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8

[综合] 【转载】lymex/bg2vo----小值电阻 Small Resistance Measuremen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1 16: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使的魔翼 于 2025-2-21 16:55 编辑

小值电阻 Small Resistance Measurement

lymex 于2012-10-09发表于38HOT论坛



    小值电阻就是阻值小的电阻。电阻的单位是欧姆,而1欧姆的电阻实际上就比较小了,甚至在模拟表上都很难区分是1欧或短路,很多数字表也就只能分辨出0.1欧而已。尽管小值电阻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但这里可以把几欧以下的电阻统称为小值电阻。

    电阻小的东西是常见的,比如各种金属、导线。几种最好的金属的导电次序是:银、铜、金、铝、钙、铍、镁、钨。

    但是,这些导体的温度系数非常大,例如铜的电阻率变化达到0.4%每度,这样一般就不能作为小值电阻来用了。而现在广泛用于小值电阻的材料,就是各种电阻合金,例如锰铜。

    小值精密电阻,主要用做高精度分流器,高精度电流发生器,高精度电源,高精度电子负载,各种大电流相关的仪器设备。

    测量小电阻,往往具有挑战性。有人会说,这还不容易,弄个双臂电桥,比如QJ36,是0.02级的,可以很精确的测量低阻。或者,搞个微欧计,可以测试非常小的电阻。

    事实上,这QJ36我就有,体积比较大,用起来要外接直流稳压电源和检流计,不方便。另一方面,0.02级 = 0.02% = 200ppm,也不算很好。



    至于微欧计,测试的精度就更差了,一般不到0.1%,甚至只有1%。
    要说更方便的、更精确的,还不如类似HP34420A的表(数字纳伏表、微欧计),在1欧档测量0.1欧时,可以准确到0.009% = 90ppm,对比到10ppm,分辨到1ppm。


    测小电阻的难点之一,是要精确,比如要达到10ppm,比常见的电桥或者7位半表的指标还要高很多,因此上述方法均不能满足要求。当然,测试这样准确的小电阻,也并非是任意电阻,而主要是成整数次幂的比如1欧、0.1欧、0.01欧。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把不同阻值的不同要求归结为下表:


    例如,要测试0.01欧的标准电阻,可以加上3.1A的测试电流,其电压为31mV,这样,要想对比到1ppm也才是31nV,因此要谨慎安排好连接以防止热电动势的影响。
    此时电阻的功率为0.1W,比超高精密测试的0.01W要大10倍,但综合考虑热电动势等的影响还是合适的,仍然没有超过国产BZ3电阻的额定值。


        测试小电阻的另外一个难点,是要大电流。
    由于很多分流器,检定的时候必须用大电流或者额定电流,也就是工作在100A的分流器,就必须用100A来检测,因此必须有100A的电流源,而且是非常好的恒流源。而为了测试不同电流下的线性(实际上是负载变动特性),要测试比额定电流小一些的几个点,比如25%、50%、75%,这样就对测试系统提出了更多更难的要求,大电流、可变大电流。

附注:

    所谓“分辨到”,就是仪器的分辨能力能到多少;

    所谓“对比到”,就是采用替代方法或者交换方法,能把两个相近的电阻对比到什么程度,也就是传递误差;

    所谓“精确到”,就是直接读数能达到的绝对准确度。




一、小值电阻的商品、分类用途和特点

1、小值电阻芯

    芯是原始的元素,广泛用于各种需要小电阻的仪器中,例如万用表、电源、电子负载。

这种大约12年前买到的美国的0.01欧、1%电阻,不是4线的,里面就是一个电阻丝段,是最无感的电阻。很长时间一直做10A的检流电阻,此时压降100mV,用34401A测试正好。




PBV 0.047欧0.5%,二手很常见,价格不贵,性能不错


这个是同系列但阻值只有1mR,拆开看里面就是一片锰铜


Dale LVR-5,为0.05欧1%



还是德国Isabell的,0.1欧0.1%,比较精确了,适合测试1A到3A,但也不是4线


AE这种检流电阻,阻值范围很宽。阻值不是太小的场合下,应该是金属箔的,温度系数很低




日本仪器里大量采用这种AE的检流电阻,例如Adv TR6143电源里,用了1欧和0.1欧




Vishay也有类似的,这两只0.1%的电阻是某款1281里面的电流测试电阻,
分别是0.1欧和1欧,用于1A和0.1A两个电流档,150ppm和50ppm的年不确定度


prodigit7550里面用的VHP4,0.2A和2A用4线检流,整体精度0.01%


prodigit7550里面用的RUG-Z-1mR,250A用4线检流,精度0.02%。另有一个类似的10mR用于20A检测,0.0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16: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使的魔翼 于 2025-2-21 17:09 编辑

