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63|回复: 6

[SMI] ORICO Y-20,这个是QLC芯片不?PE次数为啥显示380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 20:46:1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E显示错误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2025-7-1 23: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A8最大擦除属性是可以自定义的,我这边有个TLC标称5000次PE,我是坚决不信他真能这么狠的

然后你的颗粒是自封片,在用SSD Tools检查之前没人猜得出具体对应的是哪个工艺,除非有对应的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 03: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固件版本推测 颗粒可能是n38b(不一定准确)
具体还得看一下闪存i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 08: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山寨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 17: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牌子也有山寨?还是说质量不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15: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美光(Micron)的 29F01T2SLAQKA 这款 176层 QLC NAND 闪存颗粒,我来为您详细解析其技术特性和实际表现:

核心信息升级点(相比前代96层QLC)
技术类型:QLC(4bits/cell),但属于美光第二代 QLC 技术。

层数:176层 - 美光 PUC(替代栅)架构的成熟工艺,密度和成本优势显著。

容量:1Tb (128GB) - 单颗 Die 容量,通过多 Die 堆叠实现大容量 SSD(如 1TB/2TB)。

接口:主要用于 PCIe 4.0 NVMe SSD(如美光 2400 系列、英睿达 P3 Plus 等)。

改进重点:
✅ 寿命提升(P/E 次数优化)
✅ 缓外写入速度提升
✅ 能效比优化

关键优势(176层 QLC 的进步)
成本与容量优势:
▶︎ 176层高密度带来更低的 GB/美元 成本,推动 2TB/4TB SSD 进入低价区间。
▶︎ 适合做大容量仓库盘或性价比 NVMe 硬盘。

读取性能强劲:
▶︎ 配合 PCIe 4.0 主控,顺序读取可达 5000MB/s(接近高端 TLC 水平),日常使用流畅。

写入性能优化(重点改进):
▶︎ SLC 缓存策略更智能:动态分配缓存空间(如全盘模拟),缓存容量更大(例如 2TB 型号可达 200GB+)。
▶︎ 缓外速度提升:实测缓外写入 ~400-600MB/s(NVMe 型号),远超前代 96层 QLC(100-150MB/s),甚至接近早期 TLC 水平。
▶︎ 爆发写入场景体验改善:拷贝 100GB 文件时,前半段能维持高速,后半段速度仍可用。

寿命(耐久度)提升:
▶︎ 标称 P/E 次数 提升至 1000 次左右(前代约 150-500 次),配合 LDPC 纠错和磨损均衡,1TB 型号 TBW 可达 220TB+(如美光 2400)。
▶︎ 对普通用户足够:按 40GB/天写入量,可用 15 年以上(远超 5 年保修期)。

能效比:
▶︎ 176层工艺 + 新主控,功耗降低,适合笔记本等移动设备。

仍需注意的QLC固有短板
重度写入场景仍会暴露弱点:
▶︎ 超大数据连续写入(如一次性写入 300GB+ 文件):缓存用尽后速度会降至 400-600MB/s,虽比前代快,但仍不如 TLC(通常 >1000MB/s)。
▶︎ 高负载混合读写(如视频编辑、数据库):响应延迟可能高于 TLC,尤其当缓存未恢复时。

寿命虽提升,仍低于TLC:
▶︎ TLC 颗粒的 1TB SSD 通常 TBW 为 600TBW,而此 QLC 约为 220TBW。对极端写入用户(如每日 100GB+)需留意。

性能一致性:
▶︎ 复杂场景下(低剩余空间+高队列深度)性能波动仍大于 TLC。

选购建议:适合谁?避坑点?
✅ 推荐场景:
大容量性价比之选:需要 2TB/4TB SSD 但预算有限(比同容量 TLC 便宜 20%-30%)。

游戏/影音仓库盘:存放 Steam 库、4K 电影等读取为主的数据。

普通办公/家用:文档、网页、轻度创作(PS,短视频剪辑)。

笔记本扩容:低功耗、发热可控,续航影响小。

⚠️ 慎选场景:
专业级内容创作:长期作为 4K/8K 视频编辑源盘,频繁写入大文件。

P2P下载/服务器缓存:超高写入负载会加速寿命消耗。

追求极致性能:无法接受缓存用尽后速度降至 500MB/s 的用户。

关键购买决策点
看具体 SSD 型号而非只看颗粒:
▶︎ 主控(如 Phison E21T、群联 5021-E21T)和固件优化决定最终体验。
▶︎ 优先选 美光 2400、英睿达 P3 Plus、金士顿 NV2(新版) 等搭载此颗粒的成熟产品。

关注 TBW 保修值:
▶︎ 1TB 型号 ≥ 220TBW,2TB ≥ 440TBW 属合理水平,低于此值需警惕。

查看实测评测:
▶︎ 重点看 缓外写入速度、SLC 缓存大小 和 满盘性能(如 TechPowerUp、Tom's Hardware 的评测)。

总结
29F01T2SLAQKA 代表了 QLC 闪存的成熟进化:它在保留 QLC 大容量、低成本核心优势的同时,通过 176层 工艺显著改善了寿命和缓外性能短板。

适合人群:预算敏感型大容量需求者、游戏玩家、普通用户。

避坑建议:避免拿它当生产力重载盘,优先选一线品牌+5年保修型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8 21: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在手里,读下ID不麻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5 13:56 ,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