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东量产哥 于 2023-2-13 02:21 编辑
有句老话叫:“不忘初心,方的始终。”即“循其本源,归根大宗”之观念。但纵观当下,这一观念也早已淡出人们视野。往往一个产品,都在远离其原本形态。就当下软件而言,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不同,用户群体只有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对软件进行修改。几乎每一个大版本升级,都会引起用户的争执与激烈讨论。就这一巨大的弊端,便会导致软件开发商的肆意与放任,即在用户规模到达一定程度时,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依据,从而实现自己商业化的利益。通俗的说就是“割韭菜”。这也就是当今软件的病态所在——臃肿。 所谓软件臃肿,就是指计算机软件经过版本更迭,是的软件运行速度大幅降低,颤声过多的功能的功能冗余需要更高级的硬件的支持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序上降低用户的体验的现象。这也间接性的造就了“没有卡慢的硬件,只有不断臃肿的软件。”这一说法。 导致软件发展出现病态的原因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收入增加,不少家庭足以在短期内支付起计算机等数码产品购买之费用与宽带安装于配置费用,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脑等数码产品与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也间接地使得人们娱乐水平提高,所对应的软件厂商也开始为用户编制软件满足人们日常需求。 其二是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而言,这些高科技并非是一种模块化、安装化、单元化的服务于小部分用户甚至企业的服务单元,而是一个巨大的、如蜘蛛网、大型都市交通系统般的大型枢纽。其发展角度往往离不开自由性、普遍性、广泛性。其技术发展往往带来的影响是更庞大,更便利,但更不能忽略的是严重的后果。其主要的代表之一就是个性化广告与信息流的出现。在新版的windows10 第21年第二季度更新中,就在文件资源管理器的右下角加入了无法关闭的“资讯与兴趣”模块。“这些小组件的出现本应该是好的,但不巧的是,当我刚搜索完有关奶粉的信息时,这个模块就像病毒一般在我的电脑里重复的推荐奶粉广告。”像这样的反应也不在少数。可就在这种侵犯隐私的表现之下,往往对用户而言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 其三是软件厂商利益的趋势与竞争的压力,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相较于传统开发软件而言,广 告成本低,来 钱 快,只要甲 方提供广告样本与资金,乙 方按照其条款并投放,便能实现规模较为宏 大的利润。就启动软件而言,国内软件少不了的就是启动广 告,用户一旦点进去,便会消磨大量时间,而用户使用时间,却是各大应用商店评判应用是否受欢迎的关键因素。随着用户使用时间的上升,自然地,这些应用程序也被这种算法送上了榜首。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软件臃肿化:真的无药可救? 总管人类社会可以看出,现代人的体重越来越夸张,根据统计,美国的肥胖率已经接近四成。肥胖问题在美 国每年可以造成约二十万至四十万人死亡,并大幅增加医疗支出和其他社会成本,其每年需要在肥胖问题上花费数千亿美元。电脑手机也如此,软件臃肿导致的内存不足、空间太小、软件发送的通知太多......无论是人脑电脑,血管都被注入了时代特有的脂肪。 可见,无论在人类社会还是技术行业,肥胖都已经成为了大问题。 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肥胖化的后果,减肥俨然已经成为了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话题。相反地,软件的“减肥”却显得无动于衷,甚至已经成为了历史。早在十年前,桌面平台的Windows,移动平台的安卓都在“减肥”路上取得了巨大成效。Windows Vista的肥胖饱受诟病,微软显然也知道自己的设计过于超前。从Windows 7开始,Windows系列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减肥运动中。Windows 7是第一款比前代更省资源的Windows系统,意义重大。虽然减肥程度不算夸张,和Vista基本也是处于同一重量级,但加上优话方面的进步,Windows 7给人的感觉要更加高效。也就因此,才铸就了Windows7金字不倒的完美招牌与“Windows7永不为奴”的传奇。直至2023年的今天,也有大量用户还在坚守使用。 从Vista到Windows 7,从Windows 7到Windows 8,再到2013年的windows8.1,微软每代都在减肥,并延续到了Windows 8.1这一代,Windows 8.1也成为了第3款比前代更省资源的Windows系统。对国内用户更熟悉的是,国内的所谓“优化定制的”安卓的臃肿相信毋庸多言了,小 米也痛定思痛,这次MIUI 14在优化上下了血本。首先,开展规模宏大的“剃刀行动”,使得用户可以删除系统内自带的许多相较于自身而言的无用软件,再节约存之空间的同时,也是的应用软件运行速度大幅攀升。小 米公司的努力效果拔群,也因此,有人将MIUI14移植到了仅有2G运行内存与32GB存储空间的老四核机器上(MT673X)中,发现流畅度相较于国内“定制版”的安卓系统,有了不小的提升。减肥成功的MIUI14对于用户来说无疑重大利好。 从过去Windows和安卓的例子可以看出,软件臃肿化并不是无药可救,但为何人们往往放弃治疗?从来不会发生软件臃肿化的游戏机平台是最好的诠释。游戏机平台的寿命长得惊人,基本可以实现十年的超长使用周期。随着时间的冲刷,游戏机上的游戏优化效果甚至会越来越好。PS3,PS4至今仍可玩到较新的游戏。在游戏机平台上,软件索求的资源是稳定的,新游戏并不会比旧的更耗太多资源。游戏机平台非常封闭,而且在长久的生命周期内硬件性能稳定得接近水平线。对于开发者而言,这一方面迫于严格的审核,必须对游戏成品精益求精;另一方面,稳定不变的硬件利于庖丁解牛,每一份性能该用在什么地方,会越来越了然于胸。游戏机能够在悠长的生命周期内由始至终高效发挥机能,绝缘软件臃肿化,和其独特的平台生态密切相关。 然而当下开放式平台开发环境、平台生态更迭太快,没法让开发者照应到老设备。再回头看看一年一换甚至半年一换的电脑手机,没有办法为开发者提供稳定不变的开发环境,软件应用不得不尾随急速发展的硬件平台更新;同时,就算是审核以严格著称的iOS平台,苛刻程度也没法和游戏机平台相比,更别提门户大开的Windows和安卓了。微软和Google也加入了这场变革风暴。跟上平台更新的狂潮,用更多手段掌 控用户,获取短期利 益,才是更好的赚钱大法。对于臃肿的软件而言,也是他们狼 子 野 心最佳的体现。对于软件的乱象,恐怕只有政 府部门对症下药,才会有所改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