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块女款蝶飞表友联系我说已停摆不走,国外购入时间不长,收到检查,外观正常佩戴使用的岁月痕迹,另发现字面盘2-3点钟位置有损伤痕迹,看着像是进水后侵蚀到漆面下导致的,具体原因不详。日历盘边缘有较浅的黑色痕迹,前镜防水失效。擒纵叉显微镜下观察轴榫磨损,宝石面和电镀表面也不是很光洁,个人感觉应该是胎病。
说起欧记,就不得不提他的同轴擒纵系统。同轴擒纵(英语:Co-axial escapement),是一种由英国钟表大师乔治·丹尼尔斯于1974年发明的擒纵装置。并于1980年注册专利,同轴擒纵建基于杠杆擒纵并加以改良,大大减低了能量流失的情况。这项发明被公认为杠杆擒纵之后,钟表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同轴擒纵内含三层式同轴擒纵轮,能够将锁定功能与脉冲分开,从而免除了杠杆擒纵的滑动阻力,棘爪与棘爪之间亦无需添加润滑油。乔治·丹尼尔斯发明的关键改变,在于它剔除了滑动磨擦的组件(即棘爪于擒纵齿轮上的滑动)。仅余的阻力为无法于一个脉冲周期内维持几何完整所产生。
动态图为同轴擒纵运行原理
擒纵机构的历史最早由希腊的拜占廷人斐罗所发明,当时用于机械式盥洗台的一部分,然而用于钟表机械的擒纵机制最早是由唐代(618年-907年)比丘僧暨朝廷天文学家、数学家、工程师──一行禅师(683年-727年)开发,以供其一如张衡(78年-139年)所发明的水力推动浑象仪运转,并且这种机构也可于后来张思训(活跃于10世纪晚期)与苏颂(1020年-1101年)所作浑仪/仪象台上找到。
一行禅师的擒纵机构让每隔一刻击鼓,每隔一时辰撞钟,其本身就是撞钟的一种。不像现代擒纵机构采用悬吊震荡摆臂以停留/释放这机构里小型旋转齿轮上的钩子,中国古代早期的擒纵机构利用重力与水力来达成目的。
在苏颂的仪象台中,初始时枢轮(它在机构的里扮演的脚色一如齿轮)被左、右天锁抵住轮辐,整个枢轮无法转动;由平水壶经导管流出的水注入枢轮上的受水壶中;受水壶中无水时,受水壶被托在壶底的格叉架住,所以能接受注水;当注入壶中的水到一定重量,格叉就托不住受水壶,开始下降;格叉下降,受水壶也随之下降,装在壶侧的铁拨牙就向下击开关舌;关舌拉动联在其上的天条,天条再拉下天衡(杠杆)的天权端;天衡天关端随之抬起,带动天关,打开左天锁;左天锁打开,则枢轮被允许在受水壶中水的重力作用下转过一辐;接着,因壶侧的铁拨牙已滑过关舌,天条松弛,天衡在左天锁、天关及天衡左侧杆的重力作用下,左端下落,抵住枢轮上的下一个辐板,使枢轮不能继续转动;同时,天衡右端抬起,并经天条拉起关舌,等候下一次拨击。右天锁的作用是防止枢轮因突然被左天锁抵住而产生的反弹。受水壶在拨过关舌后,其中的水便落入下方的退水壶中。
应当指出的是,古人发明之流体驱动、间些性工作擒纵机制与后来西方中世纪晚期机械钟里的真正擒纵机构“仅在名称上达到共识”;而该中世纪擒纵机构利用砝码取代水力以产生源源不断但平稳的节拍。
该系统于1999年首先由欧米茄表公司作大规模生产。最初的“Caliber 2500”机芯的振荡频率为每小时28,800次,即每秒8次。但是它的后续表款“Caliber 2500C”的振荡频率为每小时25,200次,即每秒7次。尽管高频率的机芯走时更为精准,但是会造成更大的滑动摩擦,对机芯关键部位磨损增加,欧米茄最后决定采用低频的机芯。
但是任何的创新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Caliber 2500系列机芯,陆续发布了A B C D四个系列,每次都是修复后续发现的BUG,A B C三个系列经常会出现偷停故障,最后出的D系列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表友可能会问,如何区分机芯是哪个系列呢?现在的2500机芯基本都是D系列的机芯了,除非较早期的表款才会搭载ABC这三种早期的型号。至于区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摆轮夹板上标有表号的就是D系列。介绍完同轴擒纵,言归正传,分享这块女款欧米茄的维系保养过程,个人觉得这款蓝色盘面颜值还是很高的,这款女士腕表官方公价33100,喜欢的表友可以了解一下。
主角
各角度图片,检查外观痕迹,记录表节数等...
