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2-1 22:19 编辑
汽车圈向来不缺吸睛大瓜,最近又有一件事成功点燃了车迷们的讨论热情。这次的主角是大众汽车,以及一辆改装过的大发轻型厢式车。原本一场平平无奇的改装车拍卖,谁能想到竟掀起了惊涛骇浪,下面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事件全貌。
大众强势施压,迫使 Cars & Bids 取消了一场以改装大发轻型厢式车为拍品的拍卖会。这辆小巧玲珑的车,被改装成经典大众微型巴士的模样,正是这一操作,引发了大众汽车的商标争议。早在之前,大众就曾让一辆相似的厢式车被扣押,最后惨遭销毁,当时在网上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在日本,将轻型厢式车改装成经典汽车模样的市场十分火爆。这类车小巧实用,既能吸引年轻驾驶者,又能满足那些追求有趣、怀旧驾乘体验的汽车爱好者。就像图片里这辆 1998 年的大发 Atrai,被改装成大众 T2 微型巴士后,和正版的相似度极高,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以至于大众要求 Cars & Bids 取消这场拍卖。该网站不仅照做,还同意以后不再列出类似车辆。
拍卖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正常。道格・德穆罗对这辆车的评价相当高,说它 “不管开到哪儿,肯定都能吸引众人的目光”。可惜的是,卖家和潜在买家没等来拍卖成功的喜悦,却等来了大众公司的关注。
Cars & Bids 突然取消拍卖后,在拍卖列表的评论区发布了一份声明:“本周早些时候,我们收到代表大众汽车北美公司的律师事务所发来的停止侵权函,说这辆厢式车的设计侵犯了他们多项商标,包括大众的标志以及大众巴士的设计。我们觉得这些指控没什么道理。但我们还是想确保卖家和拍卖中标者都不会遇到麻烦,所以艰难地决定取消这次拍卖。”
这就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大众会在意有人在一辆大多数人都不会误认成真正大众 T2 微型巴士的车上贴假标志、喷假漆呢?实际上,从法律角度看,大众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对这类车辆采取行动。
商标维权还是企业过度干预?
德穆罗在一期播客里谈到了这件事,也阐述了一些基本事实。按照美国版权法,大众必须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对这类事采取行动,不然可能会面临失去版权的风险。不过,打击生产、销售假冒套件的企业,和针对只想开酷炫车的个人汽车爱好者,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就算卖家好像是进口这辆车的商家,并非私人车主,但这次事件给人的感觉更像是针对后者。
这就让整件事显得有些过分了。如果是为了保护大众的知识产权,防止被靠模仿大众设计获利的公司侵害,还能理解。可针对一辆小众的、爱好者改装的轻型厢式车,就会让大众显得很小气,实在没必要这么坚持。按道理来说,大众应该希望大家把他们的品牌和有趣、令人向往的汽车联系起来,而不是因为一辆日本小厢式车就打官司。当然,这里面也有背景因素。大众售价 7 万美元的新款电动微型巴士 ID. Buzz,续航里程只有 200 多英里,几乎全靠人们对原版的怀旧情怀支撑,这么看来,大众的敏感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大众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一群价格亲民的仿制品抢走 ID. Buzz 的风头。但说真的,如果一个品牌形象脆弱到连一辆改标大发都能构成威胁,那问题恐怕就不在大发身上了。
值得肯定的是,Cars&Bids 表示,他们取消拍卖更多是为了保护卖家和潜在买家,并非讨好大众。要是这辆厢式车在平台上成功售出,可能会给大众提供 “把柄”,让最终买家陷入不利的境地。果然,大众的强硬态度在汽车爱好者群体里很不受待见。拍卖网站上有一条言辞犀利的评论:“我很清楚最初甲壳虫汽车‘通过快乐获得力量’的起源。大众曾经摆脱了那段历史,成为了‘人民的汽车’(Volk+Wagen)。可现在,他们明显偏离了方向,陷入困境,生产的汽车昂贵又不可靠,没人愿意买。他们最不该做的就是这种荒唐事。虽说我觉得 ID Buzz 定价过高,但之前还是挺喜欢,还考虑过买一辆。现在不会了。大众会把 1 万到 2 万辆车卖给那些‘非买不可’的人,之后肯定会为倾销这些车发愁。我一直都是大众的忠实粉丝,但他们真的迷失方向了。这件事就是最好的证明。这让我挺伤心的,但这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大众针对轻型厢式车的过往
有人可能会纳闷,大众为什么不直接和这类车的车主沟通,让他们去掉标志呢?奇怪的是,大众似乎完全不想在这方面与人合作。早在 2021 年,大众就让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扣押了一辆类似的厢式车。车主得知后,主动表示愿意去掉大众标志、重新喷漆,甚至签署保密协议。可大众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直接把那辆轻型厢式车碾碎了。如果大众真的这么担心这些微型巴士对他们的新 ID. Buzz 构成 “威胁”,或许 ID. Buzz 就不该定价 7 万美元左右。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