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55|回复: 12

[旅行] 可能是最寒酸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北苑贡茶遗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5 06: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不长叶子的树 于 2019-10-5 09:05 编辑

可能是最“寒酸”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找了几位村民问路,顶着日头,走了半小时多的山路,终于见到了这块传说中的大石头,他已经在这山坳里静静的躺了近千年。但他竟然是日本茶道的发祥地,也是宋代的皇家贡茶御焙遗址,还是台湾冻顶乌龙祖籍地。我还能说什么呢,何以解忧,唯有常饮。


北苑御焙遗址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市区东北15公里东峰镇内,属北宋遗址。北苑御焙茶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王龙启元年(933年),列为皇家御茶园,持续上贡时间长达458年。因该园地处闽都北部,故称“北苑”。 历史上有“北苑贡茶名冠天下”之誉。经1995年1月和11月两次发掘,揭露共50多个遗迹单位,成为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官办茶叶衙署遗址,并发现近二万平方的宋元时期文化堆积层。 证实焙前当地村民所称的“龙井”即是御泉井。2006年5月该遗址被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口有一颗310年树龄的大樟树,旁边庙宇里供奉的应该是吕洞宾


沿着泥巴路向前




咨询了当地村民,这块泥洼地就是“龙井”,即石刻所载的“前引二泉曰龙凤池”的御泉井。90年代曾经发掘考古过,现已被植被覆盖,完全看不出痕迹,但是两边山泉还依旧在此交汇,让人遥想


热心人阿利制作的石碑指路牌


苍耳,农村的小伙伴都不陌生,儿时的玩具




路边许多这样的野花


继续沿着山路向上,向山里进发


看到对面的茶山,想象一下,1千年前这里就是茶山



柳暗花明,终于见到了这处山坳




摘一片茶叶,这是东方的神奇饮品



几十年前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林屋晴三先生出资修建的北苑茶事摩崖石刻保护亭

亭子上有保护网,好像还有个鸟窝




北苑御茶园“凿字岩”摩岩石刻在城东东峰焙前村附近的“林垅”小坡之上,岩高约3米,长约4米,宽约2.5米,岩石下面刻有楷书八十字,每字约20×30厘米,为北苑茶园纪事文;左侧面刻有七十余字,每字约10×15厘米,因长期受风雨冲蚀,渐已风化,字迹模栅,难以辨认完整内容。其正面楷书石刻为:“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风,上柬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之十二焙。有署暨亭榭,中曰口堂,堂后坎泉。前引二泉曰龙凤池。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根据石刻落款,庆历戊子仲春朔,已明确表明石刻为宋仁宗赵祯庆历八年(1048年)之作,即北苑御茶园最盛之时所刻。记载了北苑的地理位置,御焙年代,官焙作坊名称及北苑行衙官署等有关史料。其侧面阴刻南宋嘉定年间游记一则,隶书,多已漫漶不清,该石刻是北苑唯一现存极珍贵的历史遗迹。“凿字岩”石刻为考查北苑贡茶(龙凤团茶)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






侧面刻的南宋嘉定年间游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19-10-5 08: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珍贵的历史遗迹,没有好好进行商业开发,有点可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5 08: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好玩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5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利2018年是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5 09: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进行商业开发,不然整个茶场就废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9: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ch104517745 发表于 2019-10-5 08:41
没什么好玩的啊。

要说玩的话,确实不好玩,爬山陶冶心情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9: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hongo 发表于 2019-10-5 08:59
阿利2018年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有位叫阿利的热心人在2018年安置的指路石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5 09: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长叶子的树 发表于 2019-10-5 09:06
要说玩的话,确实不好玩,爬山陶冶心情不错。

兔子国。好玩的,都收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09: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苑御焙凿字岩摩崖石刻的十大谜团

