么空气电离击穿就会在R43上打火,为什么不在其它电阻上打火,作用机理是什么?
R26和D11又是怎样起的保护作用。
作者: icespirit    时间: 2024-10-8 12:10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8 11:45
不太明白,为什么空气电离击穿就会在R43上打火,为什么不在其它电阻上打火,作用机理是什么?
R26和D11又 ...

这种变压器结构,最终功率估计做不了太大,看样子最大撑死就是三极管极限电流大小,好像有点使用了反馈原理,最终即能够准确控制变压器升压端电压。但是变压器端磁场若出现短路等极限条件下,应该也会反馈到初级端影响三极管电流IB IC,所以综上所述,最易坏的应该是变压器、三极管、还有驱动三极管这部分电路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12:18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7 22:23
乍一看帖子,好像提到我了。仔细一看,说的是“闻大师”,跟我没关系。

这让我想起了电视居《篱笆女人和狗 ...

提到的就是你,你别客气了,坛内叫你声大师一点不过分,我就是简称了“姓+尊称”,下次就全称“闻太师大师”

    你这抖音来的图就是上次拆机帖贴出来的那个参考图同款吧,当时就觉得整流部分有点不得劲,现在跑完我的图,再加上你那电蚊板的描图,更加可以确定图中高压整流应该是漏画了连线和整流管,否则图中C6(相当于我图中的C5,亦相当于你电蚊板中330P电容)只在变压器输出正半周时充电,而没有放电回路,也不参与输出供电,几个周期后这个电容将达到变压器次级最高峰值电压,输出也就基本失压了。

    RCC电路之前一些比较烂的小功率开关电源常见,简单粗暴,但带载能力也尚可,只是效率低而纹波大。C5采用较小容量的作用你提及的应该是对的,当输出空载时,容量的影响不大,整个整流电路近似于3倍压整流,当负载较大时,C5基本算是C6-C11(倍压整流的上半端滤波电容)有限交流通路,整个输出电压应该低于2倍压整流而高于1倍半波整流。

    你对恒压、恒流的补充我觉得不一定是改变的占空比,因为一是反馈控制有滞后,不属于单周期控制;二是运放在这里用作比较器,输出应该是跃变的,分流的可能不大。我测过Q2基极、发射极的波形,是介于三角波和正弦波(没抓下图,所以发帖未上),不是常见开关电源的方波,倒是频率随输出变化和负载不同变化非常大。供您分析时参考。

    板子上变压器内侧2个焊点记得与变压器没关系,你提供的次级匝数估计是对的,从引脚看也完全一样,这个测试仪很可能使用的成品变压器,而非定制。

    你这自制的耐压仪尤其是这高压表头,再次证明你担得起大师之名。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12:19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7 22:29
对了,一直想问楼主,电路图是用什么软件画的。

就是立创的在线EDA,画好导出后截图的
作者: liding    时间: 2024-10-8 12:23
修好能用就行呀!!!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12:24
t3486784401 发表于 2024-10-8 00:34
测变压器啊,野路子要不要?

瞪眼电路图,次级倍压和振荡波形相关,按着 3.8kV 算的话:

这样粗略估算估算没问题的,反正有反馈控制,变比再高一点也行。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12:25
77huyong 发表于 2024-10-8 08:06
学习了,楼主真才实学啊。

谢谢支持,只是爱好,纯属瞎玩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12:28
rewoxn 发表于 2024-10-8 08:10
同款耐压测试仪,买回来就吃灰了。

我倒是常用用的,拆机贴片电容筛选、高压输出测压、LED和稳压管测试。
作者: xixia001    时间: 2024-10-8 13:11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8 11:32
电容串联:
咱假定是容量误差导致分压不均,这种电容误差一般不超过10,撑死20%。那每个电容分压就不会相 ...

