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3752|回复: 32

[1990] 联想早期汉卡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4 18: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xw2008 于 2021-3-8 16:18 编辑

在联想世界众多的计算机成果中,联想汉卡始终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它的问世,为华人
彻底解决了在电脑中使用汉字的难题,推动了微型计算机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和应用。这一高科技产品,
是由联想集团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唯一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于一身的
著名计算机专家倪光南主持研制。




这是网上最常见的联想汉卡搭配美帝IBM5160主机的图




这个是网上介绍1986联想首块汉卡配图,我表示深深的怀疑:funk::funk:



大家可能看到这张照片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倪光南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
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在担任计算所公司/联想集团总工期间,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
联想集团即以联想式汉字系统起家并由此而得名,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
工程院首批院士;1999年被联想集团解聘;2002年至2011年担任第五、六届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2011年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其实这张才是联想第一块汉卡本尊,后期卡把连接线改成了插针



这是我收到的这张汉卡基本全新,遗憾的是没有配套的软件盘





这个汉卡分量很重由三块板卡构成可以直接当显卡用





打印接口和9针显示接口




联想标志汉卡标志,初步判断有可能是联想LX-I型汉卡后期产品,它有512KRAM,支持MONO单色显示器
最大可能是LX-II型汉卡,由于生产渠道不同,同一型号不同批次外观也有很大不同



这个编号前两位不知是不是出厂年份





这是我收藏的另一块联想LX-II型汉卡,带有1M RAM,兼容CGA显示器

拆开后可以分成三块卡
应该分别是是显示卡,内存卡,字库卡就像“三明治”一样,功能叠加在一起








网上藏友的机器和点亮的图





====================================================================


以下是本人收藏的其它联想汉卡



联想LX-III型汉卡



背面




了提高分辨率联想LX-III型汉卡与1987年9月开始发行,提供了EGA彩色显示属性




联想LX-V型汉卡




1990年1月,LX-V型汉卡进入市场,主要改变是:不代替图形卡,而与EGA或VGA卡联合工作,
LX-V型汉卡只负责文本显示,同时EGA/VGA卡负责图形显示。



联想LX-ASIC型汉卡   早期的支持9针和15针EGA/VGA输出




联想LX-ASIC型汉卡   后期简化版只支持15针VGA输出
(倪光南院士手持拍照的就是这张卡)

LX-ASIC型汉卡  是LX-V型汉卡的集成和改进版,由于采用ASIC技术,使两块长板的LX-V型汉卡
变成一块半长版的LX-ASIC汉卡,要与EGA/VGA卡同时工作。

后面三种类型汉卡最大改变是联想贴纸标识有银白色变成金黄色

以上只是个人根据一些网上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初步分类,欢迎批评指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打赏

参与人数 3家元 +59 收起 理由
chenzoutie + 1 謝謝分享
听雨亭 + 8
家睦 + 50

查看全部打赏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1: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xw2008 于 2021-3-5 12:09 编辑
hongo 发表于 2021-3-4 21:24
这么个简单的东西就能拿到国家级最高科技奖项,可想当年的技术水平。

    1979年,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钱伟长应邀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时,一位外国专家竟然公开宣称:“只有拼音文字才能救中国,因为汉字无法进入电脑。”他当时非常气愤,但又无可耐何!
    1980年权威刊物《语文现代化》丛刊第一期的一篇文章宣称:“方块汉字在电子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历史将证明,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也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助产士。”看完后,钱伟长双泪纵横寝食难安,整个人像疯了一样奔走呼吁,汉字不能拼音化!如果汉字废止,意味着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将出现断裂!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将成为堆堆废纸!永久性建筑上的汉字将不再与风景融为一体!书法不再是中国人情感的表达……他呼吁当前第一要务就是研究汉字如何录入计算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2: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xw2008 于 2021-3-5 12:10 编辑
liubosen 发表于 2021-3-5 10:17
为啥大家说联想成国ZEI了,没太关注联想,有坛友科普一下吗

事件一:5G标准投票未投给华为;事件二:联想总部迁至美国;
事件三:联想产品国内比国外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7: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xw2008 于 2021-3-5 17:29 编辑
hongo 发表于 2021-3-5 12:26
这是什么权威刊物的结论?太搞笑了。1946年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在美国研制出“明快”机械组合键盘汉字打字机 ...

