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6|回复: 0

[概念] 研究发现:孔雀尾羽眼斑结构能发出类似激光的独特光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IT之家 8 月 4 日消息,来自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大学和扬斯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孔雀尾羽上的眼斑结构能够发出类似激光的独特光芒。
孔雀以其绚丽多彩、闪耀着蓝绿色光泽的羽毛而闻名,这种独特的色彩效果源于其羽毛中所含的纳米结构,这些结构能够以特殊的方式散射光线,从而产生迷人的彩虹效果。然而,研究人员此次关注的焦点并非孔雀羽毛的常规光学特性,而是其尾羽上的眼斑区域。
通过在孔雀尾羽的多个部位涂上一种特殊的染料,研究人员试图寻找那些可能发出截然不同光信号的结构。经过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孔雀尾羽眼斑中的某些纳米结构具备独特的光学性能,能够通过反射光线的方式使光波相互对齐,进而产生黄绿色的激光效果。
据IT之家了解,“激光”(laser)一词本身是“通过受激发射实现光的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缩写。在某些特定材料(例如某些染料或晶体)中,当光线照射原子时,原子会相互激发并释放出大量的光子。这种光的放大现象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也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他们致力于开发基于生物材料的激光技术。
然而,要形成真正的激光束,受激发射的光波必须整齐地排列,使其相位保持一致。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法是将光波在名为光学腔的有限空间内来回反射。研究人员在孔雀尾羽眼斑的不同部位发现了类似光学腔的共振纳米结构,这些结构能够微弱地发出两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绿色和黄橙色。
目前尚不清楚是何种具体结构负责在这些颜色上对放大后的光线进行对齐。但这些共振结构在羽毛的各个部分均能发出完全相同的精确波长,并且以一种独特的模式进行发光,这表明其中一定存在着某种奇特的机制。
这一发现的意义重大。如果能够识别出这些共振器的物理特性,不仅有望推动激光技术的进步,还能为生物学家提供一种新的工具,用于分析生物活体材料的特性。
至于孔雀为何会在其光彩夺目的羽毛中进化出这种类似激光的结构,目前还只能靠猜测,或许孔雀的这种特殊结构是为了在同类之间进行某种特殊的视觉展示而进化出来的。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8-6 14:01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