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土耳鸡烤鸡 于 2025-1-2 18:15 编辑
近期,一项来自国外科研机构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癌症为何频繁向肺部扩散的秘密:一种名为天冬氨酸的氨基酸。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癌症机制的理解,还为治疗转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据历史统计,超过半数的癌症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癌细胞会转移到肺部,形成继发性肿瘤。通常情况下,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从原发部位转移到肺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困惑于肺部为何会成为癌细胞转移的“热门目的地”。这项研究指出,肺部独特的微环境使得它成为癌细胞转移的理想场所。天冬氨酸在这种环境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存活。随着这一发现,科学家们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阻止癌细胞在肺部的扩散。
比利时弗拉芒生物技术研究所(VIB)-鲁汶天主教大学癌症生物学中心(CCB)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们发现,天冬氨酸这种氨基酸可能是导致肺转移现象普遍的重要因素。“我们观察到,患有乳腺癌的小鼠肺部中的天冬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小鼠。这表明天冬氨酸可能在肺转移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CCB的博士生、该研究的主要作者Ginevra Doglioni解释道。天冬氨酸作为人体内的一种重要氨基酸,不仅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还对肺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它还参与能量代谢、酸碱平衡调节以及免疫系统的支持,这些都是保持正常呼吸功能不可或缺的因素。
DNA 转录为信使 RNA (mRNA),后者负责将遗传密码传递至核糖体——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工厂。核糖体解读 mRNA 序列,随着其沿 mRNA 移动,氨基酸按特定顺序连接,逐步形成蛋白质链。翻译过程中指令或程序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导致不同蛋白质的生成,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翻译是利用遗传信息构建蛋白质的一种生物过程。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5A (eIF-5A) 是一种有助于细胞高效生产其他蛋白质的关键蛋白,在翻译的起始和延伸两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当核糖体遭遇 mRNA 中的复杂区域时,eIF-5A 提供必要的支持,防止核糖体停滞。eIF-5A 特别含有一种名为羟脯氨酸的独特氨基酸,而羟脯氨酸对 eIF-5A 功能至关重要;缺乏羟脯氨酸,eIF-5A 将无法辅助核糖体完成任务。羟脯氨酸的合成过程称为羟脯氨酸化。研究者发现,肺天冬氨酸激活了癌细胞中的信号通路,进而启动了一套新的翻译程序。
为了探究促进肺部继发性癌症生长的关键因素,研究人员对健康肺组织与含有乳腺癌细胞分泌的肿瘤生长促进因子的肺组织中的转移瘤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结果显示,这会导致更为侵袭性的转移性疾病。他们发现,乳腺癌患者及小鼠的肺间质液中富含天冬氨酸,这种液体充斥于肺部气囊与周围血管之间的空间。进一步研究揭示,肺部中的天冬氨酸能够激活癌细胞表面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进而促使eIF5A进入休眠状态并启动替代翻译过程,最终导致转移灶变得更加侵袭性。CCB首席研究员、该研究的通讯作者Sarah-Maria Fendt教授表示:“这一关联凸显了研究结果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并表明天冬氨酸信号传导可能是肺部癌细胞生长的一个共同特征。”
弗拉芒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后指出,这一发现深化了我们对癌症生物学机制的理解,并为开发治疗转移性疾病的新型疗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