1.电脑又称微型计算机(一般指X86系统),汉字的高效率存储处理在80年代。你所提的70年代美国王安公司就在市场上推出了使用企业标准内码王安码的汉字计算机处理系统,向企业用户推广,而1976年台湾人朱邦复发明仓颉计算机汉字输入法,1979年就已经批量生产用于苹果II个人计算机的汉卡以及国内山寨生产的众多学习机、四通打字机,只能说是汉字处理机而已,不具备广泛的通用性和代表性。王安电脑怎么没落的你应该知道的。

2、“当年60年代大陆推广简化字的时候也是有无数权威砖家出来宣称繁体字会严重影响文化普及和识字率所以必须简化,而事实上根本没有这样的确实证据。台湾和香港从来没使用过简化字,但是识字率一直远远高于大陆。到80年代又有砖家出来说简化字都不够,还必须使用拼音才行,这么搞笑的结论台湾人会怎么看?”大陆人口基数是港澳和呆湾能比的吗,再说呆湾爱怎么看怎么看,这很重要吗?汉字简化主要目的就是方便,只是客观上让识字变得轻松一点,方便识字,方便写字,这是顺带职能,不是第一目的。

从中科院计算所1968年参与研究汉字显示器开始,联想汉卡的设计师倪光南就开始了联想式汉字输入方法前期研制工作。而后来在1983年,采用Z80芯片开发出来的“LX-80汉字图形微型机”就具备了联想汉卡的基本功能。

往往在有核心技术后,如何将其产业化都是科学家很难掌控的事情,但联想汉卡的成型,也说明倪光南走了“回头路”。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从技术角度来看,把做好的LX-80微机系统浓缩成汉卡这样的一个部件,可以算是技术上的倒退,但产业化则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7: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xw2008 于 2021-3-5 17:28 编辑

作者:yang leoni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349499/answer/653351560
来源:知乎

    80年代的微机不同于“银河”机等超算,是用途广泛的民用产品,不是一种可以不考虑成本、不考虑销量和利润的产品。当年国产微机在市场上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比进口微机至少便宜1/3。原创架构需要巨大的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国内当时制造像PC98的GDC这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非常困难,不管找不找外国人代工,成本蹭地就上去了;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恐怕国内当时能设计这玩意的人才也就几百人,而且多半在军工系统里面,民间企事业单位这样的人太少。
    中国很早就开始进口IBM PC兼容机,很早就建立了基于标准IBM PC兼容机的软件生态系统。另外造一个和IBM PC极其类似但又完全不兼容的架构,在当时看来,会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NEC当时可是政府和财团同时捧着的超大手企业,在计算机领域早就是TOP2,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微软在日本都只能拜倒在他的石榴裙下;而当时的中国计算机硬件行业各企事业单位虽然几乎都有政府背景,但互相之间其实还处于蓝海竞争状态,单独一家搞个私有架构,恐怕会被其它人的通用架构轻易淹没。
    在日本,70年代银行等部门已经实现电算化,80年代连普通家庭都有实力购买和使用微机,微机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在80年代全中国的微机市场还非常有限,花巨大成本开发一个自有微机架构,根本收不回成本。成本过高、技术实力不足,使中国最终选择了在IBM PC兼容机上、使用普通显卡、汉卡、软汉字系统实现中文处理这条路。历史证明,PC-98这样的微机私有架构,最终都失败了。连微机先行者苹果的各种Mac私有架构,最终也变成了通用EFI固件、兼容PC的架构。NEC为PC-98的失败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5 20:19 ,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