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谷歌TPU、亚马逊Trainium等定制芯片大军压境时,所有人都以为显卡之王要跌落神坛。但摩根士丹利一份238页的报告却抛出了反常识结论:英伟达今年砸下的160亿美元研发经费,足够让黄仁勋同时指挥三支王牌设计团队轮番作战,未来五年照样稳坐AI芯片铁王座!"
最近网络上最热闹的话题之一,莫过于各路科技巨头自研AI芯片能否动摇英伟达的统治地位。就在行业分析师们争论不休时,华尔街顶级投行摩根士丹利扔出一份重磅分析报告,用详实的数据证明:至少在2026年之前,黄仁勋的显卡帝国依旧固若金汤。
报告里有个数字让所有看客倒吸凉气——英伟达今年单是研发投入就高达160亿美元,这相当于每天烧掉4380万美元搞技术升级。靠着这笔天文数字的经费,他们能让三个顶尖设计团队接力研发,每个团队用18-24个月完成架构迭代,最终实现四年半完成一代产品进化的"时间折叠术"。相比之下,定制ASIC芯片的研发预算通常不足10亿美元,连英伟达的零头都够不上。
虽然定制芯片在价格上看似占优(比如亚马逊Trainium成本仅3000美元,而英伟达H100要卖到2万美元),但摩根士丹利指出这里藏着三个"隐形陷阱":首先ASIC集群必须使用昂贵的光纤互联技术,而英伟达72块GPU组成的NVLINK集群用铜缆就能搞定;其次在HBM存储芯片和CoWoS封装成本上,英伟达凭借全球最大采购量拿到超低价;最重要的是开发成本——用惯CUDA生态的程序员要是转投ASIC,软件适配的工时费分分钟吃掉硬件差价。
翻看2024年的成绩单更让人服气:商用GPU拿下90%市场份额,英伟达全年芯片收入980亿美元,把AMD的50亿和博通80亿ASIC收入甩出十条街。即便谷歌明年要把TPU采购量提升50%-100%,但亚马逊在加码Trainium的同时,采购英伟达产品的力度还要翻倍。报告预测今年下半年开始,商用GPU的增长势头会彻底甩开定制芯片。
不过报告也没把话说死,承认到2027年AI芯片市场可能变天——博通自家预测显示,届时谷歌、Meta、字节跳动的ASIC采购规模可能冲到600-900亿美元级别。但摩根士丹利泼了盆冷水:整个定制芯片市场规模到2027年顶天300亿,还不到现在资本市场预期的一半。
最后报告给投资者划重点:比起虚无缥缈的竞争威胁,英伟达眼前真正的风险其实是美国出口管制。但有意思的是,这个限制对博通等ASIC厂商同样致命。至于远期的危机?可能要等到2026年中期全球AI投资热潮降温才会显现——至少在未来18个月内,黄老板还能躺在显卡堆上数钱。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