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拆(收藏)古老的摄像机设备,有关的器材也有涉猎,其中还进军了CRT领域,DIY一些小玩意挂黄鱼补贴爱好。言归正传~最早的摄像机是光学取景器,类似同轴取景那样,后期CRT技术普及之后都变成了电子黑白CRT取景器(专业术语为寻像器),再后来被彩色LCD取代。
CRT时代的摄像器材一般有大小两种寻像器,一种是ENG肩抗状态下,给操作人员右眼看的,类似上图右侧这种小型的,与机身融为一体;另外一种是EFP状态下,操作人员站在后面操作机器,因此寻像器也放置在机体背部,方便中距离监看,这种是上图左边那样的大型寻像器,两种器材显示画面大小不同,但主要的作用都是帮助拍摄人员预览画面,确认对焦信息,因此清晰度上,这两种寻像器都要比一般的黑白CRT要高。
今天以Sony索尼为例,给大家展示两款EFP用大型CRT取景器的拆解。针对产品定位,这两款都是B字打头的广播级(Broadcast)BVF-50、BVF-55,广播级在摄像领域里除了专业电影机之外算是最顶尖的级别了,用料做工都不含糊,当然售价也是大大的。
PART 01
Sony BVF-50
1984左右Sony广播事业部发起生产的5寸黑白寻像器,配合当期BVP广播级摄像机使用,有效分辨线数中心区域可达600线,自带提手和Tally灯,机身侧面拥有调节旋钮,单机重2.2KG
外形硬朗,色彩和当时主流摄像机相同,都采用灰白色,机壳为塑料,就是不耐脏,机身背部最明显的红色塑料就是Tally指示灯(录像的是后会亮起来,给被采访人一个提醒)
亮度对比度和锐度三个旋钮
底部验明正身,注意前部的提手
接口不是常见的形式,而是类似镜头接口卡口反向的12PIN接口
前脸拥有两个开关,Tally控制开关和中心十字线控制开关,左侧两个电位器用于调节十字线的位置,可以看到显像管是类球面形态的
拆掉外壳满满当当的PCB和内构
显像管固定部分
管尾PCB
高压包
连接线底座在深处
侧面调节的驱动板,注意上面的电位器丝印
用镜头接口DIY的临时接口
正常点亮,层次分明,效果很棒
手机拍摄的细节图
查资料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在国外科幻电影《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中,缩小机上就安置了这台BVF-50寻像器
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右侧上方带有红色Tally灯的寻像器hhhhhh
PART 02
Sony BVF-55
在90年代生产的5寸高清晰黑白CRT寻像器,BVF-50的继任者,拥有650线的清晰度,同时亮度可达600尼特,重量1.9KG,支持16:9切换呦
后来索尼就不用白色机身,全面拥抱黑色,可能觉得黑色更高级吧……寻像器也跟着变黑了,对了,这玩意前面可以插上遮光罩
对比一下5.8寸的手机屏幕
接口依然是12pin
背后的Tally灯也变成白色外壳的了
转接线,支持连接到摄像机身上
继续祭出我的DIY大法
清晰度还行呀
侧面有调节松紧的纽扣
可以拆掉底座,去掉底座还挺复杂
机身外壳的螺丝拆掉
里面依旧复杂
这次换成了金属外壳
是不是有点复古科技的赶脚了?
高压包
拆掉底部控制板
中华的管子,没记错的话是中国台湾的企业中华映管代工的,后来2019年破产了,一个时代彻底落幕啊
顶部的PCB都是倒装的,注意上面的Tally灯组
控制小盒子,有一个旋钮断掉了
因为断掉的比较重要,所以和不重要的PEAKING锐度调节更换一下位置
在Tally灯罩上加一个DC电源座
然后把反人类的线缆更换为CVBS头
完美
焊接
热熔胶固定
装机测试,OK!
下次带大家看看Sony专业级摄像机寻像器内部构造是啥样的,我选择了同门兄弟DXF-41和DXF-51拆解,欢迎继续关注!
THE END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