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03|回复: 1

[科技] ​​人类首次捕获液态碳"证件照" 核聚变燃料舱设计迎来关键突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6 12: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XFEL)实验室搞了个大新闻——科学家们用高能激光把碳轰成了液态,还顺手给它拍了套高清"X光写真"。这可是人类第一次看清百万大气压下液态碳的真实面目,连隔壁核聚变研究所的工程师们都连夜爬起来改图纸!

事情要从那个价值连城的"宇宙级压力锅"说起。科研团队把玻璃碳(一种非晶态碳材料)塞进特殊装置,用DiPOLE 100-X激光器轰出8000万倍大气压的极端环境(约80GPa),接着用18千电子伏的X射线给这个"高压碳汤"拍快照。结果发现碳原子们在液态下竟然玩起了"分子派对",每个碳原子平均带着3.78个小弟(配位数),根本不像普通液体那样挤成"沙丁鱼罐头"。

更劲爆的是,当压力飙升到1.6亿倍大气压(160GPa)时,钻石居然在高压锅里融化了!整个过程就像看科幻电影:固态碳先是变成闪闪发光的钻石结构,接着突然"破防"化成液体,体积还膨胀了7%。这个发现直接刷新了教科书——原来碳的熔点会随着压力升高而上涨,每增加1GPa压力,熔点就上浮11开尔文。

要说最激动的还得是搞核聚变的那帮人。现在最先进的惯性约束聚变装置(比如美国国家点火装置)都在用钻石做燃料舱壳体,但工程师们之前完全是在"盲人摸象"——他们知道壳体在聚变过程中会部分融化,却从没见过液态碳的真容。这次实验不仅测出了液态碳的熔化潜热(约130kJ/mol),还搞清了它的光学特性和热力学参数,相当于给核聚变设计团队开了个"上帝视角"。

"以前我们设计燃料舱就像在雷区跳芭蕾,"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的聚变专家透露,"现在有了这些数据,既能优化壳体材料防止过早熔化,又能精准控制内爆对称性。"更妙的是,研究还发现非晶态碳比晶体碳更适合做壳体涂层,这个发现可能让下一代聚变装置甩掉"预热失控"的老大难问题。

眼下全球20多个聚变研究团队已经在抢数据了。这些液态碳的X光照片不仅是验证计算机模型的"黄金标准",还被塞进了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库。用AI模拟碳原子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效率比传统方法快了上百倍,以后设计新型聚变燃料舱可能就像玩《我的世界》操控像素方块一样直观。

这项发表于《自然》的重磅研究,或许就是打开清洁能源之门的钥匙。下次当你听说某国核聚变装置又破纪录时,别忘了给这群给碳原子拍写真的"科学摄影师"点个赞——他们拍下的不仅是液态碳的分子舞姿,更是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脚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2025-5-26 13: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希望科技给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10-31 20:10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