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47|回复: 50

[1980] 81年电路板“书架”~Sony索尼DXC-6000三管专业级ENG摄像机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4 22: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微笑的先生 于 2022-10-14 22:49 编辑

================
0、前情回顾
================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最终完成了一系列各式各样的摄像机拆解,小到掌中宝DV,大到演播室广播摄像机,最老的摄像管摄像机也涉猎不少,拆机最为吸引人的是发掘背后的故事,如果你还没看过我的帖子,可以从这个汇总中补补课~从广播级走入家庭,80-90年代的摄像机系列拆解贴

本文严格意义上算是1984摄像管三部曲的外传,机器是81年生产的,统归80年代机型好了。购买本机的原因很简单,之前坛友@samhrc建议收购一台DXC-6000或者BVP-300来欣赏索尼板子组成的“书架”,从那会起我就种草了这两台机器,怎奈时间太过久远,机器的确已经留存较少。不过最近委托亲爱的钱包兄弟大出血了一次,从海鲜市场请回来这台DXC-6000,购买前也从内外网翻遍了所有内容,就没有找到清晰的拆解照片,OK那我来给大家奉上四十年前Sony壮观的电路板书架高清无码大图好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S本文并没有任何维修手册

目录:
1、背景介绍
2、外观展示
3、拆解展示

================
1、背景介绍
================



ttv1602b850.jpg
图为Thomson的MK2摄像机

1977年,日本索尼公司Sony和法国汤姆森公司Thomson签署了一份协议,协议内容是围绕三管式摄像机的制造授权,后者将制造权限开放给了日本Sony公司。随后在1978年,Sony基于Thomson的Microcam Mk2摄像机开发出符合人体工学的广播ENG摄像机BVP-300,并很快卖出了5000套,改变了当时ENG图像采集领域的格局。

屏幕快照 2022-10-14 上午8.13.57.png 屏幕快照 2022-10-14 上午8.14.09.png
不过BVP系列使用的昂贵的氧化铅摄像管,光摄像管红绿蓝三只一套甚至要50000法郎(在1978年大概1W美元,233万日元)这种负担的售价除了大型广播公司能够负担之外,其余专业消费者买起来非常吃力,所以Sony在1980年,在保留BVP-330(300的升级款)的基础外观下,将飞利浦研发的氧化铅摄像管(Plumbicon)换成了低成本的日立研发硒砷碲(Hitachi Saticon)摄像管,光摄像管的成本立即降低至6000法郎(1980年大概32万日元);再加上各种刀法,最终成本降低到340万日元左右,至此那些教育机构,小型电视台和地方公司也可以负担得起。Sony将此低成本的摄像机命名为DXC-6000,也就是这次给大家展示的机器。
屏幕快照 2022-10-14 上午8.09.05.png
在DXC-1800 后购买(1981 年)的DXC-6000专业 3 管 SATICON 相机, 343万日元,当时很贵,后来摔了就不用了……

1fceca6c-f793-47b6-bfe1-edd2cf9d5917.jpg
Sony在当时的专业摄像机领域推出了两款机器,一款为DXC-1800单管Trinicon彩色摄像机,另外一款就是DXC-3管SATICON摄像机,面对不同需求的客户。

屏幕快照 2022-10-14 上午8.11.41.png
DXC-6000获得了1983年的iF设计奖

sony dxc-6000p totaal01.jpg
IMG_3928.jpg
完整版本的DXC-6000和配套的摄像机控制器CCU-6000

sony bvp-330p totaal03.jpg
和老大哥BVP300对比下,是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
2、外观展示
================


IMG_1875.jpg
IMG_1877.jpg
IMG_1878.jpg
国内的机器保存条件都比较艰苦哈哈,毕竟40年了,湿气对镁铝合金机壳有一定腐蚀作用,上面是机器的外观展示

IMG_1879.jpg
寻像器不知去向,话筒夹具还保留——不过和1800的寻像器通用,改天拿一个改装上去

IMG_1880.jpg
与BVP-330的外壳大致相同,不过DXC-6000多了后面的适配器

IMG_1881.jpg
电池盒是从DXC-1800上拆下来的,暂时用一下

IMG_1882.jpg
IMG_1883.jpg
提手和标签,是国内某个学院淘汰下来的货,教学用的机器

IMG_1885.jpg
前控制面板

IMG_1886.jpg
滤色轮

IMG_1887.jpg
后脚的地方有一个调试小窗

IMG_1888.jpg
镜头就没啥好看的了,有霉斑凑活用下

IMG_1889.jpg
IMG_1891.jpg
可以看到圆形靶面,内部有分色棱镜

IMG_1892.jpg
这里三个螺丝是固定下面摄像管的

IMG_1893.jpg
后半部分是通话适配器,兼有电源接口和开关控制的作用

IMG_1894.jpg
连接录像机(VTR)和连接控制器(CCU),以及MIC和对讲机的插口

IMG_1896.jpg
IMG_1897.jpg
IMG_1898.jpg
带电压表的小型电池盒

IMG_1899.jpg
学校贴上的中英翻译标签,可以理解40年前英语还是一门技艺,门槛较高

IMG_1900.jpg
浮夸的寻像器夹具


================
3、拆解展示
================


IMG_1903.jpg
先从这一边开拆吧,有一个侧面固定的螺丝

IMG_1905.jpg
IMG_1906.jpg
拆掉后,可以看到不少连接线缆

IMG_1913.jpg
正面也拆下来了,是不是有点壮观?内部电路和BVP-300与330非常近似,只是更换了适配SATICON的电路部分,另外缩减了供电和信号处理的电路,俗称简配版

