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81|回复: 24

[1980] 1984摄像管三部曲~Sony索尼BVP-1广播级Betacam鼻祖摄像机拆解(图不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8 20: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微笑的先生 于 2022-1-8 20:14 编辑

================
0、前情回顾
================


之前我曾经完成了一系列的摄像机拆解,形成了新旧两组摄像机三部曲,拆机最为吸引人的是发掘背后的故事,我之前拆解过数字DV,也拆解过模拟CCD摄像机从广播级走入家庭,80-90年代的摄像机系列拆解贴 )回顾摄像机的发展历程,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落我不曾涉足,那就是“摄像管”摄像机,它更加古老,更加硬核,我从今年初就开始搜罗相关的老旧机器,收购了几台老家伙(Sony索尼BMC-200P+Sony索尼DXC-M3P)拆了个痛快。

书接上上上回,摄像管三部曲是N年前开启的系列,延续的N年中发生了很多事情,超出了原本的计划,比如这次要更新的外传是一台1982-1983年生产的机器,如果严格按照时间线规范,本不应该出现在本系列,不过嘛~勉强算进去,完结掉这个系列吧,累了……这次要拆一个小家伙,准确说是地位很高的小家伙:型号为Sony索尼第一代采用Betacam(不是Betamax)录像格式的,使用Trinicon单摄像管的,广播级ENG摄像机BVP-1P,购买过程一波几折,最终还是请回家了一部分,只是摄像部分,录像部分BVV-1A没请回来哈哈

本文并没有任何维修手册

目录:
1、背景介绍
2、外观展示
3、拆解展示
4、彩蛋部分

================
1、背景介绍
================


Sony的Betacam与Betamax
这次的背景介绍,其实能写的很多,但关于机器本身的却相当少,所以我思考了很久,决定还是从索尼的Beta系列开始讲起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Betamax与VHS

索尼与1975年发布了家用消费级磁带格式Betamax,具体的介绍,我在之前的帖子里面讲述了,有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一下背景资料。总之就是Betamax格式在消费级领域被VHS按在地方打。但是索尼并没有气馁,并持之以恒的打磨Beta。终于在1982年7月推出了Betamax的继任者——Betacam,说是继任者也不完全准确,因为Betacam面向的群体是专业级及广播级用户,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ENG(新闻采编)。虽然在磁带外形上两者是相同的,甚至混用也能正常工作,但实际上Betacam格式的清晰度要提升一个档次:Betamax拥有250行亮度分辨率+30线色度分辨率,而Betacam拥有300行亮度分辨率与120线色度分辨率,此外后者走带速度要高出10.15厘米/秒,混用的话会发出更大的噪音;同时相同一盘磁带,在Betamax录像机可以录制3小时,但在Betacam系统下,只能录制30分钟了。

Sony的第一代Betacam摄像机组合 BVW-1
索尼发布Betacam格式的同时,也推出了第一代Betacam摄像机以及录像机,这次索尼一口气推出了配套的三管式摄像机BVP-3和单管式BVP-1,前者采用了三支日立Saticon摄像管,后者采用的是单支索尼自产的Trinicon特丽尼康摄像管。与摄像机配套的则是BVV-1录像后背机,两者组合形成BVW摄录组合。今天我们要拆解的则是BVW-1组合里面的摄像机——BVP-1,后背机后机会再给大家展示好了~
sony bvp-1p totaal01.jpg
sony bvp-1p totaal02.jpg
sony bvp-1p totaal03.jpg
上面的图来自www.marcelstvmuseum.com荷兰关于摄像设备的线上博物馆,收藏了这架组合后的BVW摄像机,白色机头的部分,就是今日主角

除此之外BVP-1 的部分指标为:
感光元件—— 2/3 英寸 SMF Trinicon 单管
水平分辨率——400线
信噪比—— 53dB


================
2、外观展示
================


因为时间足够久远,并且索尼并未生产特别多的该机型,所以网上都搜不到太多的信息,寥寥几张图,给大家展示~

198509615_522571435827320_1435540905714250962_n.jpg
这个是1982年索尼刚推出Beta时的宣传册首页,上面的机器就是BVW-1

sony bvp-1p totaal04.jpg
sony bvp-1p totaal05.jpg
使用CA-3后背的BVP-1摄像机,这样就可以连接CCU当演播室摄像机使用了


IMG_2875.jpg
IMG_2874.jpg
购买过程略过不表,到手的时候,就只有这个头头了。
不过看了这么多摄像机,还是白色的外表有感觉!真的有科技感的那种feel

IMG_2872.jpg
在贴脸侧有橡胶皮垫,一些设置的按钮,因为全部模拟机,并没有数字成分

IMG_2876.jpg
作为第一代ENG广播机,索尼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采用电子触点的镜头+无线条连接的寻像器以及麦克风组合

IMG_2877.jpg
背后是磁带单元,但现在木有,只有V型卡扣

IMG_2878.jpg
底面是摄像机快装板座

IMG_2879.jpg
顶上也没有什么多余的结构,非常简洁

IMG_2880.jpg
按钮部分从左至右为:
白平衡——预设-自动调整按钮;
输出设置——彩条,正常输出;
增益——0、6、12db
VTR/摄像机——预热(保存),待机(开机)