外观正常佩戴留下的岁月痕迹
字面盘损伤的痕迹
日历盘边缘黑色的印痕
拆除表带,开始拆解检查停摆故障原因
马赛克位置为表号,表号在摆夹板边缘的说明搭载的为2500D系列机芯
拆除自动上链系统
机芯内有轻微的磨损黑色油脂混合物
摆夹板边缘,固定螺丝口均可见到曾有拆解过的痕迹
磨损严重的把杆,这是机芯唯一和外界的通道,所以也是受力最大的位置之一。
表面黄色碎屑为条夹板和主夹板磨损掉落的
箭头的位置是磨损源头
取出机芯
这样比较容易观察一下字面的损伤
无接触拆除指针
字面背面
还是很养眼的
拆除日历机构
翻面继续,拆除摆夹板
拆除擒纵夹板
欧记著名的同轴擒纵机构
显微镜下观察,擒纵叉轴有磨损情况
清洗干净后再次显微镜下观察
这个方向观察,发现这个擒纵叉本身就有胎病,可以较清楚的看到镀层没有那么光滑
这个方向看一下,轴榫边缘也有问题,感觉很粗糙的样子
和擒纵轮的轴榫做一下对比,另外箭头位置所指,宝石也不是那么纯净,貌似当初加工是里面有杂质或者气泡之类的东西。
拆除轮夹板
拆除条夹板
标注位置即使把杆磨损位置
这是主夹板图示,红圈为把杆
分解原动系机构
检查各轮系
拆除手动拨针机构
图片可以清晰看到部件已经被碎屑夹裹
用瑞士博格泥胶清理干净碎屑,箭头所指为部件损伤位置
主夹板和条夹板损伤位置
显微镜下观察手动拨针部件损伤位置
把杆损伤位置
分解自动上链机构
开始清洗
放入防尘罩待组装
测试表壳防水,防水失效
分解前圈 修复表壳防水
装回前圈 再次测试防水
防水合格
清洗保养发条
显微镜下检查购进的全新原厂擒纵叉。
部件做防扩散处理,开始组装
摆轮避震宝石点油,圆不圆:lol: 此处点油必须在中心,不能偏,如偏移重新洗过,做防扩散再次重来,油量要均衡,多了会流散,少了会过早失去润滑。
移除摆夹板宝石轴承
清洗摆夹板宝石轴承
上机测试,原本走时误差、偏振数据不符合标准
调校走时误差,此工具为我和论坛杨兄共同研发设计加工的,专门针对各种砝码摆轮误差调校,可兼容市面现有所有砝码摆轮的走时误差调校工作,安全无忧:lol:
误差调校完成,继续调校偏振数据。
调校完成
自动换向轮做专用润滑,油品均为瑞士生产
组装回自动上链系统
组装好的机芯,给各机芯固定螺丝一个特写,腕表做保养,做到无痕拆装,不让任何一个部件出现损伤是我一直的追求。
翻面继续组装日历机构
装回字面盘
安装指针
更换原装把杆
后盖 表冠处做防水油脂
组装完成
静态测试,满动力情况下运行36-38H,符合官方标准。
继续动态每天定时8H间隔运行测试。
END
谢谢观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