国饮北苑茶十问 国宝凿字岩十解
  赖少波

在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裴(焙)桥村焙前自然村的林垅山坡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刻有许多文字,当地人称之为“凿字岩”,她就是历经千年风雨保留至今的“国宝”文物——北苑御焙遗址摩崖石刻。
北苑“凿字岩”摩崖石刻的正面从右至左竖行排列,分8行,每行10字,共80字,每字高24厘米、宽24厘米,阴刻楷书。原文是:
庆御御十西御惟建
历泉茶二幽焙北州
戊前堂焙湖岁苑东
子引后有南贡太凤
仲二坎署新龙平皇
春泉泉暨会凤兴山
朔曰甘亭北上国厥
柯龙宇榭溪东初植
適凤之中属东始宜
记池曰曰三宫为茶
北苑“凿字岩”摩崖石刻正面文字上面原本没有标点,后人为了方便阅读,就为文字加上了标点。原文的大意是:建州东面的凤凰山,最适宜花大力气种茶的地方就是北苑。北苑御茶园在太平兴国初,被指定为御焙,生产龙凤茶专供皇家饮用。御焙包括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共有三十二家官焙。园内建有漕司衙署及不少的亭榭楼阁,其中有一间贵宾接待室,叫御茶堂;后面有一泓清泉,泉水清澈、甘甜,叫做御泉;御泉前面有两股泉水汇成两个池塘,分别叫龙池、凤池。公元1048年农历二月初一(公历3月17日)柯适记。

北苑御焙遗址,在2006年被国*院正式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北苑“凿字岩”摩崖石刻,更成为研究宋代建州北苑茶事最翔实、最有力的实物佐证和史料纪事。下面,笔者拟从御焙的地理方位、栽培条件、鼎盛年代、茶焙属性、四至范围、龙焙数目、建筑格局、御焙用水、立碑时间、凿字主官等十个方面作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专题解读。

一、地理方位——关键词:建州东、凤皇山、北苑

北苑“凿字岩”摩崖石刻首题御焙地理方位有三个关键词:建州东、凤皇山、北苑。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州治仍设在建安(今建瓯)。建州下辖建安、建阳、绥城、将乐、唐兴、闽县以及邵武等七个县。唐朝,在福建境内先后设立了五个大州,他们分别是:建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设;漳州-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年设;又作武后垂拱二年,686年设;泉州-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设;福州-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设;汀州-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设;又作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而建州是唐朝在闽疆设置的五大州中面积最大、时间最早的一个州。
凤凰山在建州的州治驻地建安县(今建瓯市)的东面约三十里处,因山“如翔凤下饮之状”而得名。《福建通志》(名胜志•建安县)载:“凤皇[凰]山在东者曰铜场峰”。宋丘荷《北苑御泉亭记》记:“先是乡老传,其山形谓若张翼飞者,故名之曰凤凰山。山麓有泉,直凤之口,即以其山名名之”。石刻所记的凤凰山即“凿字岩”所处位置的磨仔岩山冈(旧称凤凰山)。更准确地说,今茶神庙所在的东溪右岸(西岸)那座山叫“凤山”,为雄。今北苑御焙遗址所在的东溪左岸(东岸)那座山叫“凰山”,为雌。两山隔溪相望,合称“凤凰山”。
民国《建瓯县志》载:“闽龙启元年(933),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悉数献给闽王王延钧,闽王王延钧将其列为皇家御茶园,因该园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

