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2020年)经历过疫情和失业的双重打击后,我发现自己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三观正在急速转变,也许这个转变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渐进,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累积和突发变故的刺激,在去年(2020年)完成了这个转变过程。 我现在的生活,又回到了打工人的日常轨迹,日复一日的重复,看不到尽头,也没有希望。每天清晨在闹铃声中睁开双眼,立即起床,在10分钟内完成穿衣洗漱,然后披着未散尽的夜色奔赴公交站挤公交上班。上班到下班之间除了中间12点到1点的吃饭时间,就是不停地工作。现在虽然还在试用期内,但在私企从你入职第一天起就会给你分活干,基本也没有人带你,都是自学加厚着脸皮请教同事,而一般的职场同事也都是不会很耐心细致的答复你的请教问题,我认为这种应对方式是职场人士的自我保护,防止别人学会了自己的技能而取代自己! 下班后又是挤公交回家,还要顺道接在托管班的孩子一起回家,回到家基本快8点了,然后可以放松一会玩玩手机,到了10点就要准备洗漱上床睡觉,过一夜之后再次重复昨天的内容。仅有的周末休息也是很难干别的,最喜欢干的就是宅在家里啥也不干。而自己在以往的经验总结和失业教训得来的“发展副业”的计划,也一直停留在脑海中没有付诸实施,因为仅有的可支配时间都呈碎片化了,无法有效利用,而对于发展什么副业自己内心也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几个月前一时兴起买的家电维修书籍也不出意外的束之高阁,“维修事业”倒是接了2单挣了20元,但是这显然不能成为一项副业,顶多是个爱好。而以往对于电子产品的爱好热情也锐减,维修工具和电子零件、电子产品都收藏在纸箱里不再看他了。似乎从小养成的对事情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到底的坏毛病一直改不掉! 今天把这副耳机再换一下线,上次换的线已经老化,听诊器效果突出,实在用不了了,而这次换的线也是老线,表皮都有点发粘了,先凑合用吧,毕竟现在都不太用耳机听歌了,就当是练练手,拾起放下很久的电子数码爱好,大伙看看这黑白配是不是挺别致的?
现在的同事,我基本上很少和他们说工作以外的闲话,纯粹就是同事关系,我也不想知道他们的个人情况,他们也别来打听我的情况,如果他打听我的情况,我肯定对等的打听他的情况,算是一种制衡吧。现在看着在一起的同事,说不定明天就各奔东西相忘于江湖了,何必产生私人感情呢,而且我现在也很难做到对同事打开心扉了,不像十几年前刚工作时那么心无芥蒂了! 铁打的公司流水的打工人,虽然打工人不停地流动,但是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日复一日的重复,看不到尽头,也没有希望,怀揣着这样的心情,当再次步入打工人的日常轨迹时,我真的有窒息的感觉,在这样看不到希望的境遇中度过一生,我要如何安慰自己呢?
这个电脑上拆下来的是啥?有知道什么用途的给科普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