小值电阻(续1)


2、分流器

专门、大电流、大功率、精度较低

以下为国产分流器,均为0.5%,额定电流时输出75mV,左起分别是?A、20A、50A、100A

以下为国产大电流,1500A的,满负荷耗散112.5W

以下为国产出口型,3000A、60mV,满负荷耗散180W

以下为国外WES 1%,50mV,分别是50A和800A


以下为印度的Vaiseshika 9410,150A,压降0.15V,0.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16: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使的魔翼 于 2025-2-21 17:10 编辑

小值电阻(续2)


3、精密分流器

这个Agilent分流器精度很差(0.3%),就是用起来方便,在这里只做对比用
描述:普通分流器/万用表附加器,0.3%


专门给计量与校准用的,精度一般高于0.01%
EL7520,电阻0.01欧电流20A,20ppm


prodigit的7550,0.01%多量程,最大250A

Fluke的A40B,分别是20A、50A和100A,0.005%之内

高联的7340,100A和1A,初始偏差60ppm和25ppm

Ohm-Labs CS100 300A,0.05%

4、标准电阻
小电流、小功率、高精度

至于小值电阻的特点,可以看出一、二:
1、4线的为多,否则难于测试
2、测试电流大、功率大。本来小电阻从来都是与大电流密不可分的,很多就是给发生、测试大电流用的。电流一大,功率也自然大了。
3、发热大、性能差
功率一大,发热难免,而一发热,一个会引起温漂,另一个也会引发热电动势。

当然,这里所说的大电流并非很大,而是精密大电流。一旦到了精密的概念,电流就比较小了。比如手持表测试电流一般都到10A,但3458A的台表仅有1A电流档,30M六位半表的最大电流档才是0.1A。从上面的表格里可以看到,采用0.001欧的标准电阻,最大可以精密测试到10A,半精密测试到20A,不太精密的测试到31A。

有了精密的小电阻,就可以通过监测其电压,得到通过它的电流。因此,小电阻在精密大电流的发生、精密大电流的检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样,对小电阻的测试、标定,也同样需要大电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16: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使的魔翼 于 2025-2-21 17:34 编辑

小值电阻(续3)


二、测试小电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测试小电阻具有测试其它电阻固有的问题和条件,比如:

1、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
    由于小电阻小,因此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相对就很大,甚至要大于主电阻,因此不能忽略。解决的办法,就是对于电阻本身采用4线制,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可以完全排除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测试电路上也要相应考虑,比如用V/A法、双臂电桥法,都是要与4线电阻配合的。
    电流端的引线电阻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不会引发额外的测试误差,电压读数是从Kelvin分压点上引出的。而电压引线在不通过电流的场合下,引线电阻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描述:4线电阻

2、老化

    小值电阻由于有效电阻体的体积必须大,因此就必须做成厚重的方式,这样一来内部的应力难于消除,再加上大体积的电阻难于密封,因此接触外界容易引起变化。除了有自然老化外,发热过大引起的永久性变化也不能忽略。如果电阻全密封,或者制作时材料彻底退火那还是好很多。当然,由于小阻值电阻导体厚重,很难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大部分是不密封的。比如国产的BZ3,1mR和10mR就只是油浸的。

3、发热和功率

    小电阻在测试状态下要通过比较大的电流,这样在电阻内部将产生比较大的功率和热量,引起电阻体内部温度升高。而电阻体一般是采用比较粗壮的金属电阻材料,内部很容易受力不均引起机械应力变化,造成温度系数不太好,这样就容易引起漂移。当DCC(见下)在测试对比的过程中,要求电压一致,因此越小的电阻其功率也越大。
在额定电压下,要想通过某个电流,必须有特定的发热,不可避免。

描述:0.01欧内部,使用时要求装油

4、温漂

   温度直接影响表现的,功率大就更加剧了温漂。解决的方法就是寻找好的电阻、加强散热限制升温、进行补偿。

5、热电动势

    不仅小电阻内部发热比较大,另外在引线电阻、接触电阻中也会发热,容易引起比较大的温度不均匀性。另一方面,小电阻上的电压相对很小,这样热电动势相对讲就很大,因此其影响就更加不能忽视了。

描述:L&N4210粗大的引线以减少热电动势,小引线是电流线!