二、栽培条件——关键词:厥植宜茶惟北苑

建瓯素有“绿海金瓯”之美誉,因其境内丘陵起伏,土地膏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古至今一直是一个自然生态特别优越的环境,森林覆盖率在80%左右,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绿都”。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宜各种植物生长,当然也特别适宜种茶。
宋代宋子安著《东溪试茶录》载“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自北苑凤山南直苦竹园头东南……皆高远先阳处,岁发常早,芽极肥乳……高土决地,茶味甲于诸焙。”这段话指出,北苑凤凰山一带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是茶树生长最理想的环境。
关于栽培条件,北苑摩崖石刻特别用了7个关键字“厥植宜茶惟北苑”。厥即花大力气,宜即适宜,惟即独一无二、独占鳌头。全句的意思就是:“北苑是最适宜花大力气种植茶叶的地方啊!”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更是非常明确指出:“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茶之全,唯北苑、壑源之品兼之。”丁谓则说得也一样明白:“(建瓯北苑)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峰绝崦,而冈阜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建安茶品,甲于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南宋赵汝砺《北苑别录》的序中同样写道“建安之东三十里,有山曰凤凰,其下直北苑,旁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
可见,建瓯东峰一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就了北苑御茶又好又早、无与伦比的非凡品质。难怪在今国宝级文物“北苑御焙摩崖石刻”上,宋代督造北苑御茶的首席执行官柯适,早已为世人镌刻下了“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的千古定论。

三、鼎盛年代——关键词:太平兴国初(976-977年)

太平兴国二年(977)大宋朝廷罢浙江长兴顾渚(湖州、常州接壤的长兴、宜兴边境)一带的阳羡茶,将贡焙正式由阳羡改置建州北苑。在北苑置龙焙,设漕司官署,并不断遣重臣到北苑督造贡茶。从而使得北苑成为中国唯一生产加工专供帝王享用的龙焙之所和皇家御茶园。祝穆《方與胜览》记:“南唐保大年间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钱臈’,茶之贡自此始,遂罢阳羡茶贡……国朝太平兴国二年始置龙焙造龙凤茶”。胡仔《苕溪漁隐丛谈》记载:“建安北苑茶,始于太宗朝,太平兴国二年遣使造之,取像于龙凤,以别庶饮,由此入贡”。
其实,早在唐末北苑已为闽国的御茶园。唐末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建州张廷晖将凤凰山一带方圆三十里的茶园献给闽王王延钧。闽王王延钧学阳羡把凤凰山办成闽国的御茶园,并派遣财政大臣潘承佑到北苑主茶事,靠着朝廷的支持,建溪流域尤其北苑茶区的茶业迅速发展。在之后的458年间,历代朝廷都在北苑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打造升级版,不断升格重建“北苑龙焙”,并遣重臣督造御茶,由此北苑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御茶园。
而摩崖石刻所记御焙年代始于“太平兴国初”,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古代史官“只认当朝,不认前朝”的潜规则有关。不过,虽然北苑早在唐末五代即为御茶园,但真正造龙凤团茶是从宋代开始。北宋咸平初(公元998年),丁谓在建州任福建转运使,主司北苑茶事,开创了团饼茶的采制新工艺,始制大龙凤团茶,专供皇帝御饮。
随着丁谓的《北苑茶录》诞生,北苑御茶很快就名甲天下。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蔡襄在龙凤团茶的制作上也是不遗余力。他创制了小龙凤团茶,欧阳修感叹:这小龙凤团茶,其品绝精,每二十饼重一斤,每饼值金二两。然而,黄金可求,而这小龙团是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的御茶!蔡襄为小龙凤团茶所著的《茶录》一书,是一部继陆羽《茶经》之后,最著名的茶学专著,它的论述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宋代艺术化的茶饮奠定了理论基础。北苑御焙的龙团凤饼,起于丁谓,成于蔡襄。两人在中国御茶史上被称为“前丁后蔡”。北宋宣和初(公元1119年),郑可简别出心裁,精选银丝水芽,创制了“龙园胜雪”,其精致度、奢侈度堪称极品。至此,龙凤团茶的制作达到登峰造极。

