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2-4 08:19 编辑
当科技与民俗艺术在亿万观众注视下交织,一场颠覆传统舞台美学的技术革命正悄然降临。中国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近日披露,其研发的H1双足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完成全球首次高密度集群表演——16台身高175厘米的机械舞者不仅精准同步传统秧歌舞步,更以每秒2.6米的运动速度完成抛接红绸的高难度动作。这场持续3分28秒的"人机共舞",标志着仿生机器人技术正式突破实验室场景,迈向复杂舞台环境下的实战化应用。
据央视技术团队透露,此次表演采用多模态感知融合方案:每台H1配备的32线激光雷达以每秒40万点云的速度扫描舞台地形,结合深度相机构建的厘米级精度三维地图,使机器人群组能在直径12米的圆形区域内自主避障。为实现秧歌特有的"扭、颤、颠、抖"肢体语言,宇树工程师采集了268小时专业舞者运动数据,通过时空编码算法生成关节运动轨迹,最终在轴向扭矩达360牛米的关节电机驱动下,复现出人类舞者需苦练数月的红绸抛接技巧。
值得关注的是,H1在动态平衡控制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其采用的全身动力学模型能在单脚支撑阶段维持0.02°的姿态误差,即便在红绸抛出产生的空气扰动下,仍能通过每秒1000次的实时姿态修正保持稳定。相较波士顿动力2020年的机械狗舞蹈演示,这批人形机械舞者的动作连贯性提升47%,多机协同定位精度达到±1.5厘米,创造了集群机器人表演的新纪录。
支撑这场技术秀的硬件配置同样亮眼:H1内置的英伟达Jetson Orin芯片组提供每秒275万亿次运算能力,足部六维力传感器以2000Hz频率反馈地面反作用力,肘关节谐波减速器传动效率达85%。宇树科技透露,当前量产版H1定价9万美元,主要面向工业场景,但其开放源代码的运动控制数据库已吸引全球23所高校的研究团队接入开发。
这场春晚表演的背后,折射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加速突围。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同比激增162%,精密减速器、力矩电机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突破70%。高盛最新研报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380亿美元,其中物流仓储与演艺娱乐将成为主要应用场景。
从实验室到春晚舞台,H1的进化轨迹揭示着人机协作的新可能。当16台机械舞者谢幕时流畅的45度鞠躬,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数字化致敬,更预示着智能体融入人类文化表达的崭新纪元。正如宇树工程师在后台控制屏显示的实时数据流——每台机器人的关节温度、扭矩输出与路径规划,都在默默书写着人机共生的未来注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