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股市也一样,在低迷了许久之后,终于久旱逢甘霖,亮出了“中国红”的底色。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光伏电池中的当属HJT电池(异质结电池)。进入2022年,几乎腰斩的HJT板块指数终于在今昨天迎来“王者归来”,一下就上涨了8.3%,东方日升(300118)、金辰股份(603396)等概念股直接涨停。
HJT电池能这么快走进入门的视野,主要是原有电池技术(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已经达到极限,而对HJT来说,天空才是它的极限(开玩笑,转换效率还是有上限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过去一年,隆基在不同技术路线上七次打破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最近一次是本月隆基创造了无铟HJT电池25.40%转换效率的新世界纪录,一把就夯实了HJT电池低成本技术路线的产业化基础。而据隆基自己披露,今年3季度,将会把新电池技术投产。除此之外,其他玩家的脚步也没有停歇,迈为股份(300751)的HJT电池效率已经突破了26%,同时已经售出了8条HJT电池设备整线,产能为600MW/条,共4.8GW。
曾经总感觉HJT离我们很远,但现在又离我们近在咫尺。
那么,HJT电池作为电池的新贵,工艺技术将如何发展,玩家又怎么能更好地将此电池的优势发扬光大呢?笔者带你走进HJT电池的世界。
一、有困境才有突破
光伏行业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降本增效是永恒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光伏赛道已经开启了平价上网的时代。
没有了补贴,对于玩家来说拼的更是控成本的能力(看看锂电池圈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的惨烈竞争你就知道了)。而此时,行业已有的PERC电池,因理论上的效率极限只有24%,让行业内的玩家陷入焦虑。
而此时,新一代电池技术才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比如HJT电池、TOPCon电池、IBC电池等等。你要问笔者谁能在新一代电池的技术更替中拔得头筹,笔者的观点是:TOPCon电池可能会跑得更快,但HJT电池会跑得更远。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TOPCon电池(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与目前PERC电池的产线是兼容的,只是增加了硼扩、隧穿氧化层沉积等步骤,可在PERC电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如果说TOPCon电池只是雪中送炭,那HJT电池才是真正釜底抽薪的家伙。结构上,HJT电池是以N型单晶硅片为衬底,在两面分别沉积薄膜得到的。1974年就出现的HJT电池,终于在五十年后成为全村的希望。
最后就是良率,由于TOPCon电池的工序环节更多,所以良率相比PERC电池(98.5%的良率)只有90%-95%,而HJT电池因为步骤少,良率更容易控制(目前良率在98%以上)。
二、成本不降,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光伏电池也一样。HJT电池的成本是悬在它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如果把PERC电池和HJT电池拿来掰掰手腕,HJT组件的综合生产成本相比PERC组件的综合生产成本高约0.17元/W(PERC组件成本约1.26元/W,HJT组件成本约1.43元/W)。所以HJT电池想要在成本上取胜,还有一定的路要走,具体是哪些呢?
而具体的降本之路就有很多了,比如,辅材的国产化。刚才介绍了HJT电池的生产工艺,在清洗制绒环节,HJT电池制绒添加剂主要还是靠进口添加剂,成本居高不下可想而知。但其实添加剂本身的成本非常低,主要我们就是受到了限制,国内玩家也在研究制绒添加剂并已有所突破。据研究机构预测,清洗制绒环节成本降幅可达80%以上。
再比如设备,目前进口设备整线投资水平约8亿元/GW,全部国产化后的预期水平为5亿元/GW以下。
除此之外,还有减少银浆的用量,改进工艺等等都可以实现最终的降本。总而言之,HJT电池的降本之路,不能光靠赛道上的玩家自己努力,上下游齐发力才是王道。
三、大考来临
从各路玩家布局HJT电池的节奏来看,由于每一个玩家的战略、实力等因素有所不同,跑得快的玩家在今年下半年就会陆续投产。今年将成为HJT电池规模化量产的元年。
而这两天HJT电池板块的大涨,或许是“粮草先行”的标志。掌握先发优势玩家的“成绩单”如何,将为未来能否实现颠覆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