6、测试仪器
测试仪器要大发生电流、同时要检测低电压。而这两个在高精度的场合下都比较难。

测试方法   
1、V-A法

    就是让一个已知电流I通过未知电阻R的电流端子,然后通过测量其电压端的电压V,得到电阻:R=V/I。
这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实也是最常用的。随后讲到的几种方法,也都可以认为是基与I-V法的。
商品的微欧计,基本都是这种方法。

而I-V法测试小阻值,有三个境界:
    境界一:小阻值但不大电流,其实就是纳伏法,非额定输出时测试小电阻,把发热影响限制起来。缺点是需要仪表灵敏度太高
境界二:大电流但不大功率。其实就是采用低压,采用小阻值电阻。同样,对仪器的分辨提出挑战。
境界三:大功率但不大发热。其实就是脉冲电流法。每次测试的时间很短,采几个样就完成,其余时间处于没有功率的场合。

I-V法的特点:简单实用但精度不是很高。
条件:需要有一个短期稳定的恒流源,再加上一个线性和分辨良好的钠伏表。
方法1A:直接测试,如上。这种方法有赖与电流源的准确性。
方法1B:把标准和被比较电阻串联共同通以恒流源,用开关切换观察两个电阻上的不同读数
    当然,切换可以是万用表内部的,比如34420A的比例测量功能。
    这种方法对电流源的准确性没有要求,只要求短期稳定性。另外,测试不同的电阻,万用表的参考点变化了,因此也与万用表的共模抑制比相关。

描述:V-A法测试原理(方法1.1:直接测试)

测量方法1C,把1欧和0.1欧两个待比较电阻的电流端串联,通以稳定电流(0.1A),把电压引线接到开关转换后再接纳伏表,这样可以快速切换两个电阻的输出电压。

注意:
    1、电流引线尽量接触好一些(比如用压片)、压接的紧一些,以便减少接触电阻从而减少接触点发热。
    2、一般是体积小的引线端子接电流,原因是电流毕竟不大,同时电流端子有热电动势没有什么关系。而把大体积的端子是电压的,这样能显著均温减少热电动势,毕竟电压端子的热电动势是最重要的。
    3、同样原因,开关要用大触点的,而且真正用的时候要放入厚重的铝盒里。
    4、测量时要把开关交替接到两个电阻上多次交叉读数,然后计算分别取平均值,这样能显著减少因缓慢变化而引起的漂移,也能减少偶然误差。
    5、纳伏表不应换档,这样,在10:1测量时就要求有7位才能保证有1ppm的传递分辨率。


测试方法    2、电桥法

    这个是个古老而比较有效的方法,适合中精度的测试小电阻。当然,由于要测试小电阻,电桥必须是带有Kelvin接点的双桥。利用用双桥法基本的解决了电桥的引线电阻和接触的问题,并利用对比得到结果。事实上,电桥是一种“背靠背”的电阻对比之一,对电桥供电电压不太敏感,因为任何电压的变化都同时作用在左右两个桥臂上。

    然而,电桥法的缺点是对比精度不高,原因主要是电桥的引线电阻和接触不能精确控制和补偿,另外,辅助电阻和调整电阻也很难兼顾精度与调整的问题。同时,当测试电阻比例是1:10的时候,辅助电阻的1:10的精度也难于提高。另外,由于电桥法的输出电流有限,很多小电阻是在比额定电流小得多的电流下测试的,难免有偏差,适合测试小阻值标准电阻。

    如图,粗线为大电流通路。黑色的Ewire是外引线所产生的电压,对测试不产生影响。红色的Ewire是内引线电压,应该尽量压低,因此连接两个电阻之间的引线应尽量缩短。对于Ra = Rx 的1:1对比场合,比较好做,下面给出1:10传递的计算例子。

     根据实际测试,即便采用上面小旋钮的接法,0.1Ω和1Ω两个电阻之间用粗短线,可以把这段的总电阻控制在2mΩ之内,也就是说,通以0.1A电流时电压不超过200uV。这样,只要Rm=100Ω,Rn=1kΩ,就可以20k倍于接触电阻,分压误差就可以小于200uv/20k=10nV,可以忽略了。这个Rm和Rn电阻对要求不是很高,能有0.005%的匹配就足够了。
    但另一方面,RM和RN的1:10的关系要求很高,可以考虑11只相同的电阻进行串联。若取RM=10k则RN=100k(10个相同的10k串联),此时引线电阻<10mΩ 能保证1ppm,这还是比较容易的。