四、茶焙属性——关键词:凤皇山、御焙、龙凤上、御泉、龙凤池

北苑茶焙是专供皇家享用的御茶园。摩崖石刻短短80字中5次提到“龙凤”“御”等帝王专属的霸气字眼,而且把“凤凰山”故意写成“凤皇山”,极尽彰显皇家独享的尊贵地位。
北苑茶焙,是由朝廷直接派官员督造,所产茶品专供皇家御用的制茶作坊。它有别于私焙,私焙是指由地方官府及私营业主经营的制作贡茶的作坊。北苑茶焙从唐末五代至明朝,历经六朝42位皇帝,历时458年,一直都被皇帝列为私家享用的御茶园。宋太宗赵匡义为了“取象于龙凤,以别庶饮”,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北苑设“御焙”,派遣官员来建安北苑专门监制北苑御茶,并特置龙凤模。
北苑御茶不像平常的贡品,需层层进贡,而是直接送到皇帝手上。每年惊蛰(大约3月4日到7日)前开始采造,不到十天,北苑御茶就造成。仲春(大约在3月15日前后)就快马加鞭送到京城,面呈皇上了。欧阳修在《尝新茶面圣谕》诗中叹道:“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

五、四至范围——关键词: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

北苑茶焙在鼎盛时期,仅官焙内外园面积就不少于一百平方公里,部分茶焙甚至分布于当时的剑南(即今南平市的延平区),即使在接近衰亡时方圆也达200里至300里,茶焙的范围如此之大,诚属天下一绝。
那么,北苑的四至范围到底有多广呢?“东东宫”,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序记:“东至东宫百里而遥。姬名有三十六,东宫其一也,过洄溪,逾东宫则仅能成饼耳”。东宫位于北苑之东,为北苑三十二焙之东山十四焙中的第九焙,有专家推测大约在今政和县的东平镇一带。“西幽湖”(应为北幽湖)。据福建省博物馆原副馆长王振鏞《宋元建安北苑茶焙遗迹考》(《福建文博》1999年第一期)载:“幽湖”在今建阳南部的小湖一带。在这里,柯适把方位记错了,“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应为“西溪南新会北幽湖”。前人在记述建州地理山川时常发生类似的错误。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九条中说:“茶之精者,乃在北苑。自有一溪,南流至寓沙溪城下,方与西来武夷溪水合流,东去剑浦”。这里把‘西流’误为‘南流’,‘北来’误为‘西来’,‘南去’误为‘东去’”。“南新会”,新会即今建瓯市东峰镇东溪口村至小桥镇北部的上屯村一带。何乔远《闽书》卷十二记:“新会即明代建安昼绣乡将相里”。嘉靖《建宁府志》记:“将相里:在县东南五十里,旧名新会,宋时以郑枢密谢节度二公之居在焉改今名”。“北溪”(为今建瓯之西溪。见西幽湖读解),“西溪”即宋时流经建安县城附近(由建阳的南浦溪、崇阳溪汇合流经建瓯的溪流)的一段溪流,也就是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说“北苑西距建安之洄溪二十里而近”之洄溪。
纵观古今,有明确记载称为御茶的就是唐代中后期的顾渚紫笋及建安的北苑御茶,但从种植规模上看,北苑要大于顾渚。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上说顾渚山紫笋茶采制最多时“役工三万,累月方毕”。按宋子安《东溪试茶录》等专著的记述,极盛时期的北苑御茶园“官私之焙,千三百三十有六”,仅官焙内外园面积就不少于一百平方公里,部分茶焙甚至分布于当时的剑南(今南平市的延平区)。 每到采制季节,便征召建宁府六县丁夫上山采制,多则七八万人,少则五六万人。与浙江顾渚相比,征派的徭役之众,规模之巨,令人咋舌。

