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所谓的“AI伴侣”赛道上挤满了各种产品,但绝大多数都像在变相搞“电子围栏”——用看似贴心的1对1聊天机器人,悄悄把你困在更小的圈子里,美其名曰“陪伴”,实则可能加重孤独。
最近,一家来自柏林的AI游戏创业公司Born(原名Slay)却想搞点不一样的事情。他们刚拿到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就是要做“反孤独式AI”——不把你推入更深的虚拟关系,而是拉着真实的人,一起养AI宠物、一起玩、一起吐槽,甚至一起当“AI爹妈”。
他们的CEO Fabian Kamberi说话挺直白:“现在很多AI陪伴产品设计得就像情感‘收割机’,不但没缓解孤独,反而让人越用越封闭。”
所以Born怎么做?
他们推出一款叫Pengu的APP,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会聊天、能互动、得靠你和朋友一起养活的AI版电子宠物。
它不是那种你自己闷头喂食、打扫、升级的经典Tamagotchi,而是强调“合作养育”:你得拉上朋友或对象,一起陪Pengu玩小游戏、照顾它、甚至决定“怎么教它说话”。
某种意义上,Pengu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但永远需要“家庭会议”的AI宝宝。
目前这APP走的是freemium模式(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要订阅)。官方说已经在全球捞到1500万用户,但具体多少人开了Pengu Pass付费订阅?他们没透露——你品,你细品。
不过投资人显然很买账。这轮A轮由Accel领投,腾讯、Laton Ventures等跟投,总融资额已冲到2500万美元。
Born其实也不是行业新人。它前身叫Slay,本来是个面向青少年的社交APP,主打“互相夸夸”,给你点赞给你彩虹屁那种。现在转型做AI陪伴,逻辑没大变:还是鼓励人与人之间的正向互动,只不过这次加了个AI角色当“中间人”。
拿钱之后,Born计划干这几件实事:
给PenguAPP新增角色,比如又萌又能陪你学习的数字小伙伴;
今年在纽约设办公室,专搞市场营销和AI研究;
猛抠“角色引擎”,让AI朋友人设更稳、记忆力更强、还能陪你一起长大;
还要推一个针对16-21岁用户(13岁以上也能用)的全新AI社交产品,目前仍在 stealth mode(保密开发中)。据说是可以自定义那种“文化层面很贴你真实社交习惯”的AI朋友。
Kamberi还透露:新产品甚至会结合你的社交媒体偏好,比如主动推你常看的TikTok或Reels内容——好家伙,AI朋友连你爱看什么梗都门儿清?
当然,很多人会关心安全问题。Born目前底层主要用OpenAI的模型,但自己加了几层防护垫,毕竟用户里有不少年轻人,经不起翻车。
为什么Accel这种机构愿意投?
合伙人Luca Bocchio说得很明白:他们不是只看重AI技术多强,更是看好Born在尝试定义一个全新的消费社交类别——把情感智能AI角色变成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器”,而不是“替代品”。
说到底,Born与其说是在做“AI陪伴”,不如说是在重新设计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仪式。
它没让你沉迷和AI的私聊,而是把你轻轻推回你本来的社交圈:
“嘿,别光自己玩,叫上你朋友,咱们一起养个Pengu吧!”
也许真正的AI对抗孤独,从来都不是靠更完美的虚拟对话,而是帮我们找回那些差点被算法遗忘的、真实而琐碎的共同经历。
你说是不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