测试方法   3、DCC电流比较法

    假如有两个一样的恒流源,分别接到背靠背的两只电阻上,这样就可以类似电桥那样,通过检测其电压的微小差异,来达到精确的对比的目的。这样就把问题归结到如何精确的产生两个相同的电流的问题上,而这两个电流的绝对值或者少许变动,都对结果影响不大。

    目前产生这两个电流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磁通平衡法。在一个铁心上绕好圈数相同的两个线圈,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这样铁心的总磁通就为零。实际上,一个是主电流、另一个通过灵敏的检测磁通来控制辅电流,来达到主辅相等的目的。

    主恒流源流过RX并在Np上产生磁通,但辅恒流源流过RD并在Ns上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磁通,使得总磁通为零。一旦这个磁通不为零,就能通过二阶解调器察觉到,然后调节辅恒流源,使得总磁通为零永远成立,这样就使得Ip和Is两个独立的电流严格相等,给背靠背的比较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后,通过把两个电阻的两个下电压端接到一起,就可以在两个上电压端精确的读到电压差,也就直接反应了电阻的差别,这样可以实现直接的1:1的电阻比较。
    同样,让Np的圈数是Ns的10倍,就可以在磁通相等的条件下,让Is的电流10倍于Ip,这样在电压相等的条件下,电阻也是10倍关系,即Rs = 10 * Rx,由此完成电阻的10:1的精确传递。
    为了能够测试超小电阻,需要DCC能够输出大电流。高联做过其3000A的DCC扩流器广告,4个机柜(上面三个是3×1000A)

国产的,兰斯汀有600A的,当然还可以并联
武汉有更大的,新国标检流计把电流检定范围规定到最大10000A。

测试方法    4、直接对比法

让一个电流通过参考电阻和所有的被测电阻,然后用开关转换测试。


得到两个电压V1和V2,那么就有:

Rsub = Rstd * V1 / V2

实际上,为了测试稳定,需要在测试的转换过程中保持电流不变,因此要求是一个低噪音、短稳好的恒流源。另外,开关也要用Scanner来替代


测试方法    5、换向测试法

由于测试大电流需要尽量压低检流电阻,这样满度压降就低,热电动势越发重要。
测试电阻的仪器,从一开始就有换向的概念,以便抵消热电动势。例如我的9975,换向是自动的;万用表测电阻的真欧姆,也是类似做法。
换向也可以用2×4开关来实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16: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使的魔翼 于 2025-2-21 17:46 编辑

小值电阻(续4)


三、小值电阻DIY

DIY的原因:没有现成的阻值,没有所要的性能指标,买不到,价格太贵。

DIY的方法:从原料上看,一个是用电阻丝、电阻板,另一个是用现成的阻芯。后者并联的为多。

1、从基本材料做起:电阻丝
    这个比较难一些,首先要有合适的电阻丝或电阻片,然后加工成型,制作引线,测试调整。从应力和温漂看,细线的效果最好,但也最难于形成小阻值,需要并联的太多。另一种材料就是薄片,获得又不容易。求其次的办法,就是采用粗的电阻丝,厚的锰铜片,这样势必就做成与传统的shunt一样的方式了。

2、从电阻芯做起
    这种方法容易一些,往往也被商品的电阻所采用。最好什么电阻?金属箔。金属箔最佳阻值?100到20k,阻值太小箔厚了,补偿不听使唤。Fluke A40B-100A-8mR,就是大约30个翅并联每个翅0.25欧,而每一个翅又是大约36个塑料块并联的,因此每个塑料块是大约9欧。9欧尽管不属于最好的塑料块的范围,但距离可以生产的1欧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温漂被限定在4.5ppm/K。

3、我的DIY准备

    1、用47只PBV-47mR并联成为1mR,用于精密100A检测
    2、用20只PBV-1mR并联成为0.1mR两组,一组用于300A检测,另一组作为标准电阻/对照组。
    3、用20只AE-R002并联成为0.1mR,用于500A检测
    有些小值电阻表现不好,例如温度系数偏大,如何改善呢?

