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半导体战局出现新变数!三星电子正加速推进其美国德州泰勒工厂的尖端芯片量产进程。这处2021年立项的制造基地虽经历多次延期,但最新进展显示,三星计划2026年初就在此启动2纳米芯片规模化生产,比原定时间表明显提前。
工厂进度迎来关键突破
据韩国科技媒体ZDNet Korea独家报道,泰勒工厂的超净车间建设将在2025年底前完工——这是芯片制造的生死线,直接关系到车间内部的空气洁净度与温湿度控制水平。更重要的节点在于:2026年1月或2月,三星将在这座工厂装设首批2纳米芯片专用制造设备!
目前三星已完成设备选型工作,正与合作伙伴敲定最终投资方案。行业分析师预判,作为首条量产线,初期投资规模会相对谨慎。值得注意的是,该工厂原计划量产4纳米芯片,现战略转向技术难度更高的2纳米工艺——显然是为了争夺高速增长的高性能芯片市场。
技术参数碾压前代产品
官方文件披露,三星2纳米工艺(代号SF2) 相较其3纳米工艺(SF3) 实现三重进化:
性能跃升12%
能耗降低25%
芯片面积缩减5%
这种进步源自三星独有的环绕栅极晶体管架构,能更精准控制电流通道。不过与老对手台积电相比,三星在获取全球科技巨头的2纳米订单上仍处下风。
客户突破成量产关键
为证明量产能力,三星近期拿下关键订单:业内传特斯拉已签约采用泰勒工厂的2纳米工艺,生产Dojo人工智能训练芯片。此外多家日韩AI芯片设计公司同样签署协议,这些合作极大增强了2026年量产计划的可行性。
暗战背后的战略考量
值得留意的是,三星韩国华城工厂上月刚实现3纳米芯片良率突破,此刻却在美国另辟2纳米战场。半导体分析师指出其双重意图:既要在技术上追赶台积电,又借美国《芯片法案》补贴降低制造成本——泰勒工厂已获批约90亿美元联邦补贴。
若三星如期在2026年交付2纳米芯片,将打破台积电对该工艺的垄断格局(台积电2纳米计划2026年投产)。这场纳米级竞速的胜负,或将重塑全球AI芯片与自动驾驶芯片的供应链。
技术注释:2纳米芯片并非物理尺寸精确至2纳米,而是行业对晶体管密度的技术迭代命名。目前台积电3纳米芯片每平方毫米集成约3亿晶体管,三星2纳米目标将突破4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