六、龙焙数目——关键词:属三十二焙

关于北苑官焙的数量有说38焙的,有说32焙的,还有说是36焙。那么北苑官焙到底有多少呢?
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的总叙焙名里这样写道:“北苑诸焙,或还民间,或隶北苑,前书未尽,今始终其事。旧记:建安郡官焙三十有八自南唐岁率六县民采造,大为民间所苦。我宋建隆(960年)以来,环北苑近焙岁取上供,外焙俱还民间,而裁税之。至道中(995—997年),始分游坑、临江、汾(fén )常、西蒙州、西小丰、大熟六焙隶剑南(今南平),又免五县茶民(徭役),专以建安(今建瓯)一县民力裁足之。庆历中(1041—1048年),取苏口、曾坑、石坑、重院,还属北苑焉。又丁氏(即丁谓)旧录云:官私之焙千三百三十有六,而独记官焙三十二:东山之焙十有四(北苑龙焙、乳桔内焙、乳桔外焙、重院、壑岭、渭源、范源、苏口、东宫、石坑、连溪、香口、火梨、开山),南溪之焙十有二(下瞿qú 、蒙州东、汾东、南溪、斯源、小香、际会、谢坑、沙龙、南乡、中瞿、黄熟),西溪之焙四(慈善西、慈善东、慈惠、船坑),北山之焙二(慈善、丰乐)。”
在各种史料中关于北苑官焙的数量存在38焙、36焙、32焙这三种说法。但从历史演变进行甑别与考证,确切地说,北苑官焙最初应为38焙,后逐步核减到36焙,最后裁减确定为32焙。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里也清楚的说明,北苑官焙最早有38焙,后又减到36焙,而到丁谓漕闽时定为32焙。这些官焙分别分布在建州所辖的建安、建阳、政和等县中,其地域之广,规模之大。三十二焙又以北苑龙焙为核心。
《嘉靖建宁府志》也记载:宋代北苑官焙有三十二所,小焙数十所,分内园外园,内园三十六焙所产的茶品是专供“玉食”的,外园三十八焙的茶品是采制来赏赐大臣的。志书记载北苑所辖三十二官焙,大部分分布在今福建建瓯市境内,部分分别分布在建阳市和政和县境内。东山之十四焙,主要分布在今建瓯市东峰镇的裴桥村焙前自然村为中心的周边行政村和小桥镇的北部;南溪之十二焙,分布在今建瓯市南雅镇西南部;西溪之四焙和北山之二焙,分别分布在今建瓯市北部的吉阳、徐墩、丰乐至建阳的小湖一带。

七、建筑格局——关键词:有署暨亭榭、中曰御茶堂

北苑御茶园名冠天下458年,谱写中国茶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北苑鼎盛时期,凤凰山一带修建过不少亭台楼阁和官家宅院。
据史料记载:这些建筑全部按皇家的仪制,背倚凤山,面临东溪,自北向南一字布局九重建筑:首先是迎宾的门楼“清风门”和北苑御茶园的官署漕司行衙,这是北苑御焙的办公中心区。往南是贵宾接待室御茶堂、为“喊之则出,造毕则竭”的御泉而建的御泉亭和御茶院,这是北苑御茶的生产加工和存储区。在御泉亭的东面建有喊山台,西面是龙凤池,池中一座红云岛遍植海棠和榉柳,海棠蕊叶皆红,在朝阳的映照下,格外灿烂,宛如朵朵红云飘浮其中,故名“红云岛”。再往南分别是望京楼、星辉馆、凤凰阁和乘凤堂,北苑摩崖石刻就在乘凤堂旁边。望京楼是护卫保安的驻地,星辉馆是北苑御焙精英们的技术研发中心,凤凰楼是督茶官家眷的住所、乘风堂则是休闲的后花园。从望京楼到乘风堂可以说是北苑茶焙的“后勤区”。