新电容容量差别不大,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个别电容容量可能衰减,容量小首先击穿,剩下的电容因为分压增大可能也会击穿。
电路中的电容一旦击穿,就是损坏,两端电压为0。

二极管串联,反向漏电电阻最大的肯定最先击穿,理论上是这样。
几个二极管串联,反向电阻是很大的,如果只有一个二极管击穿,也是在极小的电流下击穿,这个二极管也只是电击穿,而不是热击穿,并没有损坏,当电压极性改变后仍可恢复正常。

这样的回帖很烧脑,抱歉,我需要休息了。

作者: flying201807    时间: 2024-10-8 13:21
吸取楼主教训,在输出端添加限压3500V保护。同时,为楼主的钻研致敬!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13:56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8 10:05
这个电路作者改进好几次了,应该是经历了实践的考验,方案很成熟了。

从电路设计的角度,这个方案有很多细 ...

从平时使用来看确实还算过得去,算是成熟方案了。

闻太师大师的几问我也参与参与讨论,虽我不是高手,但也有利于学习提高嘛:
1.1206耐压200V应该是标称工作耐压,最大负荷耐压是400V,而标称的电介质最在耐压(绝缘电压)达570V,当然表头仍应该算是超限使用,只是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我实测过贴片电阻的耐压,单个3000V也少有击穿的。
[attach]2218784[/attach]
2.若前述推测正确,那同样的想法。

3.应该也是相对安全的超限使用,当然也有可能使用了高压厚膜贴片电阻,据说这种电阻的耐压能力非常高,可以承受高达数千伏的电压。

4.可能也是超限使用的结果,一般二极管实际耐压都远超标称耐压,且反向漏电电阻接近的话,这个漏电电阻也起到一定的均压作用。

5.R43并联R26串D11的作用我也不懂,现在听你说有打火的现象,那真有可能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个打火会不会是高电压输出时短路瞬间产生的,这时R43上会有极短时间的高压冲击,但为什么加个大得多的电阻就能消除打火不理解,再说如果真的承受到会打火的高压,运放也会击穿呀,没想明白。

6.R14并联大得多的R16我猜想是R16是预留调整3.3V基准电压和R15、VR2的离散性,因为电压采样比例高达1000倍以上,下拉电阻和基准的微小变化会引起输出很大幅度的改变,可能影响到产品输出电压达不到或远超指标值。

7.R7、R8的并联最大可能还是功率分担,为保证可靠起振和Q2尽快进入饱和,变压器原边的5、6端绕组(自激线圈)匝数会是主线圈的3-4倍(您26楼提供的也是),那么在Q1饱和状态时R7、R8上压降有15V以上,如果使用单个电阻是超功耗了。
作者: 我不是小连    时间: 2024-10-8 13:56
前几年拿ccfl变压器做了一个,不怎么用,一千多V。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15:11
xixia001 发表于 2024-10-8 13:11
新电容容量差别不大,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个别电容容量可能衰减,容量小首先击穿,剩下的电容因为分压增大 ...

感谢你参与讨论,也尊重你停止讨论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16:36
本帖最后由 闻太师 于 2024-10-8 16:39 编辑
微醉 发表于 2024-10-8 12:18
提到的就是你,你别客气了,坛内叫你声大师一点不过分,我就是简称了“姓+尊称”,下次就全称“闻太师大 ...

我怎么就跟“大师”撇不清关系了呢

借这个机会说说我为什么要用这个ID吧:
小时候没有太多娱乐,不管是听的评书还是看的小人书,有很多忠良殚精竭虑报国,然后被奸佞迫害的桥段。不管是历史还是演义,从来都不缺乏良,可不被迫害的不多。为数不多有耳熟能详的有抱枕、八王赵德芳、诸葛亮,闻太师等。
之所以选了闻太师,一是因为具有神话色彩,二是跟我的姓同音。
再看闻太师面对奸佞时的表现:
纣王:那么混蛋见到纣王也哆嗦
妲己:只敢背地说坏话
费仲、游魂:装了一次13,被闻太师当着纣王和妲己的面打了个半死。
再看那些好人,不管是敌是友,都很敬佩闻太师。
闻太师位高权重,却从不欺负弱小。。。
闻太师一生为社稷征战,最后他的主要交战对手像姜子牙、赤精子、广成子都是他师叔辈的,只有杨戬平辈。这些人光凭法力也只能和他打个平手,最后靠法器赢他。可法器都是师父、师爷给的,又不是自己练的。哪怕最后死了,也不忘先回朝歌给纣王托个梦,再去封神台。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点都不不过。

