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聊点冷门但挺有意思的数据:
中国三大钢铁巨头(宝武、鞍钢、首钢)去年的利润加起来,还赶不上日本制铁一家。
更夸张的是,100 个国产公牛 86 插座的零售价,抵不过一只日本 Furutech GTX-D NCF 美标插座——后者在电商平台常年 1200+ 元,且常年缺货。这拿公牛对比的还是售价还没有说利润,要是拿国际电工这个牌子差不多的400个售价能抵这一个。
一只墙插凭什么卖到千元级?官方卖点其实就三句话:
1. 纳米级 EMI 吸收材料(GC-303 胶泥)灌封在火线、零线、地线交汇点,官方宣称可把 100 kHz-1 GHz 区间的噪声削掉 30-50 dB。
2. 一体 CNC 铝合金外壳,相当于给墙插做了个法拉第笼,进一步屏蔽辐射。
3. 镀铑磷青铜夹片,接触电阻压到 0.5 mΩ 以下,发烧友最爱的“背景更黑”。
这些参数对普通用户意义不大,但在三个场景里就是刚需:
1. 录音棚 & 影视工作室
你听到的绝大多数流行歌、广告片、B 站 4K 评测,都是在用这类插座供电录制的。噪点多一格,后期就要多花一小时。
2. 高校 & 研究所的精密实验室
示波器、频谱仪、激光器最怕电源毛刺。很多课题组干脆把墙插直接换成美标,再配医用级隔离变压器,预算从来不是讨论重点。
3. 医院影像中心
出 CT 片子的那间屋子,如果墙上是普通 10 元的 86 插座,扫描时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雪花纹。影像科要么换整排 PDU,要么直接上 Furutech 这种“隐形奢侈品”。
至于普通家庭,想体验只能走“地下路线”:先把 86 底盒拆掉,换成美标框,再装转换底座——这一折腾就是小两千,所以干这事的多半是真·影音发烧友,或者刚装修就提前布线的极客玩家。
总结一句话:很遗憾,我昨晚就发了这个图到今天早上看没有一个人提出,这是影音发烧专用的,因为,在“信号完整性”面前,价格只是噪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