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1

[科技] 微软买下260万土壤碳权 能否抵消AI的排放负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7 10: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软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又出招了。这家全球企业碳清除项目的大金主,最近跟挪威农业企业亚拉国际(Yara International)旗下公司Agoro Carbon签署了一份为期​​12年​​的合同。合同内容让不少人眼前一亮:微软承诺购买Agoro Carbon通过改善农业土壤捕获的​​26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信用额度​​。这个名为"土壤碳清除"的项目要​​运行整整12年​​。

微软负责能源市场的高级总监布莱恩·马尔斯(Brian Marrs)说得很实在:“Agoro Carbon搞土壤碳清除这套方法,注重科学验证,也考虑长期效果,这跟我们微软在碳清除项目上追求的标准很契合。签这份协议对我们实现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帮助,特别是那些在农业领域可推广的气候解决方案,能产生长期可衡量的效果。”

关注环保的人都知道,微软这些年为了打造顶级的碳信用组合没少下功夫。合作方"碳直达"(Carbon Direct)的首席运营官扎拉·艾哈迈德(Zara Ahmed)评价道:“微软不光是购买除碳额度最多的公司,它在质量把控上投入也最大。他们专门请我们当技术顾问,花三四个月时间做深度考察,实地走访项目点,就是为了确保这些项目真的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说实话,比起交易量大小,大家更该关注微软在技术引领上的努力——不管是基于自然的方案,还是工业除碳项目,他们都在推动行业向前走。”

土壤除碳怎么操作?
你可能好奇,什么是碳信用额度?其实简单来说,一个碳信用额度就代表从大气中清除并储存了​​1公吨二氧化碳​​。

这跟以前常见的"碳抵消"(比如花钱种树或建风电光伏项目来平衡自身排放)有本质区别。现在的碳清除项目强调的是真真正正把二氧化碳从大气里抓出来,封存起来。

微软和Agoro Carbon的合作思路很清晰:通过改变种地方式提升土壤健康,让土壤发挥吸收二氧化碳的本事。健康的土壤天生就是个储碳宝库,农民只要改进耕作手段,就是在给地球做环保贡献。

不过这套做法也有难点。有人担忧碳储量测算的精准度、会不会重复计算、土壤里的碳能不能长时间锁住等问题。为此,微软这样的科技公司设置了严格的监测核查流程,确保买到的每一份碳信用都名副其实。

当种田碰上高科技
Agoro Carbon这个公司不简单。它背后是老牌农肥巨头亚拉国际,专门和美国农民合作,用高科技手段把"锁碳"这事做成可以量化、可以认证的项目。

他们采用的是​​Verra开发的VM0042认证体系​​——这套标准在业内出了名的苛刻。通过精准测量土壤碳含量变化,Agoro Carbon不但帮农民用上增产又环保的新式农法,还给这些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收入保障。除了固碳,农户的地里粮食收成更好了,抗旱抗灾能力也提升了,好处实实在在看得见。

为了让数据可靠、过程透明,Agoro Carbon动用了建模分析工具和层层审核机制。他们的CEO艾略特·弗莫尔(Elliot Formal)谈起跟微软的合同很自豪:“这份合作是对我们讲质量、重农本的土壤固碳方案的最大肯定。我们派农学家下田给农民提供手把手的指导,确保能获得持久的好成效。从项目启动到后期维护,Agoro全程护航,帮农民打造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农场。”

微软的布局:既为气候,也为AI
说到碳清除方面的投入,微软确实是带头大哥。光去年就采购了​​接近2200万吨​​的碳清除量。

明眼人都看得出微软发展人工智能的步子迈得多大。虽然微软去年曾表示AI带来的用能增长给公司在​​2030年前实现"碳负排放"​​(即清除量大于排放量)的目标增添了变数,但它并未放缓在主动减排方面的决心。

微软的碳清除手段很全面,除了这次主打的土壤固碳,项目库里还包含​​生物炭封存​​(把生物质转化成稳定碳物质埋入地下)、​​生物质能源结合碳捕集​​(BECCS)等前沿技术。布莱恩·马尔斯补充道:“微软采取的是长期采购策略,未来的除碳信用我们现在就提前锁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24 07:51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