好了,言归正传。
标准的RCC方案,没有倍压整流,只有反激,我仿真发现同样有重负载时“微振”停罢的现象。查了一些资料,没有介绍的。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老书/杂志里也许有,大的图书馆里也许有。可大的图书馆(比如国图),阅览室里只有最近几年的新书,老一点的都进馆藏室了。要想看馆藏室里的书,先得知道书名。可我都没看过这些书,当然不知道哪本书里有了,结果就是死循环。
然后我自己分析,因能力和精力都有限,暂时没分析出来。不弄清重负载时“微振”的机理,自然就弄不清电容C5克服“微振”的机理,只能徐图之了。

关于恒压/恒流原理,说是控制占空比可能不严谨,毕竟频率水是固定的。可要说是控制开关管导通时间,应该没啥大问题。标准RCC就是这样做的,有的是根据反馈绕组的反射电压滤波后分流开关管基极电流,有的是根据次级绕组输出电压分流开关管基本电流。当然我说的是BJT做开关管的情况,MOS管另当别论。
下图是前一种RCC稳压/恒压原理示意图。完整的电子档如果你感兴趣留个邮箱。
[attach]2218910[/attach]

最后再啰嗦两句变压器。从照片看,你板子上的变压器确实像是网售EE19(3+3)版。看了46楼后,去看了一下作者的小黄鱼账号,发现作者确实是自制了变压器,不过这个变压器外观和你板子上的颜色不一样。不排除以前版本用的网售变压器,后来为了改善效果自制。从作者出售的闲置物料看,三个绕组的线径也和网售版非常接近。所以我猜作者可能是在磁芯上、或者是绕线、密封等方面做了优化。

[attach]2218933[/attach]


最后,耐压测试仪已经使我的知识储备捉襟见肘了,所以请不要再把我跟大师联系在一起了。。。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16:52
微醉 发表于 2024-10-8 13:56
从平时使用来看确实还算过得去,算是成熟方案了。

闻太师大师的几问我也参与参与讨论,虽我不是高手,但 ...

前几项,xiaxia001虽然一直没讨论电阻超压,可还是开拓了我的眼界和认知。无奈人家不愿意继续了,可能是我问题多又不开窍吧。毕竟追根问底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5. 这个我春天调试的时候一次都没打火,前些天拿出来测某些东西,意外发现打火(我的电路没做保护,就是一个电流取样电阻)。然后看你的跑图是那样一个并串电路,再看抖音版电路(和shuzhi春天分享的大至相同)用了5个电阻串联,猜测是做打火保护的。

6. 有这种可能性,毕竟7533精度不高。

7. 这个说法应该靠谱。我之前发帖时是按开关管射极平均电流除以β算的基极电流,忘记了开关管是饱和态,不能这样算。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16:59
补充一下,不管变压器是网售成品还是作者自制,次级线径一个0.07一个0.08,相差不大。这个变压器匝数比又很大,所以整个线圈的外径基本代表了次级线圈外径。我手里又有网售1600T变压器,只要咱俩分别用卡尺量一下线圈外径,对比一下就大概知道次级匝数相差大不大了。不过嘛,我猜按照你的性格,有可能会说“东西已经装上了,不想再拆开了”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17:01
mmmmmc1024 发表于 2024-10-8 11:37
楼主是高手。太师也是高手。001也是高手。哈哈哈哈哈。如果论坛都是这种级别,明天会更好! ...

