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半导体圈又出大新闻了!在苏州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国际半导体设备展(CSEAC 2025)上,国内设备厂商盛合晶微(SiCarrier)可谓风头正劲。说起这家公司,关注行业的人应该不陌生——今年3月在上海SEMICON展上,他们就凭借覆盖半导体制造全流程的设备产品线惊艳四座,这次在苏州展会更是爆出猛料。
据界面新闻独家披露,这家成立仅三年的公司目前手握订单总额已经突破100亿元大关,客户名单堪称"顶配":国内晶圆代工双雄中芯国际和华虹集团都赫然在列。更让人惊叹的是,其估值已经飙升至650亿元(注:不含光刻设备业务),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外部融资,这发展速度远超行业预期!
STAR Market Daily挖到的财务预测数据显示,这家"行业黑马"今年预计实现营收45亿元(不含光刻设备),2026年将跃升至75亿元,到2028年更是有望冲击169亿元。利润方面同样亮眼,预计2027年可实现净利润20亿元,并同步推进IPO进程。
界面新闻还透露,盛合晶微计划明年加速设备量产进程,特别是在高端制程半导体设备领域,订单量预计将大幅提升。为了配合业务快速发展,公司已经在上海建立了专业测试基地,专门加速国产设备的验证流程。
彭博社此前曾报道,这家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具有国资背景,且与华为存在合作关系。据界面新闻披露,盛合晶微在短短三年内就完成了覆盖前道制造全环节的产品布局,包括工艺量测、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设备领域。路透社则注意到,该公司及其母公司已经申请了92项专利,其中涉及DUV光刻机组件和多重曝光技术——这些技术正是中国在追赶EUV光刻技术差距的关键所在。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96亿美元,同比增长35%,这已经是国内市场连续第五年稳居全球第一。但尴尬的是,九大类关键前道设备的国产化率仍然低于10%,在7nm及以下先进制程领域,国产化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界面新闻指出,盛合晶微正是瞄准这个高端市场空白,寻求实现快速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4日至6日举办的CSEAC 2025展会上,盛合晶微再次展示了其完整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产品线,充分彰显了其在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域日益提升的重要地位。从展会现场反馈来看,其设备产品已经覆盖了芯片制造的关键工艺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工艺量测设备等具体产品类型。
(本文综合自界面新闻、STAR Market Daily、彭博社及路透社报道)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