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2-16 08:22 编辑
当智能手机电量告急时,或许未来的存储芯片正在酝酿一场静悄悄的蜕变——德国与法国的科学家们正用一叠比纸还薄的磁性材料,重新绘制存储技术的未来蓝图。
在美茵茨大学物理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与法国Antaios公司的技术团队完成了一项看似微小却影响深远的突破。他们研发的新型SOT-MRAM存储芯片,不仅将能耗砍掉整整一半,更让数据在断电后能持续"记忆"十年之久。这项成果刚登上《自然·通讯》期刊,立刻引发半导体行业的热议。
传统内存技术正面临瓶颈:DRAM需要持续供电维持数据,NAND闪存写入速度受限。而SOT-MRAM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过电流产生的磁矩翻转来存储信息,兼具非易失性与高速读写特性。此次突破的关键,在于科研团队用"轨道霍尔效应"替代了沿用多年的"自旋霍尔效应"——前者能让电子轨道角动量代替传统自旋传递,摆脱了对铂、钨等贵金属的依赖。
"想象一下,原本需要价值百元硬币大小的贵金属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用普通硬币的材料就能实现。"项目负责人拉胡尔·古普塔博士这样比喻。研究团队采用金属钌作为核心材料,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将写入电流降低20%,这对需要频繁读写的移动设备意味着显著的续航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该领域的首次突破。早在2023年初,中国台湾工研院与台积电就联手推出过类似技术的原型芯片,当时业界将其形容为"缓存、内存、存储三合一的神奇材料"。如今欧洲团队的进展,则让这项技术距离量产更近一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良率以及十年数据保存期,使其在智能手表、物联网设备等场景的应用前景愈发清晰。
随着全球数据中心能耗问题日益突出,这项绿色存储技术的商用化进程备受关注。尽管要完全取代现有DRAM和NAND仍需时日,但古普塔团队已着手与工业界合作,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推进试产。或许在下一代折叠屏手机的元件清单里,我们就能见到这种既省电又可靠的新型存储芯片。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