IMG_1914.jpg
IMG_1915.jpg
一共是11组,外面标签色彩斑斓

IMG_1917.jpg
佳能制造的光学棱镜系统

IMG_1918.jpg
V587

IMG_1919.jpg
在后面还有一组对讲机和适配器的PCB

IMG_1920.jpg
正式开拆,给大家先讲解一下里面的板子都是干啥

ttv1601b850.jpg
借用一下BVP-300的内构图:从左到右编号依次为1-11号

NO.1:PR板,视频预放电路,预先放大来自摄像管的信号,然后输入后续的电路进行处理

IMG_1921.jpg
IMG_1924.jpg
外壳是不锈钢金属,用来屏蔽外界干扰

IMG_1922.jpg
IMG_1925.jpg
拆掉屏蔽壳的样子,之前拆解的BVP-350的PR组件和管子集成在一起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_1926.jpg
背面也有屏蔽,还贴心的做了绝缘

IMG_1927.jpg
侧面使用彩色的标签和油墨标注了信息,看起来很精致的样子,三只摄像管RGB红绿蓝也使用对应颜色分别标记了调整的旋钮

NO.2 VA板,视频信号放大板,在PR初步放大后,进一步放大视频信号。
IMG_1928.jpg
IMG_1929.jpg
IMG_1930.jpg
IMG_1931.jpg
一些细节,没有SMT贴片技术的时候,只能用分立元件

NO.3 ABO板,自动调整摄像管光束强度,增强画质和延长管子寿命
IMG_1932.jpg
IMG_1933.jpg
IMG_1934.jpg
简称是AB,上面还有调整的旋钮,RGB三种颜色分别可调整

NO.4 图像校正板
IMG_1935.jpg
IMG_1936.jpg
IMG_1937.jpg
IMG_1938.jpg
机体内部的板子有很多被蛛网覆盖,而且覆盖的比较均匀,所以我就没有做清洁工作,保留了一丝丝蜘蛛存在过的痕迹(笑),蛛丝是蛋白质,不会导电

IMG_1940.jpg
IMG_1941.jpg
可调的部分非常密集,电位器都是分成两层这样的

IMG_1942.jpg
背面没有原件

NO.5 摄像管偏转驱动板

IMG_1943.jpg
IMG_1944.jpg
IMG_1946.jpg
这个涉及到G级高压,对摄像管电子束进行加速驱动,大概有300V左右的高压。上面的变压器也有好几组

IMG_1945.jpg

IMG_1947.jpg
同样被蛛网覆盖

IMG_1948.jpg
背面

IMG_1949.jpg
IMG_1950.jpg
中场休息,拆掉五组板子后,内部空了不少

IMG_1951.jpg
瞅一眼SATICON摄像管

IMG_1953.jpg
和M3P的三管对比下,DXC-6000P的三管组件要大不少

NO.6 PR仍然是 视频信号放大板
IMG_1954.jpg
IMG_1955.jpg
IMG_1956.jpg
IMG_1957.jpg
这个板子上也有一大堆电位器

IMG_1958.jpg
背面电路

NO.7 IE,轮廓增强板
IMG_1959.jpg
IMG_1960.jpg
IMG_1961.jpg
IMG_1962.jpg
这块板子上一般会有大块晶振和2H延迟线,玻璃材质,当时价格比较高

NO.8 AT板,负责自动化相关的处理
IMG_1963.jpg
IMG_1965.jpg
IMG_1964.jpg
这个板子上有不少空间,其实是给BVP-330准备的,330引入了自动重合等电路,因此在集成电路比前代300要先进

NO.9 EN编码板,负责信号编码,有PAL、NTSC与SECAM三种编码板,需要的时候替换NO9和10即可。
IMG_1966.jpg
IMG_1968.jpg
注意蓝色插口上日期的丝印,81年生日,比我大一轮哈哈,没准这蜘蛛网都比我年纪大

IMG_1970.jpg
IMG_1971.jpg
蛛网还是蛛网……

IMG_1972.jpg
IMG_1973.jpg
背面,透光的黄绿色PCB基材,上面的线路应该是手绘的

NO.10 SG,同步信号发生+同步锁相板,该机器是PAL制
IMG_1974.jpg
IMG_1975.jpg
双层板

IMG_1976.jpg
IMG_1977.jpg
巨大晶振和IC组件引人注目

IMG_1978.jpg
IMG_1979.jpg
这板子应该是机器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一块了

