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922|回复: 22

[网络] 又忍不住去了废品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6 18: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港湾公司,当年差点灭了华为你敢信?

李一男是华为当之无愧的传奇人物。 从21岁进入华为的那天起,他就受到了任正非的特别青睐,两人的关系一度到了近似于师徒甚至父子的关系。李一男在华为的升迁也可谓是平步青云:两天时间升任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与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就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
对李一男,任正非信任有加,放手使用。李一男也没有让其失望,在华为屡立大功。在华为内部创业政策的激励下,正值而立之年的李一男,并不满足现状,想走出华为自行干一番事业。李一男选择离开,对任正非打击非常大,可他完全理解年轻人想法并极力支持。在李一男北上北京创业之际,任正非还在深圳五洲宾馆设下豪华的送别宴,华为所有“总监级”以上高层全部为李一男“壮行”。这对一向的低调的任正非来说,是极为少见的事情。

离开华为后,李一男北上北京,迅速组建了港湾网络公司(以下简称港湾),准备放手大干一场。
在港湾成立之前,北京曾有一家网络公司名噪一时,它的名字叫“Bay”,翻译成中文就是 “港湾”,这家公司于1998年被华为的对手北电网络所收购。在2000年,Bay在中国通信界还有不小的名声,为自己公司起名“港湾”,李一男或许有借势的意思。然而,多年后,有业界人士开玩笑地说,套用一个逝去公司的名字,而且是被华为手下败将所收购的公司,或许早就注定了港湾的结局。
创立之初,港湾将自己的业务领域聚焦于数据通信,相比当时电信市场的白热化竞争,这一领域空间比较宽广。华为当时在数据通信领域主打的是企业网产品,因为属于内部创业,港湾自然地成为华为企业网产品的高级分销商,并出现在2001年2月华为举办的数据产品渠道会议上,那时,双方之间还是愉快合作的关系。
创立初期,港湾发展势头良好,通过销售华为设备和自己的产品,成立第一年就获得了近2亿元的收入。到了2003年,收入则直接翻了近3倍。

技术出身,又在华为多年熏陶下养成了敢想敢拼的作风,李一男并不满足于代理通信设备,他很快就将目光瞄准了新的市场——光通信,并开始研发销售自己的产品,并在市场上连续拿下了几个大单。李一男此举被看作是对华为的公开挑衅,因为在那几年,光通信一直都是华为的核心业务,港湾将触手伸向光通信,免不了会触及到华为利益。开始的时候,两家还是偶有摩擦,随着业务的发展,最后发展到了互抢客户的地步。华为与港湾所处的特殊市场环境、任李二人的特殊地位及恩怨,使这两家公司最终进入到全面对抗、捉对厮杀的竞技场。
与港湾的激烈竞争给华为的发展带来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当时,离开华为创业的员工达到3000多名,激励创业方案的施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大大削弱了华为的资本实力,港湾在管理和研发上直接复制华为模式也给华为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迫于残酷的市场形势,华为痛下决心,开始对港湾实行残酷的打击,在企业网市场上更是寸土必争。曾有华为员工回忆,在山东一家国际中学局域网项目上,港湾报价60万元,结果华为听到消息,插进来,报出20万元的超低价。港湾只好降到40万元,承包方念及往日的合作关系,准备以这个价格接受港湾的设备。可是,华为代表向承包方老总哭诉:“只要让我们接,这个单子白送也可以,如果我连白送都送不出去,回去恐怕主任都要被撤职了!”结果,承包方自然选择了实力更强、价格更低的华为。
2004年起,为了进一步打击港湾,华为成立了一个叫做“打港办”的机构。“打港办”专门负责研究港湾的行动,然后进行相应的打击。之前,对那些百万元的小单子,华为基本不关注,可现在,只要港湾参与竞标,华为就势在必得,甚至对客户采用零价格送设备的残酷手段。

在华为的围追堵截下,港湾高速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2004年,销售开始出现回缩。
进入2005年,华为仍然穷追猛打,狠招迭出,招招直取要害。更让港湾无法承受的是,在市场上遭到华为打击的同时,在资本领域,也是频频受阻。2004年,港湾计划到纳斯达克上市,开始进展的顺风顺水。但没多久,一封内容详细的举报信被送到了纳斯达克上市审核委员会,心中举报港湾的财务报告有做假的嫌疑。随后,港湾不断地接受监管机构的调查,上市计划被一再延误。
2005年9月,港湾酝酿与西门子合作,此举一来为增强港湾的实力,二来为成功上市增加砝码。
西门子曾是思科在欧洲最大的产品代理商,一旦西门子和港湾网络达成合作或者实现收购,将极有可能使华为失去扩大欧洲战场的好机会。因为港湾网络在数据通信方面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有更加低廉的价格,而且,也熟悉华为的风格、市场手法和技术实力。如果港湾与西门子全方位地结合,那必将迅速成为华为的心腹之患,这是华为不愿看到的。
故此,就在双方将要签字之前,华为向港湾、港湾重要客户和合作伙伴发出律师函,称港湾涉嫌侵犯华为的知识产权。港湾方面对此做出激烈反应,认为:“华为起诉港湾网络的目的并不仅限于知识产权纠纷。由于港湾网络正准备上市,公司处于不能对外宣布任何财务和有知识产权纠纷的静默期。华为选在这时候打击港湾网络,是非常狡猾的行为。”华为则辩解,“华为只是选择认为恰当的时间发出律师函。华为是个单纯的公司,没有那么复杂的理由。”
不仅如此,2005年10月,华为以1000万元的代价,挖走了港湾深圳研究所的语音小组,让港湾最赚钱的VOIP业务全军覆没,而这个业务恰恰是西门子最看重的。
华为抛出的诉讼威胁和在业务上的打击,彻底破坏了港湾与西门子的合作计划。
在市场上惨遭打击,上市计划泡汤,与西门子的合作设想也落空,港湾的发展形势此后急转直下。

眼看回天无望,港湾最终选择了认输。2006年6月6日,港湾与华为联合宣布,就港湾网络转让部分资产、业务及部分人员给华为达成意向协议书并签署谅解备忘录。港湾部分员工兑现股权后离职,还有80多人的售后服务团队在继续工作。在随后的整合中,华为支付了5000万美元的现金,并调拨了大量资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22 10:45 ,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