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此时,硅谷流传着一则耐人寻味的传闻:当OpenAI雄心勃勃地拿着自研AI芯片方案叩响台积电大门时,这家芯片代工巨头的高管们看着眼前天马行空的构想,礼貌性地抿了口咖啡。转眼来到2025年,这个曾被视作"科技狂想"的项目却以惊人速度推进——据路透社最新曝光的独家消息,这家AI巨头首款定制GPU设计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距离向台积电提交3纳米流片仅剩数月之遥,剑指2026年量产目标。
时间倒回十二个月,业内还普遍认为OpenAI的半导体之梦不过是画大饼。毕竟连谷歌这样的科技老牌在TPU研发上都交过天价学费,更何况是初出茅庐的AI实验室。但戏剧性的是,在去年夏天与芯片鬼才吉姆·凯勒的"万亿美元方案"谈崩后,山姆·奥特曼团队愣是拉起一支四十余人的精兵强将,其中不乏谷歌TPU项目的元老级工程师。这些硅谷老炮们深谙芯片江湖的生存法则,果断放弃自建晶圆厂的浪漫主义,转而采用业界通行的设计代工模式。
从技术参数来看,这款神秘芯片的配置堪称豪华套餐:采用经过实战检验的脉动阵列架构打底,搭配高带宽内存(HBM)提升数据吞吐,外加专为大规模AI训练优化的网络模块。更关键的是押注台积电最先进的3纳米工艺,这步棋既规避了自建产线的风险,又能在制程红利上吃到饱。不过圈内人都清楚,流片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续的封装测试、良率爬坡才是真正的修罗场。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这次拉来的外援颇有看点。半导体巨头博通不仅派出精兵强将参与设计,其丰富的IP组合拳或许能让芯片如虎添翼。但对比谷歌亚马逊动辄数百人的芯片团队,四十人规模的攻坚小组难免显得捉襟见肘。有业内人士调侃,这就像用瑞士军刀去拆航母发动机——勇气可嘉但容错率极低。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年AlphaGo横扫围棋界时,DeepMind的团队规模不也才区区几十人?
随着流片时间节点逼近,整个硅谷都在屏息以待。若一切顺利,2026年的AI算力江湖或将迎来新变数。只是不知道此刻的台积电会议室里,工程师们是否还会想起一年前那杯意味深长的咖啡——当理想主义撞上晶圆厂的现实主义,这场AI芯片的冒险故事才刚刚翻开第二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