那两个是高手,我真的不是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17:03
微醉 发表于 2024-10-8 12:19
就是立创的在线EDA,画好导出后截图的

你知道我关注的是电路图上的那些漂亮的标注是用什么话的,偏不告诉我,别告诉我是Photoshop
作者: qrut    时间: 2024-10-8 18:21
非常详细的帖子,对想购买的朋友有参考价值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19:15
aacyxjz 发表于 2024-10-8 09:57
恭喜修复,万幸直挂了一颗

确实万幸,高压击穿,居然也就坏了个稳压块。
作者: xixia001    时间: 2024-10-8 20:11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8 16:52
前几项,xiaxia001虽然一直没讨论电阻超压,可还是开拓了我的眼界和认知。无奈人家不愿意继续了,可能是 ...

电阻超压的问题,我不懂。其他的也只是个人理解,不一定对。
久闻太师大名,能跟太师交流学习是一件荣幸的事。无奈年龄大了,精力不济,跟不上步伐,正在逐渐地被论坛淘汰。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20:20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8 16:59
补充一下,不管变压器是网售成品还是作者自制,次级线径一个0.07一个0.08,相差不大。这个变压器匝数比又很 ...

哈哈,这回你猜错了,我回来刚看到你的回帖就把它拆了量了一下:
[attach]2219181[/attach]

[attach]2219182[/attach]
之前不想拆是因为已有坛友拆机帖,我没了拆的兴奋点,看到黑板也觉得当时没那么多时间跑图。现在都拆修了,随时想要看随时就拆。

噢对了,装上了不想拆了那应该是之前拆机帖作者好像说过的,多半是你想成是我了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20:36
qrut 发表于 2024-10-8 18:21
非常详细的帖子,对想购买的朋友有参考价值

大佬的支持我们的动力啊。
当初下单这玩意还是看了您升压板改制耐压测试仪的帖子,本就一直想能有个高压测试的东西,就想依葫芦画瓢学您的操作来一个的,结果手机就给我推送这了,一想自己要备料表头、插座插头、电池、充电板、升压板啥的,从价值上来说优势没多大,这现成的也好看些,加上我这手工水平也一般,就放弃自制了。
所以我成不了大佬你们水平级别也是有原因的,一是知识的积累不够;二是奇思妙想的能力不足;三就是该动手锻炼时各种理由退缩,手艺也就永远停留在了粗劣阶段。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20:46
xixia001 发表于 2024-10-8 20:11
电阻超压的问题,我不懂。其他的也只是个人理解,不一定对。
久闻太师大名,能跟太师交流学习是一件荣幸 ...

同感同感啊,每次看闻太师的帖子和讨论都是彼有收获,也深感年龄不饶人。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20:52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8 17:03
你知道我关注的是电路图上的那些漂亮的标注是用什么话的,偏不告诉我,别告诉我是Photoshop ...

哈哈哈,我以为你问的是原理图。
原理图上的标注就是在立创上直接标的,电路板上的标注我是WORD整的,不会其他绘图软件,但办公软件还算熟。PS整方框标注那要玩死我的,PS软件我只会简单的调调光、拼拼图。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21:07
mynew 发表于 2024-10-8 10:27
当个高压表精度挺可以。
他官方有单独的表头,变压器卖,闲鱼上

是的,表头精度尚可,高压我也用2个万用表串联了对比过,误差不大。
表头确有单卖的,但当时看了也得10多元,还是直接整机算了,电池都内置了,省不少事。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21:12
xixia001 发表于 2024-10-8 11:09
7. R7和R8两个1.8K电阻并联,这里电流不大,且不需要精确的900Ω,为什么不用一个910Ω电阻代替。
//---- ...

这个不是自制的,网上还是有一定销量的,批量制作不太可能为凑阻值用2个并联,看电路Q1饱和时确实有可能超过一个电阻的最大耐受功耗,所以这里就是为了分担功耗。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21:16
icespirit 发表于 2024-10-8 12:10
这种变压器结构,最终功率估计做不了太大,看样子最大撑死就是三极管极限电流大小,好像有点使用了反馈原 ...