此外,园内还有御泉园刻、北苑五咏碑、御泉亭碑等等。这些建筑与青翠的山峦、广褒的茶园以及天然成趣的凤冠岩交相晖映,景致犹如人间仙境。再加上北苑地位特殊,千百年来,一直是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向往的一方圣地。
宋代,蔡襄在《北苑》一诗中极意写道:“苍山走千里,斗落分两臂。灵泉出地清,嘉卉得天味。”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更将北苑,描绘得气势磅礴:“隄首七闽,山川特异,峻极回环,势绝如瓯,会建之上,群峰益秀。”如果说,这是对北苑景观描写的千载绝笔,那么,宋徽宗的“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则把北苑的神韵,呼之而出,这可称得上是北苑风韵绝俗的万古箴言了。
试想,在方圆几十里的山坡上,一片碧绿的茶园连绵起伏,郁郁葱葱。此山,北高南低、南窄北阔,正南端直抵东溪,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飞舞下落到溪旁饮水。山的前端有一块大约十米高的岩石,突兀而起,形状酷似凤冠,岩下一湾水塘,叫“凤凰池”。旁边还有“凤翼厢”、“凤咮潭”等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点缀在青山碧水之间。每逢晨雾朝霞和日落余晖之际,登高远眺,红云岛上美不胜收。宽广的东溪,以其蜿蜒曲折之姿,浩荡翻卷之势,由东北奔腾而来,玉带般将凤凰山缠绵环绕,又向西南的建溪呼啸而去。无论春夏秋冬、晨曦暮霭,奔腾的流水,泛发着洁白的云雾,柔指般轻轻将凤凰山抚摸、洗浴,让整座山体,愈发娇翠欲滴,此情此景不禁令人遐想万分。

八、御焙用水——关键词:御泉、龙凤池

据明代何乔远的《闽书》也记载:“御泉,一名凤凰泉,一名龙焙泉。宋上供茶取此。深仅二尺许,有暗渠通溪,泉日夜从渠出。而旧志谓,喊之则出,造毕则竭。盖神异其说,以表茶美矣。”
上述这段话,用今天 的大白话,意思就是说:北苑的御泉,有人叫她凤凰泉,也有人叫她龙焙泉。在宋代,制御茶的水,都是从这眼泉汲取的。这眼泉,水深只有二尺左右,泉底有暗道通到东溪,泉水日夜不停地冒出。旧志上记载此泉水到了要制茶的时节,大声一喊,泉水就应声流出;等茶制完了,泉水也正好停了,因为泉水这么神奇,所以制造出来的茶,品质出奇的好。
北宋曾担任过建州茶务的丘荷在《北苑御泉亭记》里是这样记载的:当地的老者相传,这里有座山,形状很像展翅高飞的凤凰,因此就叫做凤凰山。在凤凰山上有一口清泉,就叫凤凰泉。在建州生产茶叶的地方数以百计,其中以凤凰山出产的茶叶最早、最好,常常比其它地方早一个多月。这凤凰山左右有许多山涧,只有凤凰泉的水质特别清洌甘甜,用这泉水制茶,品质特好,因此朝廷派来监管制茶的官员,就出了告示,把它定为北苑御茶制茶的专用泉水。到了太平兴国年间,凤凰泉更名龙凤泉。说也奇怪,这龙凤泉的水并不多,但在制茶时节,即使一天舀了一百多桶水,泉里的水也不见减少,还像平时一样多。可是,每当制茶结束,监茶官封焙完工后,龙凤泉的水就歇息了。
两份史料,都一样真实记录了历史上北苑御焙的用水水源——御泉与龙凤池像神话般的神奇往事!

九、立碑时间——关键词:庆历戊子仲春朔

庆历戊子年为公元1048年,庆历戊子仲春朔,即庆历八年(1048年)农历二月初一,公历3月17日。庆历为北宋仁宗赵桢皇帝当朝第六个年号,时值北苑御茶鼎盛时期。
北宋咸平初(998年),丁谓在建州任福建转运使时,主司北苑茶事,开创了团饼茶的采制新工艺,研制了大龙凤团茶。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蔡襄担纲福建路转运使期间,在龙凤团茶的制作上精益求精、不遗余力。他在大龙凤轩茶基础上又创制了小龙凤团茶。欧阳修感叹:这小龙凤团茶,其品绝精,每二十饼重一斤,每饼值金二两。然而,黄金可求,而这小龙团是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的御茶!蔡襄也因而成为中国茶史上小龙凤团茶制作的第一人。
蔡襄创制的小龙凤团茶与丁谓创制的大龙凤团茶,促进了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龙团凤饼,起于丁谓,成于蔡襄。两人在中国御茶史上被称为“前丁后蔡”。而这块凿字岩正是立于“前丁后蔡”的特别辉煌的黄金时期。

