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442|回复: 0

[业界] 市场监管总局:五成降噪耳机不达标,存在损伤听力的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2 15: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2021-07-12 14:28

IT之家 7 月 12 日消息 如今降噪耳机是一个热门产品,优秀的降噪耳机能够隔绝外部的大部分噪音,带给用户一个安静的世界,但并非所有降噪耳机都能达到宣传标准,降噪能力不足还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听力损伤风险。
IT之家了解到,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种降噪耳机,一种是被动降噪,也就是通过耳塞或结构隔离外部噪音,另一种是主动降噪耳机,也就是通过芯片处理外部噪音,一般来说后者效果更加出色。
据央视新闻报道,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专门针对主动降噪耳机进行了风险监测,共涉及 47 家企业的 60 副耳机,其中 25 副是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35 副是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耳机价格区间在 199 元到 2950 元,其中国内品牌耳机 20 副,国外品牌的主动降噪耳机 40 副。因为目前国内的标准只针对通用耳机,因而风险监测当中参考了欧盟及军用的相关标准,对最大声压级、主动降噪量、综合降噪量等项目进行了检测。
据悉,当耳机的主动降噪量低于 10 分贝时,实际的降噪体验效果并不好。测试结果显示,所有 60 副耳机中主动降噪量低于 10 分贝的多达 30 副,其中部分产品只有降噪量只有 5 分贝,占比超过 10%,与其客服人员所宣称的降噪高达降低 20 分贝说法不符。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终将风险监测的耳机产品定为中等风险,认为风险监测中五成的降噪耳机降噪量不足,可能会使消费者在噪杂环境中调高音量,而噪声声压级过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听力损伤风险。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呼吁:企业要消除相关风险,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调校降噪算法,提升产品降噪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8-3 11:35 ,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