IMG_2881.jpg
铭牌,第194台机器,产量相当少网上没见到几台,估计国内也不多

IMG_2882.jpg
滤镜有四个档

IMG_2883.jpg
前面镜头部分,这个镜头好像和后面的不通用,卡口奇特,右上角黑色旋钮是切换滤镜旋钮

IMG_2884.jpg
采用的是和后面BVV5相同的50Pin连接插座,定义应该是这样的

屏幕快照 2022-01-08 下午7.21.25.png
找到供电和接地的定义,上12V电结果失败了,可能机器本身放的时间太长而损坏,可能就是天意吧

IMG_2958.jpg
让我们看一眼TRINICON的标志吧

IMG_2959.jpg
在一侧有一个电池盖,我好奇拆开看看

IMG_2960.jpg
IMG_2961.jpg
IMG_2962.jpg
这种电池第一次见到诶~

IMG_2963.jpg
竟然还有1V左右的电压

IMG_2964.jpg
另一个盖子好像没啥东西,下面进行拆解环节咯~


================
3、拆解展示
================


机器本身外观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拆开之后,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1982年,说早不早,说晚不晚,这个年代大规模集成IC产业在蓬勃发展,CCD原件也早已经生产出来了(CCD是1969年发明的)并得到应用,不过在广播级摄像机领域,摄像管依然占领了绝对的阵地,在1983年,索尼消费级单管摄像机BMC-100就生产出来了,同样是单管摄像机,BVP-1除了体积小一点之外,和BMC-100有什么差别吗?

IMG_2885.jpg
如果你是上面那样的想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作为广播级摄像设备,这个小盒子的内部超出我的想象

IMG_2886.jpg
缓慢的拉开一条缝……

IMG_2887.jpg
IMG_2888.jpg
当当当!里面竟然是这样子的,满满当当!

IMG_2890.jpg
外盖可以外翻下来,方便检修,这个样子看起来是不是很震撼,上面是6块和书本一样的并排结构下面是摄像管

IMG_2891.jpg
IMG_2892.jpg
和手对比一下,上面的板子索尼很贴心的标记了顺序和调节功能的命名,下面是几个明显的排线座

IMG_2893.jpg
IMG_2895.jpg
好吧,我们一一来看

IMG_2896.jpg
外壳内部,不知道是制作工艺还是时间的痕迹,脏兮兮的

IMG_2897.jpg
角落标记了外壳的生产日期——1983年,距今将近40年

IMG_2898.jpg
看这机器,我突然有点恍惚,为啥广播级单管摄像机里面,如此复杂呢?

IMG_2899.jpg
IMG_2901.jpg
IMG_2902.jpg
IMG_2903.jpg
再骗大家一点流量之后,咱们就进入拆机的正题

IMG_2904.jpg
我决定先从第六块PWR开始拆,这一块我知道,是电源板

IMG_2907.jpg
IMG_2908.jpg
IMG_2909.jpg
巴掌大的PCB,上面的原件密密麻麻,集成度不够的代价就是考验各级供应商的可靠性,上面无数个元器件,有部分不合格的话,机器就没办法正常运行,检修起来也很困难,十分考验厂商的把控能力

IMG_2910.jpg
IMG_2913.jpg
调节电位器

IMG_2911.jpg
IMG_2912.jpg
上面还是有IC的

IMG_2906.jpg
板子拿出来后,能够看到下面的主板

IMG_2914.jpg
第二块板子SG板,我觉得是信号处理的意思

IMG_2915.jpg
IMG_2916.jpg
IMG_2917.jpg
正面反面,依然是满满当当!

IMG_2918.jpg
与其他树脂IC不同,这里面有一些美国RCA的陶瓷封装的IC

IMG_2919.jpg
EPSON TOYOCOM,查资料是生产晶振的日本厂商,这黄色蓝色贴纸的应该都是晶振

IMG_2920.jpg
IMG_2921.jpg
第三块PE板子,难道是画面数据处理板?

IMG_2922.jpg
IMG_2923.jpg
背后有销魂的飞线

IMG_2924.jpg
从这个角度看,色彩和高低个不同,挺好看~

IMG_2925.jpg
IMG_2927.jpg
第四块IE板,看其他维修手册说是,这块板子可以从R和G信号分离细节信号,用于增强细节,然后处理G信号,延迟1h后送往其他板子处理

IMG_2928.jpg
所以上面的延迟线非常明显了

IMG_2929.jpg
IMG_2930.jpg
IMG_2931.jpg
IMG_2932.jpg
第五块板子CR板子,这个没什么头绪了

IMG_2933.jpg
IMG_2934.jpg
IMG_2935.jpg
IMG_2936.jpg
第六块板子(其实编号为1)DF,这个我熟悉,是驱动摄像管线圈偏转的意思,是摄像管驱动板

IMG_2937.jpg
拆下来的六块满满当当的PCB

IMG_2938.jpg
剩下的就是屏蔽板和下半部分的摄像管了

IMG_2939.jpg
下面有一整块主板……

IMG_2951.jpg
看起来是固定在另外一侧的外壳,不好拆

IMG_2942.jpg
藏在这里被我发现了!

