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1781|回复: 72

[慧荣] TLC U盘的真正优势 上SM2258H 读写500 480 最大实现2T U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1 21: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TLC嘛,用久了要是闲置太长时间不通电等着数据丢失。
正好U盘确实是不常使用的东西,并不靠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3 20: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88361682 发表于 2019-7-13 10:32
现在是3D TLC工艺 不是当年的2D TLC 无论是PE还是误码率变化都很大 你去翻阅B17的规格书和资料就知道了 3D ...

这里面的数据是有问题的,不要太乐观!
最简单的,1次擦写保存一千年,这是不可能的。目前广泛用于小型嵌入式系统的或者MCU片内的老制程FLASH最高承诺的数据保存年限也不超过一百年。你这种SSD上用的新制程FLASH绝缘结构薄了多少没点B数吗?能达到宣称的10年标准就不错了,一千年,怕是活在梦里!
此外,TLC SSD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刷新机制。TLC电平细分多,本身漏电大,也易受干扰。主控在特定时间一般都会做数据刷新操作,防止真正去读太老的数据时候出现不断纠错降低速度,这点三星有过前车之鉴了。如果太久不通电,主控就没有机会刷新数据,到时会别说你的数据,就连SSD本身的底层文件表也要丢失,就坏盘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3 20: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TLC就是垃圾,真的没那么靠谱。只是说一般的消费级场合基本碰不到它底线罢了。如果你有特殊需求,最好的选择依然是MLC。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3 23: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88361682 发表于 2019-7-13 23:28
然后再对比一下2D和3D的结构

论文的理想情况根本不具备现实意义,而且那只是作者在Abstract中顺带一提,他是不是喝多了,多写了一个0还不好说,什么型号,什么温度,什么纠错算法,是否筛选过,是典型值还是某个极端值,模拟实验是否可信等,都不好说。这么说吧,闪迪有个时光宝盒产品,也就敢说保持100年,还卖得贼贵。所以说哪还有比这更好的FLASH呢?。立体堆叠只是放大了制程,让制程倒退可以增加闪存留住电子的能力,减少临近单元干扰罢了。但是TLC的电平就要细分8个区间,非常窄,为了降低FLASH制程,各种手段用尽,结果19nm的寿命像屎一样。就算再怎么优化,能比闪迪宝盒时间长一倍就了不起了。
再说啥都是虚的,有本事搞到数据手册看看,是不是这块FLASH真的有这种寿命和数据保存能力,是不是再常温下还是在超低温下。不然直接盖棺定论有混淆试听嫌疑。反正基本是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3 23: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的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回事,实际产品的理论表现又是一回事,实际应用再是一回事。这样下来,都不知道打多少折扣。:titt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21 23:56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