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9-15 16:17 编辑
想象一下:一个重量超过一吨、体积堪比两台冰箱叠在一起的庞然大物,却只能存下不到4MB的数据——按现在的标准,连一首高清品质的歌曲都塞不下。
但在整整69年前,也就是1956年9月13日,IBM却为这个“巨无霸”办了一场发布会。它就是RAMAC 350,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商用硬盘驱动器(HDD)。
因为一组组磁性盘片堆叠旋转、机械臂来回切动的样子实在太像食品厂的切片机,工程师们干脆给它起了个花名叫“baloney slicer”(香肠切片机)……
是的,从它开始,我们存数据的方式,彻底变了。
在RAMAC出现之前,计算机用的还是穿孔卡片和磁带。想象一下那时要找个数据:得推着一车卡片、等机器一张张读过去,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根本不是“访问数据”,简直是“考古挖掘”。
RAMAC 350带来的,是颠覆性的随机存取能力。
它的主体机构是50张直径24英寸(约61厘米)的磁性盘片,以每分钟1200转的速度高速旋转。一个精巧的机械臂会在盘片间移动,读取不同位置的磁感信号。
虽然整个系统只能存储5MB数据(按当时计价,每MB成本高达1万美元),寻道时间也要800毫秒——但在当时,这已经堪称“秒级访问”,企业用户第一次能实时查询、修改和混用数据。
这个名字RAMAC,其实是 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会计与控制随机存取方法)的缩写。
它通常与IBM 305计算机配套使用(那是一台基于真空管技术的大型机),帮助企业告别成堆的穿孔卡文件和专门负责翻找的管理员,转而用“随机存取”的思维重新构想业务可能。
IBM后来评价道:RAMAC 350不仅是所有硬盘的直系祖先,也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技术基础,间接为航天任务、ATM取款机、搜索引擎乃至电子商务埋下了种子。
以今天的眼光看,RAMAC 350又大又慢又贵(当时售价约3.54万美元,通胀换算下来如今已超30万美元),可它的设计理念却非常超前:
模块化设计:RAMAC 350实际上是一台外置存储设备(可被视为最早的DAS——直连存储),与IBM 305计算单元分离。
“温彻斯特”技术的先驱:虽然经典的“温彻斯特”架构(密封、磁头悬浮、润滑盘片)要到1973年才由IBM 3340硬盘明确推出,但RAMAC已初具雏形。
引发产业升级:它的出现不仅宣告打孔卡时代的落幕,也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硬盘产业,并逐渐向接插兼容机(PCM)和原始设备(OEM)两个市场发展。
从那个需要整个房间容纳、存取数据得像推钢琴一样挪动的“香肠切片机”,到今天能放进口袋、容量以TB计的便携硬盘和固态硬盘——我们走了69年。
现在,花500多美元就能买到26TB的HDD(同样的预算,SSD可能只能买8TB)
。对于需要海量存储的数据囤积者和企业来说,机械硬盘的“每元容量”依然难以替代。
但别忘了,这一切的起点,是1956年那50张直径两英尺、在加州圣何塞的IBM实验室里缓缓旋转的磁性盘片。
它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所以,下次当你几乎瞬间打开一个文件或加载一个网页时,或许可以偶尔想起——
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我们曾用一吨重的硬件,存储今天一颗芯片就能容纳的信息。
而这一切,都是从一场“随机存取”的突破开始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