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这个那么久没有更新的系列,在新版论坛还有坛友在关注,所以我翻出我剩下的古董,继续更新这个系列。
由于老网站已经不再更新,所以为了方便坛友,我在这边将原来的设备贴回顾一下:
(中路由器回顾系列4)早期千兆无线路由——TPLink TL-WR1043ND拆析及救转刷机教程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1585811
(中古路由器回顾系列3)3G时代的HSPDA无线接入路由器——NetComm 3G9WB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1547995
(中古路由器回顾系列2)外观最喜欢的TP-Link641G+路由高清拆解及散热奇改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590873
(中古路由器回顾系列1)少见版本的TP-Link641G 108M路由高清拆解及升级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590229
文物级——中国第一代ADSL接入猫——中兴ADSL831拆解(不是ZXDSL831蓝猫)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1174249
朴素扎实——2001年的小众迷你铁壳交换机,惊叹的扎实做工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1177902
做工一流——拆析格林威尔GH1508楼道管理型交换机(家用无望)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1539092
用料做工极其上乘的汇聚层vlan交换机——瑞斯康达ISCOM1008EM拆解,成功改普通交换机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1544898
JGX-605入墙式面板AP拆解,东西还不赖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1154776
分割线
————————————————————————————————————————————————
正文开始,这是我到目前为止唯一一台拆毁的路由器,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外壳材质已经全部变脆,稍微撬动一下就粉碎了,所以照片只能将就看一下。
这是2001-2004年左右的Dlink经典家族外观设计,这一代的外观非常经典,全新机的外观在那个年代非常亮眼,银色和灰色加上海祖母蓝的搭配非常的协调。
我今天拆的型号是当时桌面级的最高型号,支持11M无线,LPT打印服务器。
整个路由器外壳分左右结构,左侧深灰色的外壳是从侧面嵌套上去的。
非常难拆,当时如果发生售后的话,基本也是属于一次性外壳。
正面的指示灯采用了一体透光材质,在外壳上用印刷标注,非常清晰。
背面的接口非常全面,两个无线天线接口,一个9针Console调试口,一个LPT打印口,一个WAN口,三个LAN口。
这一代的路由器结构集成度非常低,有点类似软路由的结构,每一个网口都是通过芯片扩展出来,所以并没有采用常见的1+4方案。
背面标签,信息量还是非常足的,标注了型号713P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拆毁了外壳终于露出了内部。
内部PCB全部被屏蔽罩包覆,用料非常的厚道。
塑料材质全部老化,螺丝孔位都碎了
将残破的上盖去掉,露出完整的屏蔽罩。
再松开两颗螺丝,终于露出了PCB的全貌
KS8995,这是一颗5口的PHY交换机芯片,用于网口扩展,这一芯片的方案如今已经看不到了。
LPT接口部分,采用了若干74LS244芯片作为数据缓冲器。
HIN208CB,这是一枚5V的RS232转换芯片,用于处理Console调试口的信号转换。
这里漏出了一片RTL8019芯片,这是当时电脑网卡上常见的以太网控制芯片。其传输速率只有10M。
路由器供电部分非常豪华,多级的差模和共模滤波及磁环、电容等。其电源净化品质如今的设备都难望其背。
无线部分,采用的是子模块方案。使用了一块PCMICA接口的无线网卡。
取出PCB后可以看到面板指示灯用了很精细的导光塑料,每一个光源都仔细的引导到位,和如今某TP连一个灯都有点舍不得的方案完全天差地别。
耦合交换机的方案,采用了那个年代不常见的贴片封装。
换个角度再看看供电部分,RT34063,DCDC转换芯片。
堪称军工品质的BNC接头。
取下天线延长线,这一枚无线网卡没有任何标示。
镀金的接口,合金的框架,在那个年代,品质无敌
切开一片导热胶,终于取下了PCMICA网卡。
这是一款叫Z-com公司出品的11M无线网卡,有意思的是,这个公司到现在还在,做车辆无线覆盖产品。
取下了网卡,路由器的核心部分终于展露出来。
这枚不起眼的RDC R8822,是整个路由器的核心。
这是一枚16位的RISC微处理器,CPU频率是40MHz
在网卡下面,还分布了其他很多的芯片
这里又有一枚74HC245总线收发器,和一枚74LS244数据缓冲器,用于处理PCMICA接口的数据转发。
从这个角度来看起来就清晰多了。
所有的面板指示灯,都是采用了塑壳包裹,确保了所有的指示灯位置一致
给古董芯片留个特写,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设备采用了4层PCB的设计,屏蔽等做的非常好
再换几个角度看看设备的全貌。
帖子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一直惦记我这个系列的坛友,也给了我继续更新的动力。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