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志佳
来源:钛媒体(ID:taimeiti)
钛媒体 App 独家获悉,Arm 已经表态,并未放弃中国合资公司的业务。当完成对 Arm 的收购交割后,英伟达将拥有 Arm 在其合资公司安谋中国的股份。依此推断,英伟达将替代 Arm 进入安谋中国董事会,行使相关合法义务。
在经历长达三个月的传言、绯闻和否定后,英伟达终究官宣了对 Arm 的收购意向。
北京时间 9 月 14 日早晨,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宣布,将斥资 400 亿美元从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 Corp)处收购全球最大半导体 IP 公司 Arm,以此来打造 AI 时代的世界顶级计算公司。
四年前,软银以 32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Arm,并让该公司从纽交所退市。而眼下这笔交易更加错综复杂。
根据已获得英伟达、软银和 Arm 董事会批准的交易条款,英伟达将向软银集团支付价值 215 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以及 120 亿美元现金,其中包括签约时即刻支付的 20 亿美元。同时,有 50 亿美元现金或股票将视 Arm 未来的业绩表现。预计交易完成后,愿景基金将持有低于 10%(约 6.7%~8.1%)的英伟达股权。此外,英伟达还将向 Arm 员工发行 15 亿美元的股本。
英伟达在声明中表示,收购完成之后,Arm 将会继续维持之前的商业模式,即继续其开放许可授权的商业模式,同时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将继续保留 Arm 的名称和强大的品牌形象,并扩张其英国总部,Arm 的知识产权将继续在英国注册。而 Arm 的合作伙伴还将同时受益于两家公司的产品,包括英伟达的众多创新产品。
半导体产业中的两大巨头,加上巨大的交易金额,让这桩收购案备受关注,堪称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世纪收购”。
英伟达能解决 Arm 中国的“换帅门”吗?
此项交易尚须获得中国、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批准,预计监管审批可能需要长达 18 个月的时间。摆在英伟达面前的挑战还有很多。
比如本次收购确认剔除了 Arm 公司旗下的 IoT 服务,未来该何去何从;还有 Arm 自身与旗下合资公司 Arm 中国之间的纠纷最终如何解决等,都成为本次世纪收购案中的重要谜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 Arm 全球最为重要、占总营收 27% 的市场之一,Arm 中国区业务的未来发展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2019 年,Arm 合资公司安谋中国营收年增长近 50%,占 Arm 全球 IP 业务的 27% 和营收增长的 100%。
但 Arm 此前与其合资企业安谋(科技)中国爆发了“换帅门”风波。这一风波持续数月尚未有定论,这给 Arm 与英伟达之间的交易增添了一层“阴霾”。
在英伟达官宣的新闻稿中,Arm 与其合资企业安谋(科技)中国 CEO 吴雄昂(Allen Wu)之间“换帅”纠纷的最终结果并未披露。
钛媒体 App 独家获悉,Arm 已经表态,并未放弃中国合资公司的业务。当完成对 Arm 的收购交割后,英伟达将拥有 Arm 在其合资公司安谋中国的股份。依此推断,英伟达将替代 Arm 进入安谋中国董事会,行使相关合法义务。
Arm 公司首席执行官西蒙·塞加斯(Simon Segars)今天也公开表示,他们将有办法解决中国合资企业的管理问题,情况在“掌控之中”。
此前,《金融时报》援引接近吴雄昂方面的消息人士表示,收购完成后,他仍是 Arm 中国的首席执行官,但这一信息未得到吴雄昂方面的证实。
但据自媒体“芯智讯”消息称,尽管 Arm 公司已经 3 个月没有收到安谋中国的销售收入分成,但双方有可能在月末达成和解,吴雄昂可能最终于本月内离开 Arm 中国。
就此,钛媒体向 Arm 方面发去询问,得到的回应是,"双方的会谈仍持续进行中,我们相信很快就能有解决方案。"
对于吴本人的去留以及中国区未来负责人的信息,Arm 方面三缄其口,并未正面回应钛媒体 App,依旧成谜。
尽管 Arm 总部与合资公司之间的矛盾一直僵持不下,但是,Arm 在中国区的业务依旧成为销售主力军,亦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接下来,英伟达或将面临中国、美国、欧盟和英国的审查批准,收购事宜依旧存在不确定因素。
分析师:或对国产芯片造成不利影响
实际上,在英伟达收购 Arm 完成后,不仅会对 Arm 本身业务有冲击,丢失了中国大客户;另一方面也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有巨大冲击,半导体产业圈更大的忧虑在于国产芯片未来的发展。
如果英伟达完成对 Arm 的收购交割,这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公司,必然会被纳入美国的管辖范围。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可能要从最坏的打算来看待这个问题。
东吴证券计算机团队发布研报指出,英伟达收购 Arm 会导致美国对中国芯片行业限制能力提升。此前国内海思、飞腾等均获得 Arm 的 V8 指令集永久授权,并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 CPU。如果英伟达成功收购 Arm,Arm 可能会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中国厂商能否继续获得升级版的指令集授权存在较大变数。
西证国际证券则一针见血的指出,若收购成功,Arm 从中立方成为美资企业,将会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法规的约束。同时,美国在对中国的科技战中增加了工具,短期对中国软件企业存在负面影响。
2019 年 5 月,在美国对华为实施进口管制后,BBC 报道称 Arm 将暂停与华为的合作。尽管后来 Arm IP 事业部总裁 Rene Haas 澄清,华为和海思是 Arm 长期的合作伙伴,不论是之前的 V8 架构还是后续架构,都是基于英国的技术,Arm 与华为和海思的合作,不会受到形势的影响。
但这件“暂停”事件是否会重演,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业内人士曾表示,此前美国对华为等多家中国公司做出一系列“清单”限制,使得台积电、联发科等企业无法代工华为海思等中国芯片公司设计的芯片产品。而如果未来 Arm 被美国公司收购后受约束,这将使得中国半导体领域企业不得不寻找 Arm 的替代品,这会对 Arm 的业务构成影响。
市场研究机构 The Linley Group 的分析师 Mike Demler 表示,这场收购可能会导致人心叛离,越来越多 Arm 的客户可能会转投 RISV-V 阵营。
Arm 的联合创始人 Hermann Hauser 博士直言,这场收购将损害 Arm 必须满足众多不同公司和供应商需求的中立性和能力。他表示,软银并非一家芯片公司,其保留了 ARM 的中立性,如果 Arm 成为英伟达的一部分,则大多数被许可方都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因此当然会寻找 Arm 的替代产品。
“允许英伟达收购 Arm 将是一场灾难。”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