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的事了。之所以回顾,盖因水银温度计但凡存在,则总有人打破,然后崩溃地到处发帖子求救。
其次,我也一直好奇理想电动车座椅水银案那位蛋定车主后事如何?发布了血汞超标的体检报告,似乎未见后续报道。
首先说结论:他那种狭小空间,大量水银蒸发,吸入,化验出来超标是可能的,但不至于很严重;
而我家打碎的体温计,最多1-2g,所以我们抽血化验仅限于餐桌上提过一嘴——我向来胆小,但在水银这件事上,似乎麻木不仁。
清扫工作持续了约1周,多次中断,被家人破坏现场,然后返工。
因为要拆床,搬家具,书柜。。。而且底下多年未清扫,实在工作量巨大,无法一次性完成。
据我所知,很多人打破当晚就全家住酒店,然后请专业公司来清理。
这种敬畏科学的动机和闻风而动的执行力令我相形见绌。但人类迄今为止把身家交给他人而能够善始善终的大概只有两件事:理发、手术。
如果见过五星级酒店保洁在1506擦完马桶然后来到1508擦水杯,或者目睹号称精洗的洗车工擦完迎宾踏板然后擦方向盘,他们肯定会后悔。
这两件事的共同特征不在于是否同一块毛巾,而在于一般而言:洗车工不会去住希尔顿,而保洁也不会开车去做精洗,这种交叉的结局是没人在意别人的死活。
所以清理水银必须自己动手。
不难。
先用手电照。水银高度反光,会在任何地方都特别亮。45度侧照即可,我的经验。
距离约20-30cm,所以你几乎得趴地上。
但考虑到水银可能滚得到处都是,为避免沾上,你只能蹲着。
之所以这么累,是因为我有一个更为麻木不仁的老妈。
水银温度计是她打破的,发烧独自躺着测量,结果睡着了。
跌落破裂之后,她只是胡乱捡到容器里,玻璃扔垃圾桶,部分水银倒马桶!
然后过了大约7天!我过去之后,她才轻描淡写说上个礼拜打碎了体温计。
难以置信——我是说,她的职业是老师——就像刚才电视直播里主持人问嘉宾杨利伟减速伞打开后速度大概多少,杨利伟含糊半天答:很慢。
对此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然而,跌落的第一现场是我爸每天上下床必经之路。
所以我手电所见触目惊心,约0.5平方的地板范围,估计近百颗细如沙末的水银。
这里涉及第一条准则:禁止进入跌落区域,以免随着走动扩散。
我想修正的是:扩散主要是鞋底压碎水银,把大颗粒扩散成小颗粒。而不是想象中的随着鞋底在房子里到处扩散。
我检查+模拟测试过,因为水银表面张力较大,密度高,并不容易粘附在鞋底上。
注意,织物也不容易粘。所以,第二条准则:用硬卡片收集水银,而不是抹布、拖把、纸巾,更不能用吸尘器(高速气流会让水银变成气态粉末状,滤芯无法全部拦截,会喷得到处都是)
我是用两张名片,一张当扫帚把小颗粒汇聚成大颗粒,拨到另外一张当簸箕的名片上,再小心倒入一个药瓶子。但是名片本身有厚度,不够大的颗粒很难拨,一不小心会弹得不知所踪。
用更薄的纸片,也不行。纸片太软,更容易蓄积弹性势能。这些话现在说得容易,当初都是血泪啊。
所以,第三条准则:对于小颗粒水银,可用透明胶带粘起。
但我实际操作发现胶带并不好用。一是粘不上,二是粘上后很难转移到容器里。
搜索到一个很冷门的国外帖子,说剃须胡泡可以粘。
经过多次测试,最后是棉签+极少量胡泡,极容易粘附,然后伸到瓶子里一擦,就像大饼拍到炉壁,妥妥的。几天过去都纹丝不动,可以防止万一瓶子倾覆而前功尽弃。
除了第一现场,由于水银滚动性极好,跌落周边都得一一排查。
这个活儿要命。尤其我父母卧室家具密集,缺乏清扫。拆床不难,难的是灰尘毛絮让水银的发现和收集变得极其困难。
总之,一块一块地板看过来。我干了7天。有一次中途实在太累,只能用橡皮圈标定了若干处水银先去睡觉,结果我爸一通走,唉。。。都是泪。
当然,排查动力主要还是强迫症。
我到不是很怕水银。首先水银本身无毒。吃多少拉多少,除非胃溃疡,否则一点都不会吸收:
当然,汞离子,尤其是某些化合物,毒性大增。水俣病,可以了解下:
最牛逼的是二甲基汞,隔着塑胶手套,滴了几滴,就要了女化学家Karen Wetterhahn的命:
所以我没有按照多数网文的方法,即化学反应法来处理。通常的做法是硫磺或者84消毒液(次氯酸钠)去和水银反应。
一个问题:反应之后,也还不得清理?如何清理,恐怕难度不亚于直接收集。否则你生活在充满汞离子的环境,岂非更糟。
而且,撒硫磺粉或者硫磺熏蒸之类,对于家庭环境本身就是灾难。
但这种毒物日常我们接触不到。日常的所谓水银中毒,主要是水银蒸汽吸入肺部,一旦交换到血液中,目前没有药物排解。
我们搜索到最常见的“水银温度计打破怎么办”之类的科普文,啥啥啥都对,就有最关键一条,即前提错了。
通常的说法是,1克水银可以让15平方房间的空气中水银超标2000倍。所以,第零条法则:迅速开窗通风。
我之所以称以零,是因为这即使有作用也微乎其微。2000倍是按照水银迅速、全部蒸发到房间空气中计算出来的。而实际上,我隔了7天去观察床板下一滴水银,几乎豪无变化。
网上有漏友说,抽屉里的残留,3个月过去都还依旧;
也就是说,水银蒸发极慢,蒸气压极低。有化学狗说,2000年都未必完全蒸发,秦始皇陵现在应该还是水银成河的景象,尽管空气肯定充满汞蒸气了,但那是几吨水银的量才导致啊。
总之,我大致计算了1g水银的直径,再对比收集的部分,感觉差不多就手工了。
这里犯了错误,应该电子秤过一下。肉眼估测直径和球体体积是极不靠谱的;
好吧,我可能才完成了50%;但残留在房间里的0.5g,我随它去了。
如此神经大条的物质基础来自于另外一个往事:
【外一篇】
实际上,我爸的职业是医生,家里常备一个水银血压计的。时至今日,这依旧是最准确的血压测试手段。
我中学时,有一天它的阀门突然坏了,让我见识了什么叫水银泄地。
我爸回来后也只是随便扫了扫。
我也是在那段时间前后,偷偷翻看了他书架上的乳腺手术图谱,无师自通地开始了自撸。
尽管图谱线条简洁,尽管照片满眼血污,但我依旧硬如黄瓜。
水银泄地,哦不,一泻千里之后,黄瓜甚至不断朝小腹跳动,有发展成钢筋的趋势,随时可以再撸。
所以我一直不明白书架上那本《计划生育简明手册》为何说使用避孕套时,**后要迅速及时按住根部拔出,以防滑落。
我在那座充满水银残留的房子一直住到高三,一直硬如黄瓜。直到现在三高了,换姿势的中途都要变软,我才知道书上都是对的。
但这怪不到水银上。不顶我帖的码友,迟早都一样。
如果说当初没有开窗,没有撒硫磺有什么遗憾的话,也许就是我最后竟然没考上清华。
——您看,好的剧本,出彩的总是在于反转。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