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内一些公司争取用ARM等处理器取代X86成为自主可控的选择,但正如AMD CTO所说X86是无可取代的,多年来积累的大量代码及软件注定了这样的结果。国内也在积极发展国产X86,这方面有海光及兆芯两家公司,前者是AMD Zen技术授权,后者是与VIA合作,目前进入了自主发展的阶段。 前两天兆芯公布了旗下的X86处理器发展计划,主要涉及两款产品,一个是预定2021年问世的KH-4000开胜系列处理器,拥有全新的自主CPU微架构设计,基于16nm工艺,并继续沿用SoC方案,单颗处理器CPU核心数量达到现有开胜KH-30000系列处理器的4倍。同时KH-40000将继续支持双路互联,即系统内最多可达64核心,并支持DDR4内存和PCIe 3.0。 这款处理器是目前KH-3000系列的后续型号,后者已经使用了16nm工艺、8核架构,频率达到了2.7GHz,支持AVX/SSE 4.2指令集。 不少读者对KH-4000在两年后还在使用16nm工艺表示不理解,实际上KH开胜系列追求的不是极致性能(尽管官方宣传说是面向高性能服务器市场),KH-4000的重点是在多核,按照官方介绍可以达到单路32核架构,这个才是重点。 兆芯针对高性能的产品线是KH开先系列,今年5月份发布的是KX-6000,基于16nm工艺,是国内首款主频达到3.0GHz的国产通用处理器,且支持双通道DDR4-3200内存。 在实际测试中,8核的KX-6000处理器整体性能对标Intel 7代酷睿i5。《微型计算机》对上一代28nm 8核KX-5000的测试发现(Fritz国际象棋、7zip和CineBench),看齐了i3-6100。 在兆芯的公告中,KX-6000系列的继任者是KX-7000,制程工艺说是7nm及以下,将采用全新的自主CPU微架构,并延续SoC设计方案,集成显卡支持DirectX12,在内存、USB、PCIe等规范方面,也将瞄准国际同期主流水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