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2-23 11:08 编辑
"我不得不向命运低头,收拾行李离开哈佛——如果当时犹豫了,微软可能永远不会诞生。" 比尔·盖茨近日接受采访时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勾勒出科技史上最传奇创业故事的原始脉络。这位连续二十余年蝉联世界首富的科技先驱,在最新出版的自传《源代码:我的起点》中,用近400页篇幅详述了微软从车库创业到3万亿美元市值的成长密码。
凌晨两点的西雅图街头,13岁少年蹬着自行车穿梭在空旷街道,车筐里装着写满编程公式的笔记本。这个持续数年的"夜行"习惯,源于盖茨家中当时没有电脑的窘境。他每周数次骑行20分钟前往市中心的计算机中心,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独自钻研代码,直到凌晨两点才披星戴月返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路人对深夜出现的孩子视若无睹,这种放任自流的环境反而成就了我。"盖茨在书中感慨道。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75年1月。当时正在哈佛读大二的盖茨,被室友保罗·艾伦用一本《大众电子》杂志拍醒——封面赫然印着"世界上首个可与商业机型抗衡的微型计算机套件Altair 8800"。这个由MITS公司研发的革命性产品,让两位年轻人意识到个人计算机时代已兵临城下。"就像眼睁睁看着时代列车即将驶离站台,我们连行李都来不及收拾就跳了上去。"盖茨向CNBC记者如此形容当时的紧迫感。
事实上,这对搭档当时对Altair 8800的了解仅限于杂志描述。他们致电MITS公司虚称已开发出适配该机型的BASIC语言程序,在真正拿到机器前争分夺秒完成了编程。这场豪赌最终为微软赢得首个商业合同,也促使盖茨在入学哈佛仅三个学期后毅然退学。他在自传中坦言:"如果选择完成学业,我们可能会错过改写计算机历史的黄金窗口。"
鲜为人知的是,盖茨的编程启蒙始于西雅图计算机中心公司的"童工"经历。作为交换免费上机时间的条件,这位中学生需要帮企业排查软件漏洞和清除病毒。这段经历不仅磨练出他识别代码错误的"火眼金睛",更培养了对计算机系统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正是这些青少年时期积累的实战经验,为后来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发埋下了技术基因。
时移世易,如今微软与苹果、英伟达在3万亿美元市值关口展开拉锯战。尽管去年8月因合作伙伴CrowdStrike的更新失误导致全球850万台Windows设备蓝屏死机,但这家科技巨头仍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加码。当被问及对当下创业者的建议时,69岁的盖茨在自传结尾写道:"真正的机遇往往伪装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键在于能否在众人察觉前抓住那转瞬即逝的灵光。"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