IMG_2945.jpg
这块板子上电位器不少

IMG_2948.jpg
IMG_2944.jpg
板子全景图

IMG_2949.jpg
IMG_2950.jpg
板子细节图

IMG_2946.jpg
这里有一个水银计时器,看不到气泡了,可能使用时间已经超过1000(还是10000)小时了

IMG_2941.jpg
这里有一个机构很有意思,原来是一个电磁控制的镜片盖

IMG_2952.jpg
靶面露出来的样子。好像也没有什么霉斑

IMG_2956.jpg
想要拆摄像管部分,必须要从前面下手

IMG_2965.jpg
拆下来了

IMG_2984.jpg
拆下来的组件

IMG_2966.jpg
整块板子也连带着拆下来了,这下盒子里真没啥玩意了

IMG_2967.jpg
看一眼里面的走线,依然销魂,很符合索尼哈哈

IMG_2969.jpg
IMG_2970.jpg
IMG_2973.jpg
IMG_2974.jpg
火箭发射的摄像管部分

IMG_2971.jpg
电磁控制镜片盖

IMG_2980.jpg
IMG_2981.jpg
打开和开启的样子


IMG_2972.jpg
滤镜切换的段落感来自于凹槽和弹片

IMG_2975.jpg
IMG_2976.jpg
IMG_2977.jpg
IMG_2978.jpg
IMG_2979.jpg
一些关于摄像管组件的细节图

IMG_2982.jpg
三个调节的电位器

IMG_2983.jpg
QQQ有意思

IMG_2987.jpg
再看一眼里面

IMG_2985.jpg
IMG_2986.jpg
全家福

IMG_2991.jpg
重新组装完成,准备吃灰收藏去了

================
4、彩蛋部分
================

也没啥彩蛋,机器没有点亮,但是我点亮了灯泡,顺手拍了一些OLDTECH古董科技涩图给大家分享,新年快乐~

IMG_2992.jpg
IMG_2995.jpg
IMG_3005.jpg
IMG_3006.jpg
IMG_3007.jpg
IMG_3009.jpg
IMG_3015.jpg
是不是有內味了~

THE END

资料:
马塞尔电视博物馆
马塞尔电视博物馆-BVW-1
维基百科betacam




打赏

参与人数 13家元 +287 收起 理由
北极82928 + 20 優秀文章
fengwhcm + 16 原創內容
东成西就 + 20 優秀文章
兔包公 + 20 優秀文章
ksj197706 + 16 優秀文章
落叶风 + 70
snowrose2000 + 20 謝謝分享
moontree + 20 謝謝分享
qrut + 20 優秀文章
kukusyaoran + 5 5MB拿去~

查看全部打赏

发表于 2022-1-8 20: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8 21: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也挺好啊,  这东西太复杂, 关键还能批量做出来就太不容易了!

打赏

参与人数 1家元 +5 收起 理由
微笑的先生 + 5 对,能批量做挺厉害

查看全部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8 21: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部真是够复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8 21: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先生又来了,扛着摄像机

打赏

参与人数 1家元 +5 收起 理由
微笑的先生 + 5 嗨,都成标志了

查看全部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8 21: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当年技术太厉害了,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8 22: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电源板上看到了熟悉的TL494,原来这IC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8 22: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灯泡不错,可惜我的灯泡容易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9 15: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银计时器是第一回听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9 17: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84年的大法啊!大写的服!

打赏

参与人数 1家元 +5 收起 理由
微笑的先生 + 5 OLD tech科技考古学哈

查看全部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9 18: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银计时器是第一回听说
求科普!
很神奇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9 18: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开眼界,如此复杂的电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9 20: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鬼子的技术不是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0 02:33:1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法的机器,就是不一样。
几十年了,大法老的机器和现在的机器一样,都像艺术品哇!!
同求楼主科普一下水银计时器的原理,感谢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0 04:55:2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几回见,艺术品与科技完美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0 13: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zoutie 发表于 2022-1-9 15:21
水银计时器是第一回听说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545793 咱们自己论坛里面就有,不过比较久远了~请查看

打赏

参与人数 2家元 +25 收起 理由
东成西就 + 20 謝謝分享
chenzoutie + 5 謝謝分享

查看全部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0 13: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threecai 发表于 2022-1-10 02:33
大法的机器,就是不一样。
几十年了,大法老的机器和现在的机器一样,都像艺术品哇!!
同求楼主科普一下水 ...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545793 咱们自己论坛里面就有,不过比较久远了~请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0 13: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confessor 发表于 2022-1-9 18:25
水银计时器是第一回听说
求科普!
很神奇的样子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545793 咱们自己论坛里面就有,不过比较久远了~请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0 13: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笑的先生 发表于 2022-1-10 13:03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545793 咱们自己论坛里面就有,不过比较久远了~请查看 ...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0 18: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篇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4-5-15 04:06 , Processed in 0.343201 second(s), 2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3 smzj.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