十、凿字撰记——关键词:柯适记

宋代志书《建安志》记:“太平兴国二年,始置龙焙,造龙凤茶,漕臣柯适为之记。”柯适(生卒年不详),北宋庆历初(1041年)担任福建路运使,主管北苑茶事,为北苑凿字岩作记,盛载北苑龙焙盛事,并撰有《宋乘风堂记》,是北苑御焙的功勋之臣。
柯适掌管北苑茶事的北宋庆历年间,正好处在“前丁(谓)后蔡(襄)”最鼎盛的黄金时期,可谓适逢北苑龙凤团茶不断走向一波又一波辉煌的上升之际。正是基于这个时代背景,身为北苑茶事的一位当家人和掌门人,柯适才会成为这段龙焙盛世的亲经者和见证人。
据考证,这座凿字岩,为柯适文,由时任福建路转运使、大书法蔡襄亲笔所书所建。它历经近千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北苑御茶园的兴盛与衰亡,是北苑御茶辉煌灿烂历史的铁证,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1996年5月,日本茶道专家、原东京博物馆副馆长林屋晴三先生捐资200万日元,建亭予以保护。2006年6月,“北苑御焙遗址”被国*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一直以来,包括笔者本人,我们大家都误以为北苑御焙的凿字岩摩崖石刻,是柯适所建所为。其实,这是一个很大误解!我们都被摩崖石刻落款柯适记给迷惑了!
北苑御焙凿字岩摩崖石刻的真正主人,不是柯适,应当是——蔡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先来排除柯适。根据《闽书》关于福建路转运使的记载,在庆历年间(1041-1048年)的八年间,历任的福建路转运使共有七位,按先后顺序是:柯适、张徙华、王建中、安积、高易简、邰稀、蔡襄。柯适是首任,蔡襄是末任。到了庆历戊子仲春朔,即庆历八年农历二月初一,公元1048年3月17日,此时柯适已经不在任上,在任的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蔡襄!
关于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的说法,在相关文献资料上有多种版本。有说是庆历四年的、有说是庆历五年的、有说是庆历六年的、有说是庆历七年的。根据《蔡襄年谱》的记载:庆历三年至四年,蔡襄擢任秘书丞集贤校理,知谏院;庆历五年正月至庆历六年,授右正言直史馆,知福州;庆历七年春,授福建路转运使;庆历八年十一月,蔡襄父亲去世,为父丁忧而离职返回老家。

综合分析《闽书》和《蔡襄年谱》提供的史实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客观正确的判断:庆历七年春到庆历八年春,蔡襄正好在福建路转运使任上!北苑御焙凿字岩摩崖石刻为蔡襄所建所为!摩崖石刻上面80个字的碑记碑文,是蔡襄请前任福建路转运使柯适所撰;而碑文的书法,经书法界人士比对,为蔡襄亲笔所书!至此,北苑御焙凿字岩摩崖石刻的十大谜团,可以真相大白,昭然于世了!


打赏

参与人数 1家元 +20 收起 理由
yzs8414 + 20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6 1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瓯人表示没有去过,也没有听过。只知道北苑茶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7 20: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涨见识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8 17: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一块石头   干脆搬到某个民俗博物馆去收藏起来比较好    单一块石头也没旅游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8 17: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在茶山灌木丛里发现一美女: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4-4-26 01:31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3 smzj.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