开关管压力应该比较大。这种自激振荡升压电路,虽说是属于开关电源,可开关管饱和与截止两个状态之间的转换不怎么陡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处于放大状态。所以虽然功率不大,可开关管发热量不小。你这个版还带了个散热片,楼主那版完全靠PCB铜皮散热。春节前后我制做200V耐压测试仪的时候用了自锁开关,当时还纳闷为啥你们用的这种不用自锁开关一直用手按着比较累,后来才知道开关管发热大,长时间工作受不了。

再就是变压器了,次级线圈只有0.07/0.08的样子,理论上不能长时间承受5mA这样的大电流。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21:31
微醉 发表于 2024-10-8 12:18
提到的就是你,你别客气了,坛内叫你声大师一点不过分,我就是简称了“姓+尊称”,下次就全称“闻太师大 ...

你提到的波形不是方波,我在仿真电蚊拍电路是也遇到过。虽然细节稍有模糊,可大致还记得概是带上负载(不用太重)或输出电路调得较高时,波形就会变成你所描述的样子。

其原因我只能说个大概:
标准的RCC为反激拓扑,不存在上述情况。可咱们讨论的自激振荡升压+倍压电路,开关管导通时变压器主方面把一部分能量存储在磁芯里,一方面又直接把一部分能量直接传递给次级线圈。次级线圈又通过二极管给某个电容充电。普通开关电源输出滤波电容相对比较大,可咱们讨论的方案滤波电容比较小。结果就是滤波电容电压波纹比较大,不能像普通开关电源那样可以近似看做不变。
所以呢,变压器次级波形其实就是电容的波纹波形。然后呢,变压器次级电流还不是常量,负载还在对滤波电容放电。最终结果就是某时段变压器次级电压升高,某些时段降低。而变压器的各个线圈电压基本上是与匝数成正比的。所以你看到的就是即不像三角波又不像正弦波的怪异波形。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21:33
微醉 发表于 2024-10-8 20:52
哈哈哈,我以为你问的是原理图。
原理图上的标注就是在立创上直接标的,电路板上的标注我是WORD整的,不 ...

Word能把电路图标注得这么漂亮,有点不可思议,有空教教我。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8 21:37
xixia001 发表于 2024-10-8 20:11
电阻超压的问题,我不懂。其他的也只是个人理解,不一定对。
久闻太师大名,能跟太师交流学习是一件荣幸 ...

客气了,以前在矿坛应该是经常见到你,一直以为你是年轻人
你说的那些,都是书本上不容易见到的,不弄个清清楚楚,以后就不敢放心大胆的采用。不过有时候这种刨根问底式的提问确实比较让人头疼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8 21:37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8 21:33
Word能把电路图标注得这么漂亮,有点不可思议,有空教教我。

Word中插入标注图形就行,大小、标注点可以随便拖动,里面可以直接输入文字,我觉得比一般的绘图软件方便。
作者: 2n3055    时间: 2024-10-8 23:30
3700V输出的耐压测试仪,无论是爬电距离还是分压电阻,无一能满足耐压要求啊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9 09:47
本帖最后由 闻太师 于 2024-10-9 09:51 编辑
微醉 发表于 2024-10-8 20:20
哈哈,这回你猜错了,我回来刚看到你的回帖就把它拆了量了一下:

[attach]2219573[/attach]

[attach]2219574[/attach]
[attach]2219578[/attach]
[attach]2219575[/attach]
[attach]2219577[/attach]
[attach]2219576[/attach]

磁芯都是ee19,线包比你的小。再看你的胶带颜色,和作者小黄鱼上卖的变压器一样。所以是作者自制的。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9 11:51
flying201807 发表于 2024-10-8 13:21
吸取楼主教训,在输出端添加限压3500V保护。同时,为楼主的钻研致敬!