    这里给出一个方法,可以对于负温度系数的电阻,进行简单而有效的补偿。
    首先看一个补偿的例子,VHP-4电阻,右边的红线是电流线,通以恒流后,左边P1和P2可以读出电压,温度系数为负:


    那么,把I2引线延长,直到A点的部分,就串联了一个铜电阻,温度系数为正。适当选择长度,主电阻与铜电阻串联后,从A点引出的电压信号就是正温度系数的了。而已知P2点引出的电压为负温度系数,因此,采用两个适当的电阻R2和R4对这两个点进行分压,则必有一个阻值,使得分压点的温度系数为零,引出P2'即可。


    但是,以上方法要引入3个电阻,比较复杂。经实际测试,电流端内部引线存在电阻R3,也是铜的,对于R01的阻值此电阻大约为1.2mR,使得I2引出点的温度系数本身就是正的了,因此可以去掉串联铜阻,直接把两个分压电阻做到引线上:
    事实上,电压端的内部也存在一个引线电阻R1,大约为7mR,因此可以直接加以利用,外部只接入一个电阻即可,即分压电阻实际上是由R1和R2来完成的:
    实际上,也完全可以这样去想:P2的输出为负温度系数,但I2的输出为正温度系数,那么用一个电阻接到这连个端子上,就可以使得原本负的系数向正向靠拢,最后得到零温漂。
    当然,实际做下来,所需要的电阻阻值比计算值要小不少,这个电阻本来具备-4.8ppm/C的温漂,最后的结果是只接了一个16mm长度(阻值约120mR)的电阻丝(从10欧电阻上拆下),使得温漂达到了+0.3ppm/C,取得了不错的补偿效果。
    最后,给出lilith做的电阻假设进行补偿的方法。
    其中橙色的就是一段补偿用的电阻丝,而由于补偿后,可能造成原来电阻偏大,因此需要在电流端并联一个较大的电阻把阻值调节回来。

4、测试对象和测试结果
    测试条件:主要是温度要控制一下,或者监视。
    测试内容:除了电阻阻值外,主要就是温度系数了。
    测试设备:高稳定电流源,电压表,加温设备

    自己要测试的电阻照片,这是我自己小电阻(<=1Ω)的大约60%。
    测试是以Thomas 1Ω为起点开始对比传递的,因为这1Ω代表了最高精度、最少老化的原始基准。也由于小电阻中1:1对比是最容易的,所以首先对比的是7只1Ω的,然后是1欧向0.1Ω的传递、0.1欧向0.01Ω的传递等等。

5、阻值
    对于标准电阻,当然是阻值越接近标称值就越好。但对于分流器,要求就不那么高。

6、老化
    测量老化很难,需要很长时间。唯一能走的捷径,就是电阻在出厂的时候(或者在中间校准的时候)给出了具体数值(和校准时间)。这样,当时隔数年,电阻有了变化后再来测试,就能够推算出其老化来。

7、温度系数
    温度系数相对来讲比较好测试,只需要在常规的测试条件下增加一个恒温箱。大电流恒流源

    以上讲的几种测试小电阻的办法,大多是用小电流,靠精密测试其较小的电压来得到阻值。这样的做法避免了大电流、减少了发热、对测试设备也要求较低,有他的优势。但是,往往很多大电流设备例如分流器,要其必须在额定电流下测试,或则在额定电流的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变动(即测试状态等于工作状态),因此必须利用大电流源了。

    大电流恒流源的产生,往往又要用到高精密小阻值电阻,这样DIY的话就有了问题:到底是先做大电流源?还是先选小阻值电阻?

    解决的办法就是逐级进行:先DIY 100mA的恒流源,测试好0.1欧到1欧之间的小电阻作为1A恒流源的采样电阻,DIY 1A恒流源,然后再用1A恒流源测试0.01欧的电阻,做10A恒流源,依次类推。

    到底多大的电流选择多大的电阻,主要取决于小信号放大的不理想(热电动势、噪音)和电阻的自热温漂。
    检流电阻太大,则功率就大。电阻不可避免有温度系数,越小的电阻往往温度系数越大,发热后漂移就很大了。
    检流电阻太小,那么电压就小,必须放大,但放大器会有近微伏级别的偏差,因此0.1V的压降影响就近10ppm了,而且热电动势做不好也是微伏级别的,尤其是大功率电阻的发热加重热电动势的产生。
    解决的办法,除了选择好的材料和工艺外,再就是加大电阻的体积、减少热阻,这其实就是增大成本。因此,选择大电流采样电阻,就是热电、功率、成本的一个权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16: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值电阻(续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1 16:58:5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这个好,几千块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1 19:16:2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年买了bz6,短期内没有升级采样电阻的需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14 07:43 ,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