IMG_1980.jpg
金灿灿的接口

IMG_1981.jpg
背面

IMG_1982.jpg
IMG_1983.jpg
IMG_1984.jpg
IMG_1985.jpg
另外一块拼插板

NO.11 PW电源供电板
IMG_1986.jpg
IMG_1987.jpg
IMG_1988.jpg
IMG_1989.jpg
IMG_1990.jpg
没啥说的,供电板,上面全是功率元件,大容量电容与高压组件

IMG_1991.jpg
容易拆下来的都拆完了,前面还有一小块板子漏拆了

IMG_1992.jpg
IMG_1993.jpg
这块小板子连接了摄像管,是负责手动调整重合度的,RGB三只摄像管需要在拍摄前进行重合校正,保证画面精度,没有计算机自动化重合技术支持,只能手动调整

IMG_1996.jpg
空空荡荡的,除了挡板就剩下最后面的主板

IMG_1997.jpg
连接后面适配器的接口,四周的金属已经被腐蚀

IMG_1998.jpg
IMG_1999.jpg
最里面还藏着一个水银计时器,看读数才300H,管子的寿命还很长,可惜不能使用啦,关于计时器再次科普下吧:

屏幕快照 2022-10-14 下午10.24.48.png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545793

IMG_2003.jpg
再看一眼,这玩意不好拆,就不费劲了

IMG_2002.jpg
里面好像也有不少东西,线缆非常多

IMG_2000.jpg
重新组装起来

IMG_2001.jpg
再看一眼Sony的小书架,只不过里面不是书,都是板子hhhh

拆解到这里主机就拆完了,关于缺失的寻像器,我本来有一台DXC-1800,带着寻像器型号为DXF-3CE,和DXC-6000通用,但是让我改造小电视出售了,只能看看照片啦
IMG_1649.jpg
IMG_1651.jpg
IMG_1655.jpg
改造成的1.5寸小电视,清晰度还可以,画面非常柔和,是80年代的那种荧光屏。等下次我另外一台1800到了再给大家展示下寻像器好了!

全文完~

参考资料:Museum of the Broadcast Television Camera
marcelstvmuseum
engcameracollection
DXC-6000价格(日文)

打赏

参与人数 6家元 +120 收起 理由
kkdkj + 20 謝謝分享
玛德陛下 + 20 謝謝分享
jf201006 + 20 優秀文章
ksj197706 + 20 優秀文章
zsm小明 + 20
hongo + 20 優秀文章

查看全部打赏

发表于 2022-10-14 23: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的第一台摄像机是日立Z31,加索尼6800便携录像机,如今只有C74话筒还在,摄像机镜头改成了放大镜,效果还行。6800的皮带轮老化,基本不能正常放像,抖动太厉害了,磁迹跟踪累死都没招。
那时代的机器就一个字:真鸡8重。。。

打赏

参与人数 1家元 +18 收起 理由
微笑的先生 + 18 刚拆了Z31来看看~

查看全部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4 23: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简直就是艺术品,元件布局真规整,不同功能的组件用彩色区分,方便的同时看着都养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5 09: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SONY出品,必属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5 09: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madaxiazi 发表于 2022-10-14 23:04
我用的第一台摄像机是日立Z31,加索尼6800便携录像机,如今只有C74话筒还在,摄像机镜头改成了放大镜,效果 ...

Z31我也有一台,挺沉的,下次拿出来拆了@你来看看,回忆往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5 09: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lookball 发表于 2022-10-14 23:45
这简直就是艺术品,元件布局真规整,不同功能的组件用彩色区分,方便的同时看着都养眼。 ...

色彩区分功能这点的确挺人性化,后来可能太凌乱不高级就去掉颜色标签了。BVP-350板子侧面就没有颜色,看起来更高级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5 09: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戒指亮眼  现在一部苹果手机是不是就能吊打这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5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简直就是艺术品,如此精密的光电仪器,只能感叹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5 10: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ruby 发表于 2022-10-15 09:53
金戒指亮眼  现在一部苹果手机是不是就能吊打这个了?

看怎么说,不见得能全面吊打这台爷爷级的机器。职业摄像有许多特殊要求和条件,有些要求不是手机可以实现的,或者实现起来太麻烦。当然,现在可以通过后期制作完成。
不过我承认,如果让我在苹果手机和这台摄像面之间二选一,我肯定不选这台摄像机。。。
那时候的摄像机都特么死重死重的,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5 1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给我们分享如此优秀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5 11: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madaxiazi 发表于 2022-10-15 10:44
看怎么说,不见得能全面吊打这台爷爷级的机器。职业摄像有许多特殊要求和条件,有些要求不是手机可以实现 ...

镜头那部分应该就打不过,也没法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5 12: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美呀 不过这种美一般人欣赏不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5 13: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80年代的产品,做工精美,线路也很整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5 13: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81年,我们连一个收音机都感觉精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5 16: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照片真是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5 19: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80年代都DVD了  我们90年代才VC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5 20: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厉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6 10:59:5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塞,涨见识了,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6 11: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式摄像机里面除了电路板,就还是电路板,集成度没有现在的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4-4-29 11:39 , Processed in 0.514801 second(s), 2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3 smzj.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