加个保护可能安全得多,不过一般不去测带尖峰的高压不太可能会烧,测试仪自己产生的高压经使用基本没可能把表烧了,除非长时间输出短路又按着测试开关,那也是过热烧坏的。
不知你是用的什么方式加的保护?压敏电阻?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9 11:57
我不是小连 发表于 2024-10-8 13:56
前几年拿ccfl变压器做了一个,不怎么用,一千多V。

是显示器背光电源的那种?那功率还挺大的,可以多级倍压整流输出使用。
作者: flying201807    时间: 2024-10-9 12:05
微醉 发表于 2024-10-9 11:51
加个保护可能安全得多,不过一般不去测带尖峰的高压不太可能会烧,测试仪自己产生的高压经使用基本没可能 ...

计划用多个压敏或放电管来保护下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9 12:14
2n3055 发表于 2024-10-8 23:30
3700V输出的耐压测试仪,无论是爬电距离还是分压电阻,无一能满足耐压要求啊 ...

爬电距离主要是考虑功率高压对人身的安全,元件的耐压才是电路设计的关键,这里的高压输出相关电阻使用我也觉得可能是超限使用了,好在贴片电阻实际的绝缘电压还是有很大余量的,所以没出现击穿问题。当然这个板的PCB布线间隔肯定也是达不到电压要求的。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9 12:17
闻太师 发表于 2024-10-9 09:47
磁芯都是ee19,线包比你的小。再看你的胶带颜色,和作者小黄鱼上卖的变压器一样。所以是作者自制 ...

这么说可能这个耐压仪变压器的变比可能更大,或者次级线径要更大一点,以承受5mA的输出电流。
作者: 微醉    时间: 2024-10-9 12:25
flying201807 发表于 2024-10-9 12:05
计划用多个压敏或放电管来保护下

压敏倒是有单个3KV甚至6KV、10KV的
作者: flying201807    时间: 2024-10-9 12:47
微醉 发表于 2024-10-9 12:25
压敏倒是有单个3KV甚至6KV、10KV的

这种规格如果体积小是可以的,不行就用三个1000多伏的串联使用。
作者: zhee123321    时间: 2024-10-9 13:33
进来学习一下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9 13:48
微醉 发表于 2024-10-9 12:17
这么说可能这个耐压仪变压器的变比可能更大,或者次级线径要更大一点,以承受5mA的输出电流。 ...

估计你没看过作者小黄鱼账号,正在处理剩余物料,三款漆包线正好对应变压器三个绕组。由此推断次级线圈是0.08的,只比我手里0.07粗一丢丢(按照开关电源经典算法,不足以长时间5mA工作)。

[attach]2219871[/attach]


咱俩线包高(骨架绕线窗口宽)不一样
我的线包高9.4mm,线径0.07每层9.4/0.07=134匝,1600匝需1600/134=11.94=12层,厚12*0.07*2=1.68mm

你的线包高8.8mm,线径0.08每层8.8/0.08=110匝,1600匝需1600/110=14.55=15层,厚15*0.08*2=2.4

2.4-1.68=0.72mm

咱俩测的线包长相差约1mm>0.72mm,可能是你的变压器次级匝数更多,也可能是你的骨架比我的粗

至此,楼主把这个测试仪来了个十八摸。你要是再叫我大师,我就叫你十八摸。


作者: dirtyacc    时间: 2024-10-9 14:28
微醉 发表于 2024-10-8 21:37
Word中插入标注图形就行,大小、标注点可以随便拖动,里面可以直接输入文字,我觉得比一般的绘图软件方便 ...

太牛了。图片很工整。
作者: 闻太师    时间: 2024-10-9 14:29
微醉 发表于 2024-10-8 13:56
从平时使用来看确实还算过得去,算是成熟方案了。

闻太师大师的几问我也参与参与讨论,虽我不是高手,但 ...

如果R26是0Ω或者是障眼法(焊盘之间有铜皮),其串联的二极管确实可以起保护作用。
作者: 乡里人007    时间: 2024-10-9 16:03
这玩意好玩。有次我测试一个电容,400v的,测完以后,我无意中摸了一下电容的两个脚,妈呀,电的我一抽抽。哈哈。
作者: leafchy    时间: 2024-10-9 18:02

涨知识了,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数码之家 (https://www.mydigit.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