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业的目光正聚焦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机场。2025年6月14日,波音公司在第55届巴黎航展揭幕前夜发布了新版《商业市场展望》(CMO),这份厚达百页的报告描绘了2044年的天空图景:全球民航机队规模将增长近一倍,但波音工程师们在数据背后察觉到了一丝凉意。
报告核心预测显示:2025至2044年的20年间,全球航司将接收43,600架新商用飞机(注:指50座以上机型)。这意味着现有27,150架的民航机队将以年均3.1%的增速扩张,2044年将达到49,640架规模。这些新飞机将平分秋色地用于新旧替换——21,100架用于淘汰老机型,22,500架用于运力扩张。
当我们细看机型占比时,宽体机的缩水格外醒目:
单通道客机需求:33,285架(占总交付量76%)
宽体机需求:7,815架(较去年预测直降3.3%)
支线喷气机:1,545架
货机:955架
对比波音2024年的预测更显反差:当时预估总交付量达43,975架(单通道33,380架/宽体机8,065架),如今不仅总量减少375架,宽体机更是少了整整250架。波音副总裁达伦·赫斯特在6月10日的闭门简报会中指出要害:"长航线复苏比短航线更艰难,我们评估发现宽体机长期需求低于预期。远程飞行受外界因素干扰的风险敏感性更高,不过这次调整幅度其实不算太大——正因存在变数,我们才坚持每年更新预测。"
深层原因映射在宏观经济指标上。本次预测将全球年均GDP增速调低至2.3%(2024版为2.6%),导致客货运指标同步下调:
收入客公里(RPK)增长率从4.7%降至4.2%
货运吨公里(CTK)增长率从4.1%降至3.7%
宽体机需求下滑并非波音独家判断。老对手空客在同期发布的20年预测中,也将总交付量微调至43,420架(56%用于运力增长)。两大巨头难得达成共识的背后,是持续笼罩行业的乌云——供应链危机正在造成实际交付困境。
波音当前积压着约1,500架飞机交付债务,其源头可追溯至2019年:当年737MAX因两起空难全球停飞形成的生产断崖至今未能填平。具体缺口包括1,200架单通道机和300架宽体机。787梦想工厂的产能恢复步履维艰,而2013年立项的777-9宽体机更遭遇认证延期,首架交付已延至2026年(比原计划晚5年)。
空客同样在供应链泥潭中挣扎。有近40架完工的A320neo客机停在停机坪"等心脏"——普惠发动机供应短缺迫使这些机身沦为"无芯战士"。赫斯特坦言:"行业要追回疫情前的交付水平,很可能需要奋战到2030年。"
不过报告也点亮了技术乐观主义的灯塔。波音指出4%的客运量增长与3%机队增速的差值,正源于飞机效能的持续进化:"未来客机将飞得更远、执飞时间更长、单机载客量更高。" 随着上海吉祥航空最近接收波音787的消息传出,这份穿越二十载时空的预测报告,已在六月巴黎的晴空下展开验证序章。
数据溯源:波音公司2025年6月14日发布的《Commercial Market Outlook》报告,空客同期市场预测数据,航空咨询机构Aero Analysis Partners监测信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