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三亿美国人的社保号在黑市被明码标价,监管机构的雷霆之怒终于落下——这次轮到数据中间商体验'社会性死亡'。」
加州隐私保护局(CPPA)近日祭出重拳,向佛罗里达数据公司National Public Data追讨46,000美元罚金。这家被业界称为"数字二道贩子"的企业,因未在加州注册数据经纪资质,更因去年四月捅出史上最大隐私篓子,如今正面临多方围剿。
这场数字海啸始于2024年愚人节:黑客攻破数据库,盗走30亿条含社保号、住址等敏感信息的记录,相当于每个美国成年人被扒光八次信息马甲。尽管其中六成数据被证实有误,但泄露规模仍刷新年度纪录。更荒诞的是,这家公司直到东窗事发前七个月,才匆匆补交加州数据贩子经营许可。
"他们在玩火自焚。"CPPA执法官员透露,早在数据泄露前半年,监管机构就发现这家公司游离在合规红线之外。按加州新规,数据中间商每日违规成本可达200美元,但National Public Data硬是拖到九月才注册,完美错过1月31日的死线。
戏剧性转折出现在破产法庭:2024年11月,佛州法官驳回了该公司的破产保护申请,相当于撕毁了其"金蝉脱壳"的计划书。如今债权人摩拳擦掌,监管机构穷追不舍,母公司Jerico Pictures老板的手机恐怕已被律师函塞爆。
这起案件揭开了数据黑市的冰山一角:这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中间商,通过倒卖手机定位、购物记录等数字足迹年入千万。CPPA成立至今开出的六张罚单中,前五家都选择认怂和解,唯独这位佛州硬汉选择躺平——直到黑客帮他们做出选择。
眼下这46,000美元罚金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戏还在后头:2.7亿潜在受害者组成的集体诉讼军团,正在磨刀霍霍向佛州。有律师估算,若按每条泄露数据索赔100美元计算,赔偿金额将超过美国全年军费预算。这场数字时代的"大卫对战歌利亚",或许会重新定义数据经济的游戏规则。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