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101|回复: 7

[车界] 《经济学人》:比亚迪将成电动车界Toyot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1 23: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丰田汽车1月底宣布将转换舵手,由佐藤恒治接任董事长之位。

英国财经媒体《经济学人》说,多数关于丰田章男交棒的媒体评论,都认为这是对特斯拉(Tesla)的回应。这种观点太西方导向了:尽管马斯克宣称他们远远领先竞争者,用望远镜都看不到第二名。不论马斯克如何夸夸其谈,都无法忽略一个中国的新进者,丰田毫无疑问将像对待特斯拉一样认真对待它。

这家公司是比亚迪,今年预计将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车制造商(如果把油电混合计算在内,2022年就已经超越)。比亚迪是丰田在中国的电动车伙伴,也是崛起的全球竞争者。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了过去数十年来让丰田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公司的许多特色。


这两家东亚公司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他们都半路出家。丰田从织布机厂起家,比亚迪开始的产品是手机电池。转型之初,全球汽车竞争对他们而言遥不可及,两者都尝试过不同的路径。在战前的日本,丰田尝试过使用燃煤而不是汽油来当作燃料。比亚迪则是利用在电池上的专业,专注于电动车以及插电混动车(在中国统称为新能源车)。他们都在本国市场积蓄力量,当赴海外发展的时候,都优先选择相对不发达的汽车市场。
比亚迪被称为「新丰田」
顾问公司Sino Auto Insights称比亚迪为「新丰田」。过去数十年,丰田一直是产业中的制造模范生。「丰田模式」代表的是无可比拟的供应链管理。比亚迪的方式不同。它是全世界最垂直整合的公司,从电池到座椅和半导体,全部都自行制造。但是跟丰田一样,它也是效率的模范。

比亚迪股东之一的雪牛资本(Snow Bull Capital)的欧根(Taylor Ogan)对于其自动化程度感到震撼,「你在这些工厂里面唯一能看到的人类是在生产线末端做品质检查或者维修机器手臂的人。比亚迪像曾经的丰田一样,重新定义制造。」
效率是获利的基石。1月30日,该公司公布了2022年初步获利预测,24亿至25亿美元,是2021年的5倍之多。根据这个数据,欧根估算过去一季比亚迪的汽车业务毛利已经超过特斯拉,也正式成为获利最佳的汽车制造商。
美国市场是比亚迪未来的最大未知数
最大的未知是美国,它不是第一个害怕美国反扑的车商。丰田是1980年代美日贸易战的受害者。而现在美中对抗已经到了沸腾点,比亚迪面对巨大政治风险。它原本预期要在1月份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电子展登场,但却没有发生。欧根分析,比亚迪进入美国最大的难题是从川普时代就存在的中国电动车零组件的关税问题。
最终比亚迪进入美国是无可避免的。即使面对地缘政治动荡,美国车商太依赖中国市场的销售,离开中国市场,等待通用和福特的是破产。因此他们不太可能冒着被中国反制的风险,游说反对中国车厂进入美国市场。再者,比亚迪可能会推出不到4万美元的电动车,刺激美国市场。如果这些都失败了,比亚迪还可以跟丰田合作打开美国市场,丰田是最受美国人喜爱的外国汽车品牌。
以目前来说,可以确定的是丰田把比亚迪视为挑战也是机会。事实上,比亚迪即将为丰田提供电池、电机和相关技术。去年4月,两者已经在洽谈共同开发一款电动车并由比亚迪代工。跟丰田一样,比亚迪并没有叫嚣着自己的能力,而是安静的呈现出成果,这也是它跟特斯拉不同之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2023-3-11 23: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亚迪确实是很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12 08:19:1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12 08:26: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BY的要是真牛就不应提丰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12 09: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踏实做实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2 09: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wkit 于 2023-3-12 09:53 编辑
fengwx2008fe 发表于 2023-3-12 08:26
BY的要是真牛就不应提丰田

嗯嗯。特么把我大逼压敌比喻丰田,一个好似朝阳初升,另一个夕阳无限好,虽然都是好,但居心叵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12 13: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杂志已经被日本人买下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2 16: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wkit 于 2023-3-12 16:55 编辑
zrx166 发表于 2023-3-12 13:00
这本杂志已经被日本人买下来了。

难怪。棒不一定坏意,捧不一定好心。

不过互相利用呗。之前,比亚迪和特斯拉是天然同盟,国内共同敌人是合资品牌,包括各种丰田。现在合资不行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就会针锋相对。

体量上看,丰田依旧是老大,全球1000万辆,但是颓势已初步呈现。在其最大市场美国下跌10%,拱手把第一让给半死不活的通用。不过也还行,毕竟美国人多年来喜欢丰田,就像中国人偏爱大众。

丰田的第二市场是中国,但长期被大众和通用压制。尽管通用靠五菱这个几乎没有合资基因的“继子”撑起大半销量而胜之不武,但丰田的表现10年前还远不及日产,后来慢慢坐稳日系第一,去年上升到190万辆。表面看还不错,但已属回光返照。因为这是把一汽/广汽丰/进口等等全加,才高比亚迪10万不到。

比亚迪其实受制于180万产能,实际订单数是300多万。也就是很多人去年订的,今年才能交付。今年估计更严重,预计400万订单,有一半人明年拿车。

攻守之势易矣。丰田船大难调头,在混动上尽管喊得很早,无奈步子太小——你能想象吗,汉兰达还在用镍氢电池——纯电领域更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大也得低头,拳怕少壮啊,和比亚迪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台阶。比亚迪呢,也刚好看看这棵大树还有哪些好乘凉,以应对火星加持的特斯拉。至于这台阶是谁踩着谁,往上还是往下,全看缘分了。

气数已尽的话,诺基亚说亡就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22 18:23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