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篇帖子计算了ML2420满载工作时的电感L和电流Ilp
这篇帖子计算一下电感磁芯选择和绕制参数,由于电感值会随加载电流及温度运行评率变化,前一篇中根据检验数据推导的50μH是满载电感值
1、磁环选择
一般功率电源选铁硅铝磁芯,具有损耗比其他磁材低,价格优势,铁硅铝也叫Sendust或Kool Mu。美磁、Micrometals一般根据LI²计算磁能选择合适磁芯,东睦科达没发现有明确计算公式
但根据电感设计的三原则,在最大直流工作点处,由于磁场强度增加导致磁导率降幅不应低于30%,同时,饱和电流一般定义为电感值相对初始值下降30%时对应的电流值,所以电感初值L0不应该超满载时电感L的30%,以防进入磁饱和区
因为进入磁饱和后,磁导率μ随磁场强度H曲线下降太快,导致电感迅速降低,无法控制电流,最终烧毁MOS管
根据美磁、Micrometals、东睦科达等的设计手册(方法都类似)
http://www.sendust.com/Magnetics_Powder_Core_Catalog.pdf
http://sendust.com/PC_L[1].pdf
https://www.kda.com.cn/design/details-design-examples-1341.html
根据上述几种不同厂商的磁芯,整理了一个计算表:
其中L=50μH是上篇中计算的满载电感值
Al是磁环电感系数(可以根据磁环磁导率推算)
le是磁路长度
b、c是磁导率下降系数-直流偏置拟合曲线,只跟磁材料有关,和磁环大小无关
N是未矫正磁导率的线圈匝数
Hdc是磁场强度(CGS标)
μ%是满载时初始磁导率百分数(<30%)
Nf是矫正后线圈匝数
ΔN%是矫正后线圈匝数增量百分比
L0是矫正后初始电感值
ΔL%是矫正后初始电感值增量百分比(<30%)
计算公式跟手册中一致,只不过在此对所有可能适合的磁环广撒网式算了一遍,如下图,其中标绿的项符合参数,标红的是虽然关键指标符合,但是匝数太多了,磁芯绕不下
从表格能看出规律:
决定磁能存储的主要还是尺寸
同样尺寸磁芯,磁导率越小,磁芯容纳磁能越强,因为磁能是存储在磁体微观间隙间的
同磁导率磁芯,尺寸大,线圈可以减少,线圈减少可以减少铜损,提高Q值,但线圈减少,电感值偏差会变大
从表格看出130、135、141系列磁环有点小,满载时磁导率掉的太多,接近30%磁饱和区了,导致的电感量变化也很大,说明磁导率已快出线性区进饱和区了
157、158、168三款磁环都得选低磁导率的μ26系列才行
虽然Micrometals的T130有低磁导率系列(T130-2、T130-14、T130-30),μ%和ΔL%符合要求,但是低磁导率导致线圈匝数太多了,有点难绕
昌兴、美磁与东睦科达尺寸、磁参数都相近,只有直流偏置拟合曲线略微差别
另外,根据官方质检材料里的拆机图,用Photoshop的“透视变换”矫正拍摄角度畸变后,与主板及其他元件尺寸比例计算了一下,磁环外径OD=40.9mm,符合KS157、KS158系列尺寸,由于KS158其他厂家无此尺寸磁环,由此推测,原厂设计为KS157-026A或其他厂商同型磁环
2、绕线参数
以磁芯KS157-026A为例,选用13 AWG规格漆包线双线并绕43匝,则线圈截面积=2×43×2.627mm²=226mm²,绕线因子=226/426.2=53%,稍微有点满可以接受,一般40%为佳。
磁环的选择也不是固定的,要具体根据工作点,纹波电流、工作频率、散热条件等选择(磁导率随温度先升后猛降)
另外,磁环生产过程中容许磁导率有±8%的偏差,上述只是标准计算,偏差就需要仪器测量矫正几圈了(原图大概45-46匝)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