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0|回复: 3

[人物] 联想杨元庆:数字化时代5G将成为新技术架构的牵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3 15: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联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杨元庆

  新浪科技讯 11月23日上午消息,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于11月23-24日在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23日的“数字经济与科技抗疫”主论坛上,联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发表演讲时表示,数字化时代,5G技术将成为新技术架构的牵引。
  杨元庆表示,5G带动物联网的发展,促使更多终端接入,而“端”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正在和信息化时代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汇合,成为智能化时代的新油井,必需的要素之一。其次,5G带动云计算、云服务发展。路宽了才能容纳更多的车,所以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等将会更加丰富。(舒宁)
  以下为杨元庆演讲全文:
  尊敬的庄荣文主任、袁家军书记、郑栅洁省长,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这是我第五次来乌镇参加互联网大会,非常喜欢来这里体会江南水乡的旖旎,感受数字赋能的壮丽。
  2020年注定将载入史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疫情的双重叠加,如何克服挑战,穿越逆境,这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难题。而此时此刻,大家共同的认知是,科技,是我们可以和必须依赖的力量。
  今天,面对屏幕跟家人沟通、与同事开会、向医生问诊已经成为“新常态”。而人类社会正在推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智能化变革,更助力“新常态”迸发出无比精彩的创造力——新技术纷至沓来,新业态层出不穷,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但就像数字化时代形成了“终端-服务器-软件应用”架构那样,此时此刻,智能化时代需要搭建怎样的技术架构呢?哪一种前导型技术又将成为新技术架构的牵引呢?毫无疑问,5G技术堪当此任。
  首先,5G带动物联网的发展,促使更多终端接入,而“端”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正在和信息化时代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汇合,成为智能化时代的新油井,必需的要素之一。
  其次,5G带动云计算、云服务发展。路宽了才能容纳更多的车,所以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等将会更加丰富。
  5G还会带动边缘计算的应用。数以百亿计的物联终端和智能物联应用要求计算力下沉,边缘计算应运而生。
  此外,为使5G网络建设更高效、更实用,还需云网融合技术、虚拟化技术和网络切片技术配合,从而让企业和实体能够按照业务需求快速灵活地搭建各种专网或虚拟专网。
  而“边-云-网”的协同发力,就能让智能化时代的另一要素—“计算力”更加强大、无处不在。
  最后,当“端”产生的海量数据加上互联网及企业信息化系统上的数据,他们利用大数据工具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边云网”提供的算力,辅以人工智能的先进算法,对各行各业的现行机理加以学习、总结、提炼,就能让计算机对业务流程和决策流程进行更好、更智能的管理,形成行业智能,也就是“智”。
  这就是我们总结的智能化时代的ICT技术架构—“端-边-云-网-智”。
  眼下中国大力推进的新基建,可以说是新ICT技术架构各要素的完美落地,而联想智能化转型的实践正是基于新技术架构实现增长的最佳例证。在拥有“端-边-云-网-智”全要素的同时,我们在深耕智能制造多年的基础上,积极对外赋能,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用实际行动为数字经济、智能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打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发表于 2020-11-23 17: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奉命发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23:08:4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联想咋还赖在国内呢?不追随特X普去?联想的5G就是高通的5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4 08: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想太多了,还有口气。
这几年没有什么创新,能活到现在也不容易。都是国人的赐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11 22:56 ,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