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47|回复: 0

[业界] 2019,顺丰渡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7 22: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3月15日晚上,几乎与打假晚会同时,顺丰公布了自己2018年的财报:公司实现总营收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速运物流收入896.77亿元,同比增长27.1%。

与收入增长形成对比的是利润的下滑。财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56亿元,同比下降了4.5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外的净利润是34.84亿元,同比下降了5.92%。
营收与利润的反向而行,26岁的顺丰这是赔本赚吆喝?这一切还得从顺丰的焦虑说起。
快递航海,不进则退
2017年2月24日,顺丰控股借壳上市,首日市值就达到2310亿元,巅峰时刻风光无限。到3月1日,顺丰创下73.48元/股的历史高点,市值约为3061亿元,一跃成为当时中国第五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BAT京东
不过,进入资本市场之后的顺丰前路没有想象中顺畅。仅1个多月,顺丰就开始了2年的跌跌不停,截止3月17日,市值1590.2亿,与最巅峰时刻相比,接近腰斩。
资本市场只是一面镜子,顺丰困境来自于在快递2.0这个大航海的时代中,它的领先地位受到追击。
快递行业野蛮生长的1.0年代,顺丰以高品质、高时效、高单价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口碑和利润双丰收。
但随着快递行业的发展日渐成熟,顺丰在服务和时效上的优势,却不断被挑战甚至赶超。
仅就取件业务来说,菜鸟裹裹上线2小时上门取件业务,顾客可自主选择快递员上门时间。这对于工作和生活节奏较快的商务件用户来说,无疑是多了一个更好的选择。而商务件市场,一直以来都是顺丰的主场。
而在时效方面,整个快递行业更是进步神速,申通快递的“24小时次日达”、中通快递的“次日达”等都可媲美顺丰。逼得顺丰不得不推出“即日到”,但这项服务又很快被圆通快递等竞争对手跟上。
一度把顺丰送上3000多亿市值巅峰的直营和大飞机模式也受到了挑战。
在自营方面,韵达和中通都完成了对转运中心的把控。中通全国枢纽转运中心达到92%以上自营,韵达更是实现了全国枢纽转运中心100%自营,由此换来的回报是,韵达2017年的顾客满意度排名仅次于顺丰。
在天空的战场中,虎视眈眈的选手越来越多:2017年,圆通速递通过收购先达国际,开启了物流国际化之路,先达国际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公司实体,在全球拥有52个自建站点,业务范围覆盖超过150个国家、国际航线超过2,000条,覆盖欧洲、北美、东南亚的骨干网络。
2018年6月菜鸟网络连通中国航空、圆通速递投资120亿港元在香港国际加长建设世界界的物流枢纽;7月,圆通速递与浙江省嘉兴市政府合作共建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年底,京东物流与江苏省南通市政府合作共建全球航空货运枢纽……
后来者的紧追不舍换来的结果是,顺丰的市场被进一步压缩。
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快递服务行业的全部业务量为507.1亿件,同比增长约26.6%,而顺丰2018年的业务量累计为38.69亿票,同比增速26.77%,几乎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通全年业务量超达85.2亿件,同比增长37.1%。
而从营收和利润上来看,中通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8%,净利润同比增长30.1%。韵达营收增长38.48%,净利润增长67.34%;申通快递营收增长34.42%,净利润增长37.46%。而顺丰全年营收同比增长仅27.6%,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了4.57%,利润增速上的正负对比,颇为刺眼。
不管是市场份额、营收增速、利润增速,顺丰显然都被曾经的追赶者超过。在中国整个快递行业仍在快速发展的当下,顺丰却已经触顶,这不得不让曾经的行业老大感到焦虑。
买买买,青黄不接
核心的业务增长乏力,顺丰只有另谋出路。
通过收购和投资拓展新业务,就是顺丰去年所想到的最好出路。2018年,顺丰花在收购以及投资上的金额超过了70亿元。
其中包括,斥资17亿元收购新邦物流71%股份,建立“顺心捷达”独立品牌,涉足重货业务;斥资55亿元收购德国邮政敦豪集团中国业务,涉足供应链业务;与美国供应链巨头夏晖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涉足冷链物流。
为支撑这些新业务的投资,顺丰的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末的资产负债率由2017年底的46.23%上升至2018年底的48.45%,远高于同行业“三通一达”平均的30%左右的负债率水平。
但消耗了大量的现金流,推高了公司的负债率,顺丰的未来却并没有太过明朗。财报显示,这些新业务带来的收入和利润仍然只占总营收很少的比例。从顺丰的营业收入构成来看,传统业务(时效和经济件)依然是带动营收的主力军,占总收入的比例仍高达81.10%。
尽管新业务的增长速度喜人,2018年收入达171.8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5.93%。但所有这些业务加起来在顺丰整体的比重仍然偏小,并且比重增长的速度也有限。
去年一年,顺丰的重货业务从6.18%提升到8.86%,冷运从3.22%到4.67%,同城配从0.51%到1.09%,国际业务从2.87%到2.8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19 00:44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