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土耳鸡烤鸡 于 2025-2-6 09:32 编辑
本周二(2月4日),美国对华加征10%关税的“靴子”正式落地。这一政策犹如投入湖面的巨石,瞬间搅动全球科技产业链,首当其冲的便是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苹果公司。尽管苹果近年加速将生产线迁往印度,甚至首次在印度试产高端机型iPhone Pro系列,但截至2025年初,其仍有超七成产品产自中国。突如其来的关税冲击,让这家科技巨头的“去中国化”计划显得捉襟见肘——究竟是咬牙自吞成本,还是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答案或许藏在下半年即将面世的iPhone 17里。
苹果的“南迁”与关税的“夹击”
自2022年起,苹果逐步将部分iPhone生产转移至印度,最新消息显示,标准版iPhone 17的研发与量产已确定于2024年下半年在印度启动,这将是苹果首次在中国以外地区完成新机型的全周期生产。为降低风险,苹果选择设计复杂度较低的入门款试水,而鸿海、塔塔等代工厂也在印度砸下重金扩建产能412。然而,按照原计划,2025年苹果仅能将25%的产能转移至印度,这意味着大部分输美产品仍需从中国出发,直面10%的关税利刃1。
价格博弈:苹果的“两难选择题”
面对关税冲击,苹果的应对策略尚不明朗。业内人士推测,公司可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折中方案:一方面动用库存缓冲短期压力(关税仅适用于2月4日后进口的商品),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优化分摊成本。但若长期僵持,涨价恐难避免。不过,当前正值苹果销售淡季,iPhone 16系列热度渐退,而iPhone 17的发布窗口(通常为9月)恰与关税政策后续走向重叠——若中美谈判出现转机,这场风波或能“软着陆”;若冲突升级,消费者可能要为“苹果税”再掏腰包113。
中国的反制与产业链的“暗流”
中国商务部已宣布对美部分商品加征10%-15%关税,并对钨、铝等关键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此举不仅剑指美国制造业,也可能波及苹果供应链——中国仍是iPhone摄像头模组、电池等核心部件的全球主要供应地。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曾暗示愿以降低关税为筹码,换取中方在俄乌问题上的合作,但中国明确表态“不接招”,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711。这场博弈中,苹果的处境犹如“风箱里的老鼠”,既要规避美国关税,又需警惕中国反制对供应链的连锁冲击。
未来悬念:iPhone 17能否“逆天改命”?
苹果的“印度故事”能否续写,iPhone 17或成关键变量。若印度产线顺利承接新机量产,且中美关税争端未进一步恶化,苹果或能借地域多元化生产“化险为夷”。但若印度工厂良率、效率不及预期,叠加关税成本高企,苹果的利润空间恐被持续挤压。眼下,全球果粉与投资者正屏息以待:这场由关税引发的“蝴蝶效应”,究竟会随iPhone 17的登场悄然平息,还是演变为科技巨头与地缘政治的又一轮“硬碰硬”?答案,或许就藏在未来几个月的谈判桌与生产线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