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人萌新出入。论坛这个帖子。写的简短一些,尽量说出干货内容,希望大家在选购耳机的时候两个养得大。这些内容是本人在音频工程领域工作和研发现场制造二十几年来的一些个人感受,欢迎斧正。
1.超过1440 kbs的音频数据压缩率在。消费级别使用中没有任何现实意义。这首先决定于是否使用了。过采样的音源。更高的模拟数字转化位深。正常情况下人而无法评判。双声道的声音在原始脉冲编码调制。超过1440 kb。下的音源品质差异。
2.高于320 kbs,低于1440 kbps比特率的无损音频压缩文件对于采集和存档原始CD文件有意义,但作用于蓝牙音频传输不必苛求。 简单例证分析
最早的iPod上面计算标准音频质量的存储码力一般为用192 kbsVR可变码率或者128 kbbps固定码率,这两种情况有不同程度的音频细节丧失。但前者已经不明显。
MP3标准制定支出的最高码率为320 kbs 7设置标准的参照就是超出人耳判别的听觉边界,由于人耳的升学掩蔽效应无法区分。压缩和未压缩音频的品质。所以这个是一个听觉特性上的刚性差异。从计算上来讲有损抛弃了一部分,但是人的耳朵区分不出来。
出于以上的例证,无损压缩和高比特利的耳机如果都是精油包括蓝牙协议在内的无线音频传输。在本地回放。普遍情况下人而没有办法判别听觉差异。如果以此作为选购标准,多少有点可笑。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可能在发布会现场高喊着高码率的。Presenter本身压根没有办法区分一首清唱歌曲在48,kbps ogg和1440原声的差别。
相对对于均衡器的调教产品的人体工学设计。以及产品形态上是否入耳,是否适合长时间佩戴?开放环境中的表现等等才是。更加有利于参考评估耳机音质的佐证参数。超高码率从来不是你给他穿个墙试试看。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音频信号都没了。
更详细的内容往后漫谈喽,这是第一篇,因为本人几乎双目失明,上面是用语音识别达成的,而且第一遍输入居然帖子都没发出来,4000字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次我复制粘贴看看什么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