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2-20 08:35 编辑
当特斯拉在电动皮卡领域高歌猛进时,它的同名"兄弟"却上演了截然不同的剧情。美国当地时间本周三,曾被誉为"卡车界特斯拉"的尼古拉(Nikola)公司正式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这个昔日市值超300亿美元的氢能新贵,最终倒在了量产交付的黎明前。
翻开尼古拉的命运图谱,就像阅读一本商战小说。2015年,特雷弗·米尔顿怀揣"用氢能源重塑货运行业"的梦想创立公司,2020年借壳上市首日市值暴涨103%,吸引通用汽车抛出橄榄枝——不仅承诺代工生产电动皮卡Badger,还计划持有11%股份。然而蜜月期仅维持6天,做空机构兴登堡的79页调查报告犹如一记重锤,揭露其宣传视频竟是靠卡车滑下山坡伪造,这场骗局直接导致创始人入狱四年。
财务数据揭示出更残酷的现实:截至去年三季度,尼古拉仅交付600辆卡车,每卖出一辆就亏损数十万美元。更尴尬的是,这批车辆因电池缺陷大规模召回,维修成本超千万美元。公司账面上4700万美元现金,面对10-100亿美元的债务深渊,连破产程序都需要精打细算。
"我们尝试了所有融资手段,但市场环境和行业挑战超出了应对能力。"CEO史蒂夫·吉尔斯基在声明中难掩无奈。这个曾对标特斯拉的明星企业,最终与洛兹敦、菲斯克等新势力殊途同归。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破产前半年,尼古拉还宣布2024年产能提升计划,如今看来不过是末日狂奔前的最后挣扎。
纵观全球新能源赛道,尼古拉的崩塌并非孤例。中国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图森未来转型游戏开发,美国电动巴士企业Proterra进入清算程序,就连背靠亚马逊的Rivian也深陷亏损泥潭。当资本热潮退去,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颠覆者,正在用破产文件书写产业洗牌的注脚。
眼下,尼古拉正等待法院批准资产拍卖,其500-1000亿美元的技术专利或许会成为传统车企的猎物。但对于曾相信"氢能革命"的投资者来说,这场价值百亿美元的造梦实验,最终只留下满地支离破碎的电池残片。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