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6|回复: 0

[业界] 5G之风将推动3D感测技术延伸至更宽广的领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5 18: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集微网

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5G技术的发展以及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应用的爆发,使扮演智能机器眼睛角色的3D感测技术备受重视。

虽然此前3D感测技术主要应用在手机领域,而且采用的厂商并不多,这一方面是成本原因,一方面是应用场景问题。



不过,最新的业内报告预计,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传输速率、芯片处理能力、散热以及成本等方面都将有进一步的提升。以3D感测为基础的应用,包括增强现实(AR)/虚拟显示(VR)、虚拟购物、自动驾驶及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也将逐步兴起。



且随着3D感测的市场需求兴起,未来的手机3D感测将不再只限于单纯的脸部识别与解锁用途,将进一步延伸至立体景物的识别以及模型建构和增强现实等功能。



从技术来看,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主流的3D感测技术包括结构光(Structured Light)、ToF(Time OfFlight)和立体视觉(Stereo Camera)等三大技术。



目前应用于消费市场的3D感测方案为结构光与TOF。结构光是以图案成像,其深度的准确性极高,然而缺点为成本与运算复杂性高,加上专利主要由苹果掌握,专利壁垒难以突破。TOF的精度和深度不及结构光,但是反应速度快,辨识范围也更有优势。



相较于结构光,市调机构TrendForce表示,TOF技术门槛较低,且供应商较多元,TOF模组成为手机后置多镜头的选项之一,预计2020年会有更多手机品牌愿意增加搭载TOF模组的机种,带动TOF的3D感测模组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度逐步提高。



国际大厂也都看好3D感测结合人脸识别和人工智能加值应用,纷纷投入软硬件技术开发,包括微软和Uber投入共享车身份识别,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结合人工智能、可侦测被拍者表情变化,谷歌与英特尔旗下芯片制造商Movidius合作人脸识别治疗应用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21 07:28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