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企业用户还在适应博通收购VMware后的新规则时,一记"天价账单"彻底点燃了火药桶。欧盟云服务商协会CISPE最新调查报告显示,自博通2023年完成对虚拟化巨头的收购后,其会员企业面临的VMware软件许可费用暴涨800%-1500%,有企业主直呼"这已经不是涨价,而是抢劫"。
根据CISPE旗下观测机构ECCO的报告,博通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收割三连击":先是单方面终止永久授权协议,强制改为订阅制;接着把原本可单独购买的模块打包销售,逼着客户为不需要的功能买单;最后祭出"霸王条款",违约罚金高到能让中小云服务商当场破产。欧盟云基础设施服务商协会秘书长Francisco Mingorance直言:"这不是商业谈判,而是用枪指着脑袋签城下之盟。"
超过30家欧洲中小云商被卷入这场风暴。报告附件披露,除一家企业外,所有CISPE会员单位都被迫签署新合同。某德国云服务商透露:"博通只给两周考虑时间,要么接受天价条款,要么停用VMware——可我们的客户系统全跑在vSphere上,根本没有谈判筹码。"
对比之下,去年与CISPE达成和解的微软反而成了"正面典型"。2024年夏天,微软支付2000万欧元赔偿金并修改许可条款,成功让协会撤回反垄断投诉。Mingorance讽刺道:"至少雷德蒙德的团队愿意接电话,而博通高管至今在玩失踪。"
面对排山倒海的投诉,博通玩起了"打一巴掌给颗枣"的把戏。今年初取消的vSphere免费版在舆论压力下重新上架,原本要将最低授权核心数从16暴增至72的计划也紧急撤回。不过这些补救措施被业内人士看作"创可贴式公关"——同期博通法务部正忙着向美国VMware用户发律师函,指控西门子等企业使用"过期"授权,索赔金额高达九位数。
欧盟反垄断机构已介入调查。今年5月初,德国IT用户协会VOICE向欧盟委员会提交正式投诉,指控博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该协会总经理Robin Kaufmann透露:"我们尝试过直接对话,但对方始终装聋作哑。"据路透社报道,欧盟竞争总局早在4月中旬就向博通发出质询函,要求说明定价策略的合理性。
这场纠纷暴露出云计算市场的深层危机。尽管Nutanix等替代方案存在,但多数企业的关键业务系统仍深度绑定VMware。某云架构师坦言:"迁移成本足够再买三年天价授权,博通就是吃准了这点。"随着欧盟《数字市场法案》全面实施,这场涉及虚拟化技术命脉的博弈,或许会成为检验新规效力的试金石。
行业分析师指出,博通CEO陈福阳(Hock Tan)的"极致降本增效"策略正在反噬。从CA Technologies到VMware,这位以削减成本闻名的并购狂人,这次可能低估了欧洲监管机构的决心。眼下最魔幻的现实是:曾经象征技术开放的虚拟化技术,正被包装成资本游戏的筹码。这场涉及全球百万企业IT命脉的较量,结局或将重塑整个云计算生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